臺灣版序
小王子愛美麗
這本書,起於一個偶然。
2015年秋天,我在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客座半年,教一門研究生課。11月20日,我在學校旁邊的新光路道南館,辦了個讀書會,讀《小王子》。
當晚來了二十多人,有台生,也有陸生和港生,將窄窄的地下室擠得滿滿。那一夜,外面下著細雨,我們從七時談到九時半,中間沒一人離開,直到店長告知必須打烊大家始散。
我回到宿舍,思潮起伏,於是將想法寫成文章,取名〈小王子的領悟〉,並交香港《明報周刊》發表。文章出來後,迅即在網上流傳,引來頗大迴響。我既詫異又鼓舞,遂決定放下手上其他工作,專心將我的領悟完整地寫出來。
這是故事的開端。
在接著下來的大半年,從台北到香港,從香港到歐洲,我將所有精神和情感貫注於本書,一篇接著一篇,每時每刻都和小王子、玫瑰和狐狸生活在一起,幾乎忘了自己是個「大人」。
現在本書能在台灣出版,和無數讀者相見,我有回家的喜悅,因為她的誕生地,是台北景美溪畔那家門前有棵大樟樹的道南館。
2015年的前一年,是2014年。在那一年的九月,香港發生雨傘運動,綿延三月,烽煙四起,徹底改變了香港,也徹底改變了我。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台北,台北的咖啡台北的便當,台北的書店台北的冬雨,當然還有台北的人,完完整整地接納了我,並讓我慢慢平靜下來。
可以說,沒有台北,就沒有這本書。
我和台灣的緣份,數算起來,比這還要更早。
我的少年時代,大部份的人文養份都是來自台灣。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從大陸移民香港,住在深水?貧民區,活得孤獨自卑,但在公共圖書館、二樓書店,以至鴨寮街的舊書攤,竟讓我遇上白先勇、瓊瑤、三毛、琦君和張曉風等,因而得以走進一個有情有義的文學世界。
閱讀,如饑似渴地閱讀,成了我當時生命的綠洲。直至今天,我仍然清楚記得,當年讀到司馬中原先生的《啼明鳥》時的那份激動,而書中的東海大學以及男女主角南森和美倩,更一直伴我多年,給我前行的勇氣和希望。
這本小書,如果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共鳴,我將感到無比安慰。在我內心,這是當年那位深受台灣文學滋潤的少年對這片土地的一點回饋和報答。
本書雖然成於偶然,但在我的人生旅途走到當下此刻,能夠為自己、為讀者,也為世界,留下這樣一束文字,我有難以言喻的喜悅。
喜悅有多重。
第一重,是經過那麼多年後,能夠稍稍讀懂《小王子》,我有一種和作者聖修伯里隔著七十多年時空進行思想對話的快樂。第二重,是這些文字能夠和無數喜歡《小王子》的讀者見面,實在是極大的緣份。第三重,是在寫作過程中,我見到自己仍然在乎:在乎能否好好理解玫瑰、狐狸和小王子,在乎文字可否愈寫愈明澈,在乎自己是否還有童心,在乎這個世界能否變得更加公平美好。
我心裡明白,如果我不在乎,我寫不出這些文字。
但我也知道,一如愛,人愈在乎,便愈容易受傷。許多人正是明白這個道理,於是為了不受傷,寧願事事不在乎。但什麼都不在乎的人生,是好的人生嗎?不在乎人的自由和尊嚴,不在乎社會是否公正,不在乎愛和馴服,我們的人生恐怕異常蒼白。
在乎,是善待自己、活好自己的起點。
在乎,也是小王子的領悟的起點。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得到許多人的幫忙,我要在這裡衷心致謝。
首先要謝謝區華欣為本書配圖。這些配圖讓我覺得,華欣是小王子的知音,也是我的文章的知己。她的配圖,是書的一部份。所以,她也是本書的作者。華欣曾在中文大學修過我的課,但最後沒有遞交論文。她常笑說,這是她補交的功課。
我也要謝謝促成這次出版的大家出版社的官子程先生和負責本書編輯的李宓小姐。沒有他們的幫忙,本書不可能如此順利如此有格調地和讀者見面。
本書最初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我要在這裡多謝出版社的甘琦、林穎、余敏聰和陳素珊的協助。他們的專業精神以及對本書的重視,教我既感且佩。我也要謝謝梁采珩同學用心校對全書,並給我許多寶貴意見。
本書大部份文章首發在《明報周刊》,我要謝謝編輯陳寧給我機會做這樣的嘗試,同時也要謝謝《小王子》的譯者繆詠華女士。詠華的譯筆簡潔素雅,有哲意有童趣,對我幫助甚大。
我要謝謝道南館的店員蠍子和紅枝枝小姐。無數午後和夜晚,我一個人在館裡一邊啜著咖啡,一邊閱讀發呆寫作和凝望街上流動的風景,間或還會嚐嚐她們親手製作的綠茶Brownie。現在回想,那份寧靜美好,以及從寧靜美好中溢出來的無以名之的傷感,總教我想起小津安二郎的電影。
回到香港,我的寫作之地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的Coffee Corner。阿姐的奶茶阿姐的笑容,以及午後的陽光山上的白雲,讓我知道不管外面多麼紛擾,這裡是我的家,是我生命的避風港。
我要謝謝鄧偉生、李敏剛、郭志、張曉雅等朋友,他們對文章初稿提過許多很好的意見。我也要謝謝網上許多相識和不相識的朋友,在我的文章發表後給我許多鼓勵。你們也許不知道,你們的共鳴和支持,是我寫作最大的動力。
本書得到錢永祥、傅月庵、鍾永豐、吳介民、張鐵志、凌性傑、沈祖堯、崔衛平、陳冠中、陳嘉映、劉瑜、莊梅岩等師友的推薦,我實在感激不已。他們都是我尊敬的人,我希望本書能夠配得上他們的肯定。
最後,我要謝謝我的父母、岳父母和妻子翠琪。沒有家人的關懷和愛,我肯定不會有這樣的時間和心境寫下這樣的文字。我尤其感激翠琪這麼多年來的同行,並在沿途給我無盡的支持和理解。
當然,還有小可靜,我六歲的女兒。在寫作途上,可靜常常在我身邊,陪我聊天跟我玩耍,有時我會問她那是一頂帽子還是蟒蛇在吞吃大象,有時她會畫上一幅小王子哄我開心。
還記得去年我為這本書該起什麼名字而煩惱的時候,有天送她上學,我問她意見,她想也沒想就說:《小王子愛美麗》。我再追問了好幾次,她依然堅持說,「小王子愛美麗」。是啊,小王子就是愛美麗,愛一切美麗的人和美麗的事。我真是差那麼一點點,就用了這個書名。
可靜,這本書下筆的時候,爸爸常會想起將來的妳。但爸爸知道,到妳真正能夠讀得懂的時候,爸爸很可能已經老去,而妳也一定像小王子那樣,經歷了自己生命的萬水千山。但願這本書,能讓日後的妳記起,妳曾經有過快樂的童年,曾經忘我地沉醉於繪畫,曾經大聲笑問爸爸為什麼天天捧著《小王子》而不理妳,而我們更曾一起度過許多獨一無二的時光。
小王子的領悟,也是我的領悟。
領悟沒有止境。
我們一直在路上。
是為序。
香港中文大學忘食齋
二零一七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