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正念的四個練習

正念的四個練習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5613440
喜戒禪師
賴隆彥
橡樹林
2017年4月15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5613440
  • 叢書系列:善知識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2 x 17 cm / 普通級
    善知識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禪修

















      佛陀曾言:「這是使眾生清淨,超越愁悲,滅除苦憂,成就聖道,體證涅槃的唯一道路,即四念處。」
    *《正念的四個練習》就是教你練習佛陀親授的「四念處」
      本書《正念的四個練習》是以《大念處經》(Maha Satipatthana Sutta)為基礎,提供完整清晰的解釋。作者喜戒禪師是馬哈希禪師(Mahasi Sayadaw, 1904-1982)的親近弟子之一,他以古代註釋書、註疏,以及馬哈希禪師所寫的緬文註釋為本書的論釋基礎,引領一般初學者,以最貼近佛陀原始教法學習禪定。
      在《大念處經》中,佛陀以二十一種方式親自指導人們如何修習念處觀,闡釋四種念處,其實就是教導我們如何練習「四念處」。念處意指「念」的「立足處」,修習念處觀就是具有正念地觀照諸法。四念處是一套對正念的完整禪修方法,針對「身、受、心、法」四項隨觀身心當下實況的修行法門。
      佛陀以十四種方式解說身隨觀:入出息念、身體姿勢、正念正知、觀身不淨、四界分別觀與墓園九觀。受隨觀只以一種方式描述:隨觀心識,因為感受是心對境所體驗到的苦、樂或不苦不樂等心理狀態。法隨觀以五種方式描述:隨觀五蓋、五取蘊、六內入處與外入處、七覺支與四聖諦。著重身心現觀的四念處,若以為用頭腦思辨就能獲得解脫,四念處就只是理論了。練習「四念處」就從《正念的四個練習》開始。





    【推薦序】 一位當代南傳禪師的菩薩風範�釋自鼐
    【作者簡介】 喜戒禪師
    【序】 依《大念處經》展開禪修之旅

    第一部 《大念處經》論釋
         總釋
    第一章 身隨觀念處
        1 入出息念
        2 身體姿勢
        3 正念、正知
        4 觀身不淨
        5 四界分別觀
        6 墓園九觀
    第二章 受隨觀念處
    第三章 心隨觀念處
    第四章 法隨觀念處
        1 五蓋
        2 五取蘊
        3 六內入處與六外入處
        4 七覺支
        5 四聖諦
    第五章 修習四念處的成就保證

    第二部 《大念處經》

    第三部 禪修指導

    【附錄一】辭彙表
    【附錄二】參考書目選錄





    一位當代南傳禪師的菩薩風範─—喜戒禪師
      近年來,南傳佛教在台灣非常的興盛,在接觸之後,不難發現他們的正念禪法非常具有影響力,無論,在歐美國家的實 用心理學上,臨床醫療或是對現實生活面的應用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我不禁會有個疑問,一向被認為是自求解脫的南傳佛教,竟然能在七○年代開始從南亞傳佈佛法到歐美各地。除了說南傳佛教的禪師們,例如緬甸、錫蘭,因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而有語言方面的優勢以外,難道沒有其他因素嗎?

    「解脫」從自己做起,以法為中心

      從緬甸當代一位重要論師及禪師─喜戒法師的身上,我找到了一些答案。筆者在民國八九年左右因撰寫博士論文,有機緣承蒙禪師指導解讀巴利文註釋書,而有機會親近、見證一 位在美國資深的南傳長老的行誼風範。他的行事風格改變自己 一向對南傳佛教的刻板印象,以為禪修者只求自我解脫,只管禪修而什麼都不顧。相反的,我所認識的喜戒禪師是一位對佛法深具深刻廣博瞭解,對僧團的戒法有充分的理解且堅持實踐的一位禪修者。
      他凡事以法為第一,縱使高齡七十幾歲,他的弘法行程遍及亞洲、南北美洲各國。凡是能利益他人修學佛法,只要他時間上能安排的出來,他總是應允。尤其難得是,他從未計較人 數多寡,縱使是一、兩位學生,他同樣地認真歡喜地說法。
      禪師待人處事謙遜溫和,但又堅持嚴守比丘戒律的精神, 令我對聲聞乘的「解脫道」有進一步的認識。所謂以「自我解脫」為目的,不是一種封閉地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求解脫而已,而是因為從自己做起,時刻以正念來觀照自己的身心活動,因此能持守戒律清淨歡喜,進而能不厭不倦地服務他人。

