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青埔悠活:在地的美好時光

青埔悠活:在地的美好時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32193
古蒙仁
聯合文學
2017年6月05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9863232193
  • 叢書系列:繽紛 Travel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繽紛 Travel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青埔人文地情書寫,媲美在地版之《山居歲月》!

     

      避居鄉野的心情隨筆,悠然自在的人生時光;

      鄉野軼史和發展過程之地域誌錄。

     

      「青埔悠活」,是作者遷居青埔這五年以來的生活寫照。因為工作之故,離開台北天母另覓家園時,從家人的不捨,到逐漸接受甚至愛上青埔這片土地,五年的時間,青埔當地有了巨幅的改變。遷居青埔前,彼時高鐵雖己通車,但區域內人煙稀少,一片荒涼,遠不能和天母比,作者的家人初時對於遷居還有點抗拒,為了工作,寧可新北租屋。



      隨著時間調應,一家人的心隨境轉,意外發現生活之寧靜,進而與此地方產生了互動,到最後心甘情願愛上這片土地,熱衷於悠然生活,乃因悠活除了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心理狀態,是身心靈的自在解脫與超越;與居住的環境或年齡其實無關。



      全書共分三部分:從上卷「鄉居生活」自述遷居心路歷程的散文隨筆,到中卷「地方特色」融合地誌書寫的深入介紹,到以報導文學筆法寫就,點亮當地藝文生活的「文創先鋒」。



      作者自認生性駑鈍,為了工作一輩汲汲營營,直到晚年搬遷青埔後才有所覺悟,讓他更加珍惜這段與家人共度的悠活、美好時光。希望透過本書的介紹,與讀者分享生命經驗,更宣揚「悠然而活」的生活態度和理念。



    本書特色



      ▼第一本為桃園青埔地方撰寫的圖文誌書

      ▼散文隨筆 × 報導文學 × 文化地誌

      ▼全彩攝影照片*作家典雅文字*青埔地區繪圖



    好評推薦



      獲桃園縣文化局在地優良出版補助



    ?





    自序、我的終老之鄉



    上卷、鄉居生活

    一、遷居青埔

    二、購屋奇緣

    三、鳥瞰青埔

    四、社區漫?

    五、單車逍遙遊



    中卷、在地特色

    一、埤塘風光

    二、聽老街溪說故事

    三、拜謁圓光禪寺

    四、桃猿的家

    五、高鐵車站及華泰名品城



    下卷、文創先鋒

    一、台灣燈會

    二、桃園藝文中心──創價學會

    三、台灣工藝之家

    四、自如清庵

    五、9號倉庫與芭里73

    ?





    自序



    我的終老之鄉




      孔老夫子將他的一生概括為:「吾十有五,而治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大體而言,人的一生總會經歷這幾個階段,能否達到孔夫子所說的各種境界,每個人的體會和感受自有不同。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和人生的歷練,回顧自己的一生,都會敬佩孔夫子的智慧和眼界;有為者更會以此做為生涯規劃的標竿,終其一生,在生命的每個旅程力求自我實現。



      五十是人生一個重要的關卡,因為年過半百,再不知敬畏天命,這半輩子也白活了。六十是人生的一個輪迴,在陰曆算來天干地支己經走完一輪,是所謂的花甲之齡,不僅要知天命不可違,更要順應天命,為自己尋得安身立命之處,頤養天年,安渡餘生。



      虎尾是我的故鄉,我十六歲開始負笈異鄉,往後十年因就學、服役,南北奔波,浪跡四方,不管身處何地,虎尾都是我魂牽夢掛之處,因為我的家人都在那兒。二十七歲在台北就職,隻身在外租屋,寄人籬下,午夜夢迴,忘不了的仍是家鄉的溫暖和親人的召喚。



      直到三十四歲在台北天母購屋,隨後結婚成家,養育兩兒,一住二十五年,比我待在虎尾老家的時間還要長久,天母可說是我的第二故鄉。以那兒優質的生活環境,應該是我們一家長相廝守的家園。兩個兒子在那兒出生長大,一直到讀大學之前從來不曾離開,天母才是他們真正的故鄉,有比我更深厚的感情,因此從來不曾想過有一天我們一家會離開它。



