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一青妙的臺灣東海岸

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一青妙的臺灣東海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49349
一青妙
張雅婷
聯經出版公司
2017年4月24日
130.00  元
HK$ 110.5  






ISBN:9789570849349
  • 叢書系列:聯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正
    聯經文庫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繼《我的臺南》後再度啟程

    探索寶島東海岸風情,發掘臺灣的另一種面貌





    臺灣版序 發現「另一個臺灣」

    ?

    前言

    ?

    第一章 尋根之旅──基隆•九份

    港都夜雨──基隆的布魯斯(一)

    港都夜雨──基隆的布魯斯(二)

    存在於日本的「基隆」

    懷舊氛圍──九份老街

    ?

    第二章 宜蘭深度之旅

    一起去宜蘭玩吧!

    青蔥滿天下──羅東

    點亮夜空的「搶孤」祭典──頭城

    幾米公園、宜蘭四寶──宜蘭市

    泡個冷泉清涼一夏──蘇澳

    「百年民主」的聖地

    臺日合作的親水公園──冬山河

    ?

    第三章 在花蓮發現日本

    父親的石頭──太魯閣

    美食天堂──花蓮市(一)

    老屋改造,活力重現──花蓮市(二)

    移民村的神社──臺灣人的「記憶」

    造訪電影的「故鄉」──港口村

    ?

    第四章 臺灣的後花園──臺東

    回到原點──太麻里

    蛻變中的老街──臺東市

    腳底按摩的神之手──長濱

    自行車之旅+便當體驗──關山•池上

    海岸線上充滿魅力的包包──東河

    巧遇中國觀光客──知本溫泉

    「突襲」原住民的豐年祭現場

    昔有移民村,今有熱氣球──鹿野鄉

    「紅葉少棒隊」的夢想軌跡──紅葉村

    ?

    後記

    臺灣東海岸的交通方式

    ?





    臺灣版序

      

    發現「另一個臺灣」


      

      最近幾年我回來臺灣的機會增加了不少,不過多半是因為出了書,所以才回來發表演說或接受採訪,也就是說,幾乎都是與工作有關的行程,這固然令人開心,可是相對地,放慢腳步在臺灣走走看看的時間卻減少了。

      

      也許是察覺到了我的焦慮,臺灣友人向我建議:「要不要去東海岸走走呢?」對那時的我而言,光是「東海岸」這三個字聽起來就很新奇。

      

      以前雖然聽過「東海岸」,但是腦海裡卻沒有任何印象。一九七○年代到八○年代初期我都住在臺灣,在這裡度過了童年時代,當時我家和學校都在臺北,自己所熟悉的地區也僅限臺北周邊而已。

      

      儘管宜蘭、花蓮、臺東等個別的地名與觀光名勝我略知一二,但對整個「東海岸」的概念或印象卻是一片空白,只是有股莫名的吸引力強烈吸引著我。因為臺灣人口中的「東海岸」,似乎代表著「與臺北截然不同的地方」或是「桃花源」。

      

      於是,我對東海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知不覺也寫成了一本書,在二○一六年夏天由日本的新潮社出版。當時書名的副標題為「遇見另一個臺灣之旅」,特別點出了「另一個臺灣」的概念。

      

      出版不久後的二○一六年十一月,我剛好有機會參加自行車環臺一周的環島活動。

      

      一行人從臺北出發,途經臺中、臺南、高雄等臺灣西半部的大都市,然後由西向東橫越,騎上了南迴公路的最高點「壽?」,當時我在路邊停下了自行車,放眼望去的風景,至今依然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峰峰相連的山脈與海岸線。  

      朝霞輝映的花東縱谷。  

      海水的味道。草原和牛群的氣息。  

      零星分布的原住民部落。  

      與大自然共存的居民。

      

      讓我再度真實感受到「另一個臺灣」的存在。

      

      但真要說的話,在規劃東海岸的旅遊路線時,比起由南部北上,我更建議各位由北部南下。從臺北出發往東走,一路上逐步感受「非臺北」的氛圍,周遭的風景和心情也會跟著切換到不同的模式。

      

