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粟種與火種: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與傳說

粟種與火種: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與傳說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68671
鹿憶鹿
秀威經典
2017年6月23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9468671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322頁 / 25k正
    新視野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民族學/風土民俗











      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中,不是火種藏於生殖器而是粟種藏於生殖器,

      這兩者存在哪些共通的意涵?

      阿美族與整個南島民族的關係,中國南方的布朗族、德昂族與南島民族的關聯性又是如何?



      §「作物」的起源與「火」的起源,是世界各民族流傳最廣的文化起源神話。§



      「往昔本族中某人在天上界有一個朋友,因天界小米、芋頭都很豐盛,乃求取其種子,但朋友吝惜不給。於是那人上天竊取小米、芋頭的種子,將其放入陽物之穴中,然後降到此sabdiq之地來,將其播種土中,此為我社農作物之起源。當時一粒小米就能使四、五人飽腹,因此番丁們外出時各自把數粒小米藏在食指指甲縫而行。又當其用餐時,取其一粒烹煮,增加成為滿鍋的飯。故在狩獵等時,只要帶四粒去即可過三夜。然而有一孕婦,將其簸箕中的小米取出,同時投入開水中,結果鍋破裂,熱水迸出而小米四散,孕婦被此噴中而死亡了。從此以後小米若不煮多就不足以飽腹。」──paliljauz番sabdiq群社的粟種神話



      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內涵,可以說就是「小米的文化」,其生活信仰與祭典儀式,全與小米有關,而其粟種神話也是每個部落普遍流傳,是各族群極為重要的神話母題。取火種則大多與洪水神話連結在一起,普遍會提到山羌、水鹿或是鳥類的取火母題;與西方普羅米修斯的盜火和中國大陸南方少數民族的火種神話不同,臺灣原住民族的火種通常是在洪水中失去或遺忘,再由動物取回,是非常素樸的神話意象。「粟種」與「火種」也常與原住民族的遠方他界、地底的小黑人或者與女人島相關。因此,粟種與火種是最適合觀察、比較整個南島語族神話的母題。



      本書主題填補了過往研究者未能特別鑽研的小米文化信仰,與原住民獨特的洪水後取火種神話情節,涵蓋原住民的始祖神話、粟種神話、洪水神話、取火種神話、小黑人神話與女子部落神話。作者透過紮實的的文獻爬梳與田野調查,再以文學性豐厚的細膩筆法,勾勒出臺灣原住民族的神話系譜,讓讀者可深入探索臺灣原住民族神話的奇幻世界。



    本書特色



      1.扎實的學術素養,細膩的文學筆法,一本讀懂人類起源!

      2.補足臺灣原住民族小米文化信仰和取火種神話情節的研究空缺。

      3.收錄大量地方神話與傳說,身歷其境、原汁原味。

      4.比對中外各地的神話母題,論析嚴謹、條理分明。





    自序



    緒論



    Chapter1 始祖神話與信仰──以石生、蛇生、壺生神話為例

    前言

    一、石生神話

    二、蛇生神話

    三、陶壺生人神話

    結語



    Chapter2 粟種神話

    一、古籍文獻與考古文物中的粟

    二、穀種神話的類型

    三、原住民的盜穀種神話

    四、粟種的黃金時代

    五、神奇的他界空間

    六、粟種祭儀文化 ?

    結語 ?



    Chapter3 洪水神話

    一、洪水後再傳人類類型

    二、洪水起因

    三、退水方式

    四、避水高山與木臼

    結語



    Chapter4 取火種神話

    前言

    一、大洋洲各島嶼的火種神話

    二、原住民各族的火種神話

    結語



    Chapter5 小黑人神話

    前言

    一、鄒族與泛泰雅族群的小黑人是敵我關係

    二、小黑人的恩與怨

    三、與布農族糾葛不清的小黑人

    四、排灣與魯凱的小黑人

    五、地底人神話

    六、古籍中的小人神話

    七、古籍中的黑人神話

    八、小黑人的文化英雄角色



    Chapter6 女子國神話

    前言 ?

    一、阿美族的女人島

    二、被消滅的女人部落

    三、因風受孕的女人部落 ?

    四、女子國神話的意涵

    五、有母系社會嗎?



    參考書目

    一、專著

    二、單篇論文

    ?





    自序



      出生在澎湖離島,一直到小學畢業,天天見到的都是門外的汪洋大海。而生命中最幸運的是,在某些恰當的點,遇見一些精彩的人。失明、不識字的外婆,從不苛責子女的安靜母親,讓我學會自尊自重,學會傾聽與寬容,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核心價值, 學會不自私自利,要堅強、冷靜而熱情。父親是我小學六年的級任導師,他引領我認識了胡適、福樓拜,歌德,於是有了另一扇認識世界的窗。那個小學已廢校,島嶼面目全非,然而有汪洋的遠方他界一直留在心底,像一首詩。



      碩士、博士的兩位指導教授則鞭策我進入學術的花園中,始終保有追求的熱情。畢業於廣島大學,在日本大學任教三十幾年的王孝廉老師從未放棄敦促我前進,我曾多次住在老師的書房, 天天請益,駑鈍的自己才得以對神話有粗淺的認識。而著作等身的戲曲院士曾永義老師,則讓我時時跟隨他精彩的學術盛筵,一面把酒言歡,一面論書談文。原來學術的追求並非寂寞,是有趣味的,是可以相析相賞,而致愉快人間的。