      可是天命已至,耳順之齡忽爾來臨,當命運安排我到其他地方任職,要離開天母另覓家園時,再怎麼不捨,我們也得接受。我一路尋尋覓覓,最後落腳之地,就是桃園青埔。彼時高鐵雖己通車,但區域內人煙稀少,一片荒涼,怎麼看都遠不如天母,怎會適合我們居住?小孩初時還有點抗拒,為了在台北工作,寧可在板橋租房。



      可是我們還是住下來了,一切有如倒吃甘蔗,隨著入住人口和生活機能逐漸增加,更有漸入佳境的感覺。二年之後索性把天母的房子賣掉,在青埔買了第二間房子,希望一家人能住在一起。兒子看周遭環境逐漸成熟,也欣然同意。大家己能認同這個新的環境,且視為全家的安身立命之所,青埔理所當然地成了我的第三故鄉,也將是我的終老之鄉,人生的道路走到這兒,已可圓滿收場。



      可是入住之後,我發現青埔沒有歷史,它跨越中壢和大園二個行政區,二個鄉鎮的誌書都找不到有關的記載,居民要想尋根,也無蹤跡可覓,令我深以為憾,便有為它寫史的念頭。但因相關史料付之闕如,也沒地方耆老可以就教,因而一籌莫展。後來我改弦更張,嘗試用散文來書寫遷居青埔的心路歷程和生活點滴,希望能為這塊土地留下一些紀錄。



      我的靈感來自彼得.梅爾 (Peter Mayle)寫的《山居歲月:我在普羅旺斯美好的一年》。他是一個廣告創意人,在紐約住了十五年,後來落腳法國南部的小山村普羅旺斯,開始了夢想中的第二人生,同時撰寫一系列的山居隨筆。這本書出版後洛陽紙貴,被翻譯成四十種語文,暢銷突破六百萬冊,風靡全球二十年,掀起了全世界的普羅旺斯熱潮。



      我即深受此書的影響,一直在尋找心目中的「普羅旺斯」。拿青埔與之相較,可能有些牽強附會,二者根本無法等量齊觀,可是我真的是以梅爾為師,來描寫青埔的。前後歷經二年,終於完成此書,全書共六萬餘字,以及上百張照片。



      上卷〈鄉居生活〉,比較屬於私領域,包括青埔四季景觀的的變化、居家環境、日常生活。筆調是抒情唯美的,充滿了詩情畫意,最適合用散文來呈現,足以證明我仍具有年輕時期的浪漫情懷,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熱情。



      中卷〈在地特色〉,書寫的對象則擴及公共領域,如埤塘、老街溪、圓光寺、國際棒球場、高鐵車站、新型態的OUTLETS華泰名品城等,都是青埔在地的景觀和特色。因旁?歷史、地理及人文建設的資料,必須採用報導與散文的混合體,在書寫上有一定的難度,也是我較費心力的一個單元。



      下卷〈文創先鋒〉,是較具開創性的一個組合,在青埔發展的過程中,我更關心如何引進文創型態的活動或商家,來提升青埔的文化水準。這些店家或團體即是這方面的開路先鋒,勇氣十足,精神可嘉,因此我不吝撰文捧場,希望能帶動新一波的文創產業進駐。



      本書取名為《青埔悠活》,就是我遷居青埔五年以來的生活寫照。悠活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心理狀態,是身心靈的自在解脫與超越;與居住的環境或年齡其實無關。只是我生性駑鈍,為了工作一輩汲汲營營,直到晚年搬遷青埔之後才有所覺悟,讓我更加珍惜這段悠活的美好時光。



      最後,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出版,一方面與讀者分享我的生活經驗,一方面宣揚「悠然而活」的生活態度和理念。大家有志一同,自我解脫,超越凡俗,簡簡單單過日子,輕輕鬆鬆過生活。

    ?
    民國一零六年一月二十七日 除夕寫於青埔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