      踏出臺北之後,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父親的家族顏家的發源地│基隆市,這裡是分隔臺灣東西部的分界點,也是過去往來臺日兩地的人潮集散地。要是放慢腳步,就會發現所到之處幾乎都是與顏家淵源深厚的地方。而顏家事業的出發點九份,則曾經是挖掘煤礦和金礦的礦山,因此逐漸興盛起來,數以萬計的礦工們揮灑著汗水不停勞動,但之後隨著礦業沒落而沉寂;時至今日,懷舊的景致吸引了世界各國的觀光客到訪,重振了小鎮的風光。要是離開喧囂雜沓的主街,往寧靜的郊外走,還可以感受到徐徐吹來的微風輕撫著髮梢。

      

      接著依序往宜蘭、花蓮、臺東南下,深入自己不熟悉的地帶,因為愈來愈陌生,反而愈能拋開束縛,心情也頓時輕鬆了不少。

      

      我想,人情味是臺灣各地共通的特色,但伴隨著旅行,遮蔽視線的雜質被一一清除,肩膀上的重擔也得以一一卸下,如此一來,就可以暫時脫離被「目標」與「義務」壓得喘不過氣的生活,好好放鬆一下。

      

      近幾年,到訪臺灣的日本觀光客急遽增加,就連我身邊也有許多朋友幾乎每個月都會到臺灣玩,然而即使是這樣狂熱的「哈臺族」,對臺灣東半部也多半抱持著「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想法。

      

      之所以如此,最大的理由在於與西半部相比,東海岸的交通顯得很不方便,觀光資訊也不夠充足。

      

      而我撰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讓更多日本人透過我的書認識更多元的臺灣魅力,而在臺灣發行的中文版如果能讓臺灣讀者發覺這片土地的不同面貌,因而感到驚喜和喜悅的話,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這本書得以順利付梓,多虧了各界人士的熱情參與和協助。

      

      在取材的過程中認識的各位,謝謝你們。

      

      我也由衷感謝基隆市政府、花蓮縣政府與臺東縣政府許多行政人員的鼎力協助。

      

      促成這次中文版發行的聯經出版公司林載爵發行人、胡金倫總編輯、林芳瑜主編、林蔚儒編輯,有勞你們費心,非常感謝。另外,如此通暢優美的文筆也要歸功於張雅婷小姐的翻譯,謝謝了。

      

      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再次完成一本關於臺灣的書籍,我感到相當榮幸,也誠摯盼望各位能抽空到東海岸走走,找尋屬於自己的「另一個臺灣」!

      

    前言

      

      近幾年來,到臺灣觀光的日本人愈來愈多,對臺灣感興趣的日本人也不斷增加,原本鮮為人知的臺灣小店、巷弄、建築等,也逐漸在日本觀光客當中傳開,使他們能夠更深入認識臺灣。

      

      近來出版的臺灣相關書籍,內容詳盡到我都嚇了一跳,此外五花八門的女性雜誌也掀起了一股臺灣熱潮,最近的臺灣特輯裡甚至出現「巷弄裡的那家店」之類的介紹,深入探索臺灣的角落。其中推薦的幾乎都是我沒去過的獨家景點,不難想像採訪者當初是花費了多大的工夫才找到的。

      

      要說這樣的現象是颳起一陣「臺灣旋風」,感覺卻又不太一樣,借用我的臺灣漫畫家朋友哈日杏子發明的「哈日族」一詞來解釋,現在日本全國也有為數眾多的「哈臺族」,集體陷入了「哈臺」的熱潮裡。

      

      我認為這是良好的交流模式,當然很樂觀其成。我之前也寫過關於臺日情誼的書籍,看到自己做的事總算慢慢開花結果,真的感到相當幸福。

      

      但由於個性使然,當我看到市面上四處可見的臺灣情報時,卻忍不住想要抱不平,大聲嚷嚷著:「等等!臺灣明明還有更多有趣的地方啊!」

      

      兩年前,我寫了《我的臺南》這本書,那時候我滿腦子想要介紹「魅力完全不輸臺北的地方」,希望讓日本人認識更不一樣的臺灣。後來聽說到訪臺南的日本人絡繹不絕,我的書似乎也發揮了一臂之力,甚至有幸被知名的臺南市長賴清德欽點為「親善大使」,對我來說也是人生頭一遭呢。

      

      而現在的我還是有很多想推薦給各位的地方,可以說是不吐不快,因此這一回請容我重新向大家介紹「東海岸」。

      

