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
這部最新出版的吳爾芙散文隨筆,是由英國小說家喬安娜.卡文娜所編選並撰寫序言,與過去的散文集不同的是,這是一部環繞著自我為主題的散文集。誠如卡文娜所述,「這本選輯裡的文章不只是關於自我而已。吳爾芙也討論了女性權利、現代性革命、小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西方思想自十六、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喊出「我思故我在」這句名言以來,人類理性與自我的建構認知便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方面「自我」的主體性因為人有理性思考能力而得到確立,另一方面自我不僅受到意識所驅使,尚且有無意識與潛意識的流動潛伏,牽引著我們的行動反應。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與威廉.詹姆斯心理學的影響,吳爾芙認為,透過意識流的敘事策略去捕捉人物的內心世界,比起前代小說家精雕細琢一些不甚重要的細節,更加能夠貼近真相、描繪現實。
因此本書有一部分是從現代主義美學的角度去思考自我為何,作者如何透過描述觀察去表達自我。但這樣的書寫並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只在乎自身的喜樂哀愁,卻對週遭環境與社會脈動毫無所感,這樣的自我本位是不可能寫出偉大的作品的。在〈致年輕詩人的一封信〉裡,她寫道:「但是你要如何走出來,走進其他人的世界?這才是你現在的問題,如果我可以大膽猜測的話——既然你了解自己,你要在你所了解的自我和外在世界之間找到對的關係。這是個難題。」對照今日人人亟於展現自我,不斷自拍自曝,或像是傅柯所說的,透過「自我的技術」(technologies of the self)不斷健身塑形,滿足自我的愉悅快感,或許她這番觀察可以提醒我們,自我不可能脫離他者存在,我們必須要能夠了解他者,與他者的關係達成某種平衡和諧的狀態,才能夠真正了解自我,使自我得到安適。
本書另一組隨筆則是知名藝文人物的小傳,在短短的篇幅裡,她生動地勾勒出這些人物的特立獨行,讓我們從這些生命中的吉光片羽中,看到曾經在歷史洪流中堅持自我本色的鮮明個體。他們基於這樣那樣的理由創作,用文字雕琢初畫內心世界或是外在萬象,吳爾芙敏銳通透地解讀出他們的「自我」如何和其時代激盪出火花,並且真誠面對自我,將其所感所觀訴諸文字,為未來的人留下點滴記錄。讀者一方面透過吳爾芙描述和評論,對這些作家文人有了另一番認識,另一方面也看到自我如何反映觀照出其時代的更替與社會的變動。
?
李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