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出生在澎湖離島,一直到小學畢業,天天見到的都是門外的汪洋大海。而生命中最幸運的是,在某些恰當的點,遇見一些精彩的人。失明、不識字的外婆,從不苛責子女的安靜母親,讓我學會自尊自重,學會傾聽與寬容,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核心價值, 學會不自私自利,要堅強、冷靜而熱情。父親是我小學六年的級任導師,他引領我認識了胡適、福樓拜,歌德,於是有了另一扇認識世界的窗。那個小學已廢校,島嶼面目全非,然而有汪洋的遠方他界一直留在心底,像一首詩。
碩士、博士的兩位指導教授則鞭策我進入學術的花園中,始終保有追求的熱情。畢業於廣島大學,在日本大學任教三十幾年的王孝廉老師從未放棄敦促我前進,我曾多次住在老師的書房, 天天請益,駑鈍的自己才得以對神話有粗淺的認識。而著作等身的戲曲院士曾永義老師,則讓我時時跟隨他精彩的學術盛筵,一面把酒言歡,一面論書談文。原來學術的追求並非寂寞,是有趣味的,是可以相析相賞,而致愉快人間的。
喜歡旅行,喜歡朋友,在讀博士班期間就多次往來雲南、四川、北京與日本、韓國。看過大江大河,看過許許多多的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能夠讀一點點書是何其幸運,可以體會置身東京大學、劍橋大學、海德堡大學的美好感受。
許多的講座給我機會認識更多年輕聰慧又熱情的生命,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大、華東師大, 在演講中參與討論的人都成了好朋友,常常通音問、論讀書,那是分享的愉悅。當然,在與東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大學等地的教授朋友交流中,也時時策勵自己,要不斷向前。其中,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當訪問學者六個月,在日本當交換研究員三個月,在北京師範大學當客座教授一個月,是生命中最難得又愉快的時光,熟識許多優秀的學者朋友,提升了自己的視野高度。
臺東的撒布優部落,與頭目在他的小米田看小米,他盛裝, 要去參加婚禮。撒布優在排灣語中是寂寞的地方,並非是原來所居。對人來說,原來的聚居地可能更好,移居遷徙恁地難堪,只要是異鄉異地,天涯海角都是寂寞的所在。在寂寞的所在聽祭典的祭辭:這是靈魂的居所,敬上三滴小米酒,一滴敬神靈,一滴敬祖靈,一滴敬給不幸諸亡靈。對神靈祖靈崇敬,也對「不幸諸亡靈」有敬畏憐憫。神聖的小米酒澤被萬靈。
去臺東太麻里找撒可努,他是荒野山林走風的人,帶我們去都蘭海邊,看全世界的星星都擠在那一片連著大海的天空中。撒可努的全名是亞榮隆撒可努,排灣族語裡,亞榮隆是雷聲,撒可努的意思是萬物的奔馳從來不曾停止,萬物的生長從未間歇,他住在那個太陽升起的地方太麻里。後來,我和撒可努還一起去了內蒙古,我們聽蒙古詩人朗誦詩歌,那個夜裏,大家都醉了。
之前出版過《洪水神話》一書,前陣子閱讀小南一郎先生的大作,多處引用《洪水神話》一書,有些感動,就像一個偶爾上台跑一下龍套的臨時演員,突然被人發現一樣,多年來默默的付出,一下子有一些回饋。小南先生一向是我那樣尊敬的學者。
原先任職於臺大人類學系的尹建中先生曾執行相關的計畫, 在1994年整理《臺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究》一書,這些資料二十年來提供教學研究許多便利。這也是一段學術因緣,素昧平生的尹先生當時慨然贈書兩冊,不意接到書未久,卻聽聞尹先生因病猝逝的噩耗,追憶往事,難免有人生無常之感。可與言而未能與之言,失人;俱往矣。
此書經過漫長的醞釀增減、塗塗改改的日子,曾經獲得國科會(科技部前身)的幾年研究計畫補助,關於臺灣原住民族洪水神話、粟種神話、火種神話以及小黑人神話、女子國神話的幾個母題才得以深入探討;也特別感謝東吳大學的戴氏基金會提供赴國外移地研究時的補助,讓人歡喜地來來回回於原住民族的部落與國外的圖書館當中,才有這本小書的出版。
創作、學術、閱讀、書寫,都是一輩子的事。每次的停留、駐足,都是階段,總還會有下一次。在蒐錄與論述的過程中, 疏漏、滯礙的地方屢屢出現,就像人生中的坑疤,留待往後努力去補填。一本小書是一個生命歷程的紀念,書中還有自己來不及或無力去處理的雜亂無章的部分,就當成是可以再往前努力的契機吧!
指導過的學生黃昭敏、林逢森、楊宜靜、游蕙菁,他們做的論文都與原住民族的神話有關,也在我研究寫作的過程裡面,提供了很多協助。沈明謙、趙惠瑜、于千喬、范玉廷都長期擔任過研究計畫的助理,到最年輕的施政昕、楊晴雅,都與這本書的出版結下了因緣。
從研究生一直到教授的這些歲月,劉錫誠、馬昌儀兩位老師始終鞭策、鼓勵,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真正知識分子的典範。還有一路相挺的多年知交,毫無保留提供資料與意見,是永遠的嚴苛匿名審查教授,此生無以為報,看來應不是一句玩笑話。
密克羅尼西亞島上的神話講述,有一個人偷了一顆星星,那是神的眼睛。神怒了,以海水淹沒大地。蘭嶼作家夏曼藍波安有一部作品《天空的眼睛》。在蘭嶼的達悟族語意裏,「天空的眼睛」就是指星星,夏曼藍波安說,從達悟族的觀點,每個人的靈魂都住在某一顆星星裡面。
神話一直是詩人的題材,無獨有偶,阿根廷作家波赫士也喜歡星星這個象徵,他說,我希望化為夜晚,以千萬顆眼睛溫柔地深情地,凝視著你。
神話是夢,也是詩。
?
──鹿憶鹿 2017年小寒於臨溪路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