    深入淺出,詮釋佛法,感召他人

      此外,喜戒禪師在禪法、教法以及巴利文方面有著深厚的學養,深刻的瞭解,因此他解釋佛典中的教法是根據註解書精準清楚,深入淺出,且引人入勝。常常讓人在聽他以實踐禪修的角度來解釋佛法之後,不只是概念式地了解經文,而是對禪修的修行原則及歷程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因為禪師具有阿毘達磨(佛教心理學)深厚的訓練,所以在表達上、態度上, 他均充分的顯示出佛教論師的中立態度:不以自我的看法為單一的意見,相反的,他還會引註其他註解師的看法,對不同的看法,他總是耐心地引出註解書的解釋加以闡述說明其中所以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禪師說法如此,在指導他人禪修的過程也是,他沒有過度的干涉或想要控制他人,也並不會想要讓別人盲目地服從或相信自己所說的。他總是提醒禪修者要不急不緩,輕鬆地持續地保持正念,由於他耐煩且溫和地循循善誘,常常使禪修者在不知不覺中,習慣禪修,喜好禪修。一如他教導經典,他謙遜地提供客觀訊息,邀請您自己去檢證。在沒有自己過度期望,或壓力下,許多弟子跟隨他學佛近一二十年。因此,在禪師的感召下,在北加州的緬甸僑民及當地住民等就同心合 力地創辦了「如來禪中心」及半月灣的「法喜寺」,定期舉辦禪修活動。

    自律是助人的開始

      喜戒禪師被認為是馬哈希法師的四大弟子之一,相信這和他禪修的功夫有關。禪師在指導佛法不是在指導他人,也是在 做他自己內在正念修養的實踐。禪師在講述佛法的時候,他也 在觀念思維上修習正念。基於這樣的精神,禪師所說的法是精準明確,不帶有私人偏見的,能夠讓其他教義,其他學派的說法一樣能夠呈現,如同正念的精神,全然的專注不帶個人喜好 的色彩。有的是清楚中肯的說明,而至於如何見證就要靠每個 人的努力。
      從禪師的身行,從禪師的舉手投足當中,可幫助我們對南傳佛教修行的精神有進一步的了解。喜戒禪師雖擁有許多頭銜,但從和他洽談一些教學行政事務時,發現禪師的回應常常只鎖定在教學責任上,他不涉入其他的行政枝節。他清楚自己的使命,及如何有效地運用時間。常常,在他講授佛典後,他常會將最後一句經文朗誦起來,一直到他的書桌前,以持續地保持正念。
      喜戒禪師就是這樣的典範,因為時時保持正念,是站在透徹了解法的意涵上,而非以自我的色彩證明自己學得多好:他 掌握了正見的精神,以慈悲,耐性,跟所有的學法者互動,而 這互動不是氾濫且過度干涉他人的。從長期精神修養的目的來看,這是最根本的—唯有自律,才能有這樣深厚精神修養的完成。
      筆者很幸運在禪師晚年的時候,能夠親自接受他的指導, 也因此認識南傳解脫者的菩薩風範,希望透過本書,讓更多有緣人能認識這樣一位如實修行的一代論師及禪師。

    釋自鼐
    (本文作者為香光尼眾佛學院教師)




    其 他 著 作
    1. 正念的四個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