      一般日本人聽到「東海岸」三個字,腦海浮現的通常是美國的東海岸。但我這裡寫的當然不是美國,而是臺灣的東海岸。

      

      「咦,臺灣的東海岸有什麼特別的嗎?」會有這樣的反應並不讓人意外,畢竟日本人到臺灣觀光時,幾乎都是到西半部的臺北、高雄、臺南、臺中等都會區。至今為止,我很少遇到日本人自豪地說:「我去過臺灣的東海岸喔!」

      

      不知為何,在臺灣沒有「西海岸」這個詞,但大家卻會把東半部統稱為「東海岸」。對一般的臺灣人來說,西半部的臺北、高雄、臺南等地是以個別的都市來區分,可是東半部的宜蘭、花蓮或臺東等縣市,卻鮮少被視為單獨的個體,往往以方位來概括稱為「東海岸」。這或許和日本國內所稱的「北陸地方」或「瀨戶內地方」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其實在地理範圍上,「東海岸」並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在這本書裡所指稱的東海岸,是北從基隆、南至臺東的臺灣東半部,南北距離大約三百五十公里,雖然面積與臺灣西半部相差無幾,但是東海岸有點像「被遺忘的孩子」,由於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直到三年前我都沒有什麼機會造訪。但隨著到東海岸工作或旅行的機會增加,我內心萌生的某種信念也愈來愈強。

      

      那就是「在東海岸,可以遇見另一個臺灣」。

      

      提到臺灣西半部的旅遊賣點,不外乎是小籠包、故宮、按摩、牛肉麵、臺北一○一大樓等,一般而言就是城市裡好吃、好玩又時髦的地方。其實這樣的旅行只要能夠玩得開心、達到放鬆的效果,覺得心滿意足也就夠了。

      

      可是,在比較鄉下的東海岸就不同了。要隨便找間好吃的店不是很容易,交通也不像臺北那麼方便,但畢竟瑕不掩瑜,東海岸具有特殊的魅力足以彌補這些缺點,只有親自走一趟才能體驗。

      

      雖然很難用三言兩語形容,但硬要說的話,我認為是「療癒」和「學習」這兩個特點。

      

      這裡的「療癒」指的並非是「花兩小時讓肌膚光滑水嫩的護膚美容」,而是某種觸及靈魂深處的事物。日本人對臺灣這塊土地本來就有獨特的情感,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間,雙方一起走過的足跡十分深刻,即使日本人在戰敗後離開臺灣,心和心的牽絆依舊存在,在東海岸尤其有許多這樣的故事。

      

      臺灣是座包容多元文化的島嶼,除了漢文化,還有原住民文化,可是在臺北卻很少有機會認識原住民的風貌,平常接觸到的頂多就是宣傳觀光的民族舞蹈。然而,臺灣原住民的文化或傳統背後蘊含著許多先人的智慧,要是實際到東海岸旅遊,也許在某處就有機會親眼目睹。

      

      此外像剉冰這種臺灣人再熟悉不過的冰品,西半部在配料和份量上都將服務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相較之下,東海岸的配料不講求華麗,而是能直接吃到食材最真實的原味,因此深深擄獲我的心。而且偶爾也會碰到令人大為驚嘆的在地美味,讓我感動到就像漫畫裡形容的那樣,「眼球都快掉出來了」。

      

      在東海岸可以感受到臺灣人滿滿的親切與溫和,近來造訪臺灣的中國遊客在提到臺灣時都會說「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真是再貼切不過的形容了。來到東海岸會遇到許多古道熱腸的臺灣人,和他們的相遇在在都讓人感動。跨越語言的隔閡,他們的笑容療癒了每一位觀光客的心。

      

      除此之外,在東海岸的「學習」素材比比皆是。

      

      臺灣的歷史是從原住民開始的,要是身在臺北,往往會不自覺地以漢人的歷史觀為中心。可是,最初在臺灣生活的是原住民,然後才出現了漢族移民,接著經歷了日本統治,以及戰後從中國撤退來臺的國民政府。若以原住民的角度理解臺灣史,就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歷史面向。

      

