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霖雨蒼生:白水老人行誼
庫存=3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9319836
明德出版社
明德出版社
2017年5月08日
50.00 元
HK$ 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319836
叢書系列:
明德叢書
規格:平裝 / 220頁 / 14.9 x 21 cm / 普通級
明德叢書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人物史/傳記
同
類
書
推
薦
海瑞的故事
納蘭成德
毛澤東祕錄(2版)
天才鑑定歷史檔案:十歲當官、七步成詩,古時候的資優神童到底有多狂?
曹雪芹的家族印記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禪心道場 貳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1)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2)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3)
一貫薪傳
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
內
容
簡
介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意思說那智者之道,就像水一樣,安祥悠然,仁者之道,像山一樣,崇高偉大;智者如水一樣柔軟卻靈活變通,無所不達;仁者像山一樣堅定無懼,默默給予卻不求索取;智者能自得其樂,仁者則心廣年壽。昔日,孔老夫子以山水來隱喻君子學養,今時,白水聖帝韓老前人則用其一生,為我們示現了聖人的智仁雙全。
雖然老前人已經離開我們二十年了,但二十年來,這份懷思之情卻越釀越濃,常在道務奔忙後的夜闌人靜,想起老人家,點點滴滴依然歷歷在目,祂老常勉勵大家:「我們立愿就是一個『誠』字。做任何事要誠心敬意,你沒有誠心敬意,那你不是真修道喔!」每每想到此,便要對自身的言行信愿做一番省思。如今老前人雖然不在我們身邊,「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那份精神與道範如同苦海中的燈塔,依然屹立不倒,成就芸芸眾生,指引正道覺路。
明德出版社有這份榮幸能參與『霖雨蒼生—白水老人行誼』一書,將老前人的生活態度以及修辦愿力與精神,化為文字,當薪傳新紀元,依然能沐浴於甘霖法雨,蒼生均霑渥惠,更添栩栩生機。學習祂老時時存著感恩惜福的心,在在展現出尊師重道、平等博愛的胸襟,那是仁者的內在修為,是智者的辦道精神,是樂水樂山的應對進退,看祂老的每一步一印,都是後學們最好的身教與言教。
?
目
錄
序言�6
第一章、生活態度�9
第二章、身教與言教�55
第三章、應對進退�115
第四章、感恩與懺悔�151
第五章、修道辦道小故事�175
第六章、福山過年�193
感恩風滿樓�205
?
序
序
紙就是錢
老前人的節儉是落實在生活中的,有一回他老在上課中訓斥大家總浪費,不懂資源的可貴。還說:「衛生紙就是一張張的鈔票,不珍惜就是在灑錢。」對這個比喻,大家頗納悶,老前人繼續說:「衛生紙不是用錢買的嗎?用錢換紙,紙就是錢。」的確如此,所以後學到現在看著衛生紙就會想起老前人這段話,這是一張張的錢,要珍惜!
在老前人的浴室,可以看到整疊的平版衛生紙被裁成兩半,小時候不知究竟,上課後就知道老前人的節儉不是說說而已,更以身作則。老前人常說一句話:「佛家一分錢要當三分用,才不會造罪啊!」
一水三用
老前人多才多藝眾所周知,「福山祖師祠」即是老前人所設計興建,他老對於建築設計總是講求實用節儉,在祖師祠四合院入門兩側的洗手台就可看見老前人的巧思。
洗手台分別設在兩側的排水溝上面,洗手台底下沒有密封,可以放兩個水桶,方便接使用過的水再利用。有時遇到拖地板,那「水」就有三種功能:一是洗滌、二是拖地、三是澆花。拖地時又細分為,第一次拖地用水與第二次用水甚至第三次用水,反正是從最乾淨用到最髒,然後才將水往花木上澆。後學想花木也會很高興,因為這是有養分的水。
除此之外更是鍛鍊後學們的體魄,想想一天下來要提多少次水,少林寺的僧人不是也要提水訓練嗎?後學們只差手臂不用平舉罷了!
老前人對後學們的訓練是不分性別,只要是「人」就要告訴自己:「別人行,我也行」,如搬石板舖路、砍柴生火、爬樹收花等等,凡是人都要學。老前人說:「力氣是練出來的,不練怎麼長力。」所以提水是節儉,也是一種鍛鍊。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濟公活佛救世真經:義理講述
2.
老師的話第28輯
3.
孟子金句:天性與人情
4.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聖人之道章第七
5.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大德受命章第六
6.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至聖至誠章第九
7.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哀公問政章第八
8.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序言及全書大旨第十
9.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君子之道章第五
10.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君子時中章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