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到底是一群甚麼樣的人
常常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徐先生,你在日本二十多年,你覺得日本人是一種怎樣的人?」
要回答清這一個問題,確實很難。
與其他在日的中國同胞相比,我因為從事媒體工作,因此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日本各地和各個層面的日本人,去走進他們的生活,去了知他們的心靈。但是,一定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日本人的特性的話,我的直覺只有兩個字:「平和」。
「平和」兩個字,與留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日本人的「殘暴」印象,有著千萬里的差距。這種差距,也造成了我們對於「日本人」認知上的矛盾,因為你無法把殘暴的「日本鬼子」與彬彬有禮的「日本人」劃一個等號。
我曾經問過幾位日本老兵這樣一個問題:「侵華戰爭時期,你們為甚麼對中國人那麼殘暴?」他們猶豫著說:「因為當時日本的教育就是把中國人當作劣等人族」。但是他們辯解說,去中國的陸軍都是農村兵,而城市兵都去當了海軍和空軍。
舊日本軍隊對於中國的侵害,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抹不去的痛!但是,過去這麼多年,當今的日本人是否依然還像他們的祖輩那樣殘暴?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每一位到過日本的中國人,都會有這一種感覺。
是甚麼原因,令「日本人」的特性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是因為戰後日本制定了一部放棄軍隊、放棄戰爭的「和平憲法」,使得日本人在這部和平憲法的框架下,走過了七十餘年和平發展的道路,過上了半個多世紀沒有戰爭的幸福生活。還有一點,那就是戰爭的殘酷性,讓日本人不敢,也不再期望重新去過那麼一種痛苦的戰爭生活。其結果,是日本人比許多國家的人民更渴望和平,更反對戰爭,更警惕軍隊。因此,我們再用過去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日本人,往往會出現認知上的偏差。
那麼,現在的日本人,到底是一群甚麼樣的人呢?
我覺得,從個性上來說,日本人總體是平和的,較少暴力的傾向。我們幾乎看不到日本人在公共場所裡打鬧吵架,常常看到小學生自己走路上學,看到OL小姐深夜一個人帶著耳機聽著音樂走回家。除了機場口岸,日本沒有第二處安檢的地方。即使遭遇難以跨越的坎,日本人多會選擇自殺,而不會去襲擊他人。
日本人是一個彬彬有禮的人群。無論是地鐵輕軌上的寧靜與禮讓,還是友人告別時輕柔的鞠躬道別,或者是客人離開溫泉旅館時,職員們的列隊相送,留給人們的總是一種溫馨。而這一種彬彬有禮也催生了日本一種特殊的文化,叫「曖昧」。
日本人又具有內斂保守的個性。不給人添麻煩,是日本人生活的基本規則,包括不給父母與家人添亂。因此,日本基本沒有啃老族,沒有丈母娘經濟,年輕人沒有對於財富的狂熱追求,沒有房產、汽車、孩子的攀比。做自己喜歡的事,幹自己想幹的事。即使是日本首富,也不會開豪車到處張揚,他們甚至把子女名字都隱藏了起來,不讓自己的富裕去刺激他人的心靈。
日本人又是一個極重家族榮譽與個人榮譽的人群。因此他們熱衷於傳承家業,恪守傳統,並為此催生了三萬五千多家百年企業。同時日本人遵守法律與秩序,不敢輕易犯罪,任何的犯罪記錄對於一個日本人來說,那是一輩子都抹不去的黑色記錄,而這一種恐懼的根源,是擔憂自己信譽的喪失會遭到社會的鄙視與拋棄。因此,日本人的榮譽感,也使得日本成了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國家之一。
日本人的勤勞也是舉世聞名,在工作時間,日本人總是在忙碌。在任何的工作場合,手裡都不會捏著個人手機上網。我們可以遇到七十幾歲開計程車的老大爺,也可以遇到一大早在公寓樓周邊掃地的主婦。我們可以吃到八十多歲的老奶奶給你做的拉麵,也可以吃到九十歲的「壽司之神」給你捏的壽司。我長時間海外出差,不用擔心我的員工會遲到早退而偷懶。
也許有讀者問:「日本人真的有那麼好嗎?」我想說,日本人的主流就是如此,當然並非人人這樣。不可否認,我們追尋「和諧社會」,日本是一個值得學習和參考的範本。
我把我遇到的日本人,還有對於日本社會的細心觀察,一一記錄下來,彙編成了《日本人的活法》。這本書不是用一種批判的眼光,而是用一種理解的心態,去記錄不同階層的日本人的所思所想,期望向讀者們展示日本人生活的真實一面,了知他們人生的甜酸苦辣。
感謝北京的華文出版社和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成就了我的這一種期望。香港與日本有著廣泛的交流,兩地都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融合地,我相信,香港人會比其他地區的人,更能理解日本人的言行與文化,並因此去看待現實中的日本,展望這個國家的未來。
徐靜波
二○一七年夏於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