      日治時代有很多日本人移民到東海岸,這段開墾史其實鮮為人知。東海岸至今保留著一些日治時代建造的房子和神社遺跡,像「豐田村」、「林田村」這樣沿用到現在的日本地名也不在少數。日本統治臺灣這段長達半世紀的時間,在東海岸或許最能深刻體驗到吧。

      

      東海岸是「療癒」和「學習」的地方。各位不妨趁著暑假或寒假,花上一個禮拜的時間,從花蓮到臺東,騎乘腳踏車或搭巴士來場愜意的旅行。也可以從臺北搭巴士或計程車,一個小時左右就能抵達宜蘭,在這裡待上幾天,享受溫泉、大啖海鮮,同樣不亦樂乎。或是漫步在基隆港周邊,到廟口夜市大快朵頤一番也很不錯。而走一趟與我父親的家族淵源很深的九份,體驗老街的歷史風情,同樣值得推薦。

      

      如今,臺灣也興起了到東海岸旅行的熱潮。利用暑假或寒假在大自然資源豐富的東海岸悠閒度過,實在令人感到心曠神怡│許多臺灣人正這麼熱烈討論著。現在的東海岸,交通和住宿也愈來愈方便,如果沒搭上這波東海岸的旅遊熱潮就太可惜了。百聞不如一見,但是在出發之前,希望各位能先透過這本書,和我一起感受東海岸的魅力。



    後記

      

      寫完上一本《我的臺南》之後,我半開玩笑地向新潮社的編輯岡倉千奈美小姐表示下次想寫關於臺灣東海岸的文章,心想反正先試探性地問看看,沒想到對方爽快地回答:「好主意!」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於是自那天起,我的東海岸之旅就像車子踩了油門般,全力加速前進。

      

      對我來說,東海岸就是一片遼闊寬廣的土地。雖然也遇過交通和住宿不如預期般順利、迷了路卻又無計可施的窘境,然而當旅程結束之後,回過頭來,我發現自己很幸運地擁有許多珍貴的邂逅和嶄新的發現,得以帶著滿滿的充實感寫下我和東海岸的故事。

      

      雖然我還沒能找到貼切的詞彙來形容東海岸的魅力,可是我真心推薦各位「有機會一定要到東海岸走走」。在東海岸,你可以感受到連哈臺族都不知道的另一個臺灣,因為幅員遼闊,所以有各種不同的旅遊方式,這也是東海岸的特色之一。

      

      由衷希望各位也能夠透過這本書,找到屬於自己的「東海岸」。

      

      在緊鑼密鼓的出版進度中,岡倉小姐連日不眠不休地處理編務,而atelier PLAN公司的人員也為我製作了精美的地圖,在此致上我的謝意。希望有一天能夠親自帶你們去東海岸當做回報。

      

      在基隆,我深受市長林右昌先生和吳秋秀夫人的關照,以及基隆市政府周佩虹小姐無微不至的細心協助,也因為王傑先生的介紹才了解基隆的現況,在此謝謝他們。如果沒有周振才先生的幫忙,我也許就沒有機會去基隆;也因為有yoyo小姐作陪,宜蘭之旅才能夠如此充實,希望下次可以與游莉君小姐和林閏齡小姐來一場女子聚會。在花蓮,拜黃家榮先生和李美玲小姐所賜,我才能擁有如此有趣的體驗,兩位對鄉土的熱忱讓我感動萬分,此外我也受到花蓮市政府的各位親切的協助,非常感謝。在此也謝謝出版公司的林先生提供我認識臺東的窗口,但願下次跨年可以再度叨擾您位在太麻里的家,迎接新年曙光。謝謝臺東縣政府觀光旅遊處副處長王國政先生和胡文慈小姐及時給予協助,也感謝臺東出生的前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副代表陳調和先生和我分享許多臺東的資訊。這場東海岸之旅同時受到熊谷俊之先生、郭中端女士、堀?憲二先生、賴銘達先生、謝孟純小姐等人的諸多啟發,我銘謝於心。

      

      這本書能夠順利付梓,還有其他許多人的協助,在九份、基隆、宜蘭、花蓮、臺東各地遇到的各位,受到大家熱情的招待,我不勝感激,衷心期盼下一次的相遇。

      

      從《我的臺南》到《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如果之後可以寫出一整套臺灣在地系列該有多好?我厚顏地這麼想著,又不禁開始思考下次要飛到臺灣的哪裡呢?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