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說話風格可以從模仿中建立
難得和幾位朋友一起吃飯逛街。
朋友A推薦了一家她認為不錯的泰國餐廳。大家邊吃邊聊,氣氛十分融洽,可是都吃得不多。
A因此問:「你們不喜歡這裡的菜嗎?」
朋友B輕皺了下眉頭說:「這菜有點辣,還有奇怪的酸味,感覺怪怪的。不好吃!」
A勉強擠出笑容說:「是嗎?那以後不來這裡了!」
朋友C馬上回答:「這裡菜色很好啊!可能是不太習慣啦,所以才吃得不多。」
B和C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但說法不同,給人的感覺就很不一樣。C的表達方式比較客觀,雖然不喜歡但也不否定。與B相比,C給人謙虛、友善、好相處的感覺。
「可能是我不太習慣……」,以後當你想表達主觀上的「不喜歡」,或是想拒絕時,可以試試看這個句型。
在生活裡像這類小小的問題很多,但累積多了,也會變成大問題。回憶起當年提筆寫作的那個初心,其實只是很單純的一個分享的念頭。自己也曾懞懂青澀,跌撞摸索,受過挫折,也得過貴人提點,然後從中累積出經驗心得,我相信同個時空下,一定有很多人也面臨過同樣的問題,需要別人的善意提醒和引導,於是而有了後來「20幾歲就定位」這一系列圖書的出版。
書籍出版後,讀者們提出最多的便是人際交往與溝通上的問題。「我好像有社交恐懼症,害怕和別人說話。」「我好朋友的奶奶去世了,她很傷心,我要怎麼安慰她才好?」「我說話總是容易得罪人,怎麼辦?我本意絕不是那樣!」
我因為學習心理學而停筆兩年。在這兩年中我有了些新的感悟,特別是在人際交往方面,懂得了一些與人相處的規則,而一個人的說話風格與為人處世風格是一致的。言語背後都有其心理機制,別人可能因為你會說話而喜歡上你,也可能因為不愛聽你說話而討厭你。我覺得有必要把我的這些收穫與你分享。
每個人都希望被周圍的人理解和喜歡,但是在人生經驗與體悟還不足的時候,不免時常受挫,然後在跌跌撞撞的摸索過程中,滿心疑惑。有的人堅持不斷學習和調整,最終發展出自己的人際往來風格。而有的人在挫敗後,選擇自卑自憐,乃至逃避。
即使再不喜歡交際,你也無法避免與人交流,該說話的時候總得說話。既然如此,你得替自己想想辦法!我以前也很不會說話,但是不斷練習後,我發現一個秘密:只要多聽!多模仿!多表達!嘴巴再笨的人都會慢慢開竅!
每個人天生都有一個「話匣子」,有些人之所以不善說話,也許是因為話匣子裡台詞素材不夠多,也許是因為還沒找到正確打開話匣子的方法。換個角度來看,如果說人生如戲,那麼人人都有潛力成為頂尖的「好演員」,缺的只是一個好劇本和臨場磨練,不知道如何開口,以及有怎樣的台詞可以運用。
為自己的話匣子多裝點素材範本,不失為一個改善口才的好辦法。
照著劇本說話,就像跟著食譜做菜一樣。
我的烹飪技術還算不錯,以前剛開始學廚藝的時候,就是照著食譜操作:從準備食材、選擇烹飪方法、注意火候,到調味、裝盤……,模仿和練習的次數多了,逐漸有了一些心得,慢慢就可以脫離食譜,形成自己的風格,廚藝修煉成功後,就可以自在創作菜色。
這部情境式劇本——說話句型參考書,其實就是我自己話匣子裡的素材。經過一年時間整理,我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型,替大家彙集成這本超實用的說話參考書。按照與人交往的必經過程,從陌生、逐漸熟悉、產生摩擦、學習自我調整到更深入了解彼此,將所有素材依據不同階段屬性,歸類整理到十二類六十種情境裡。除了替你的話匣子提供素材,也會教你正確展開交談的方法。
同時,書中提供的每一種句型,背後其實都有一種「態度」(觀念)。從單純的模仿說話開始,到逐漸熟練一種語言模式,說出口時不再彆扭不安,然後慢慢建立了語言後面那個思考方式,最終轉變了自己的某種人生態度。然後,透過這樣一個一個小小的態度的建立或調整,慢慢累積出你自己特有的一個樣子。
也希望這本書所提供的不只是單向的教導或灌輸,讀完書之後,如果能帶給你一些心靈上的觸動,進而讓你有所體悟,解決了生活中的紛爭、情感上的糾葛,或是讓你產生不同的觀點,又或者你仍有不少疑問,都請不吝與我分享。我的郵箱是flower_97@163.com,非常樂意傾聽你的故事。
說話不僅是一件充滿智慧的事,而且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這本書中提供的是句型「基本款」,至於「個性款」,就取決於你自己的智慧了。
好了,現在,你可以照本說話了,放手去玩吧!
水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