      喜歡旅行,喜歡朋友,在讀博士班期間就多次往來雲南、四川、北京與日本、韓國。看過大江大河,看過許許多多的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能夠讀一點點書是何其幸運,可以體會置身東京大學、劍橋大學、海德堡大學的美好感受。



      許多的講座給我機會認識更多年輕聰慧又熱情的生命,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大、華東師大, 在演講中參與討論的人都成了好朋友,常常通音問、論讀書,那是分享的愉悅。當然,在與東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大學等地的教授朋友交流中,也時時策勵自己,要不斷向前。其中,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當訪問學者六個月,在日本當交換研究員三個月,在北京師範大學當客座教授一個月,是生命中最難得又愉快的時光,熟識許多優秀的學者朋友,提升了自己的視野高度。



      臺東的撒布優部落,與頭目在他的小米田看小米,他盛裝, 要去參加婚禮。撒布優在排灣語中是寂寞的地方,並非是原來所居。對人來說,原來的聚居地可能更好,移居遷徙恁地難堪,只要是異鄉異地,天涯海角都是寂寞的所在。在寂寞的所在聽祭典的祭辭:這是靈魂的居所,敬上三滴小米酒,一滴敬神靈,一滴敬祖靈,一滴敬給不幸諸亡靈。對神靈祖靈崇敬,也對「不幸諸亡靈」有敬畏憐憫。神聖的小米酒澤被萬靈。



      去臺東太麻里找撒可努,他是荒野山林走風的人,帶我們去都蘭海邊,看全世界的星星都擠在那一片連著大海的天空中。撒可努的全名是亞榮隆撒可努,排灣族語裡,亞榮隆是雷聲,撒可努的意思是萬物的奔馳從來不曾停止,萬物的生長從未間歇,他住在那個太陽升起的地方太麻里。後來,我和撒可努還一起去了內蒙古,我們聽蒙古詩人朗誦詩歌,那個夜裏,大家都醉了。



      之前出版過《洪水神話》一書,前陣子閱讀小南一郎先生的大作,多處引用《洪水神話》一書,有些感動,就像一個偶爾上台跑一下龍套的臨時演員,突然被人發現一樣,多年來默默的付出,一下子有一些回饋。小南先生一向是我那樣尊敬的學者。



      原先任職於臺大人類學系的尹建中先生曾執行相關的計畫, 在1994年整理《臺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究》一書,這些資料二十年來提供教學研究許多便利。這也是一段學術因緣,素昧平生的尹先生當時慨然贈書兩冊,不意接到書未久,卻聽聞尹先生因病猝逝的噩耗,追憶往事,難免有人生無常之感。可與言而未能與之言,失人;俱往矣。



      此書經過漫長的醞釀增減、塗塗改改的日子,曾經獲得國科會(科技部前身)的幾年研究計畫補助,關於臺灣原住民族洪水神話、粟種神話、火種神話以及小黑人神話、女子國神話的幾個母題才得以深入探討;也特別感謝東吳大學的戴氏基金會提供赴國外移地研究時的補助,讓人歡喜地來來回回於原住民族的部落與國外的圖書館當中,才有這本小書的出版。



      創作、學術、閱讀、書寫,都是一輩子的事。每次的停留、駐足,都是階段,總還會有下一次。在蒐錄與論述的過程中, 疏漏、滯礙的地方屢屢出現,就像人生中的坑疤,留待往後努力去補填。一本小書是一個生命歷程的紀念,書中還有自己來不及或無力去處理的雜亂無章的部分,就當成是可以再往前努力的契機吧!



      指導過的學生黃昭敏、林逢森、楊宜靜、游蕙菁,他們做的論文都與原住民族的神話有關,也在我研究寫作的過程裡面,提供了很多協助。沈明謙、趙惠瑜、于千喬、范玉廷都長期擔任過研究計畫的助理,到最年輕的施政昕、楊晴雅,都與這本書的出版結下了因緣。



      從研究生一直到教授的這些歲月,劉錫誠、馬昌儀兩位老師始終鞭策、鼓勵,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真正知識分子的典範。還有一路相挺的多年知交,毫無保留提供資料與意見,是永遠的嚴苛匿名審查教授,此生無以為報,看來應不是一句玩笑話。



      密克羅尼西亞島上的神話講述,有一個人偷了一顆星星,那是神的眼睛。神怒了,以海水淹沒大地。蘭嶼作家夏曼藍波安有一部作品《天空的眼睛》。在蘭嶼的達悟族語意裏,「天空的眼睛」就是指星星,夏曼藍波安說,從達悟族的觀點,每個人的靈魂都住在某一顆星星裡面。



      神話一直是詩人的題材,無獨有偶,阿根廷作家波赫士也喜歡星星這個象徵,他說,我希望化為夜晚,以千萬顆眼睛溫柔地深情地,凝視著你。



      神話是夢,也是詩。

    ?
    ──鹿憶鹿 2017年小寒於臨溪路70號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