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藝術精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08073
羅伯特•亨萊
陳琇玲
大牌出版
2017年4月07日
150.00 元
HK$ 127.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408073
叢書系列:
ART
規格:精裝 / 360頁 / 14.6 x 21.6 cm / 普通級
ART
分
類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欣賞
同
類
書
推
薦
世界民藝之旅:看見手作工藝的風土與文化之美
回歸線Re-turn-Vol.007 擴延的對話
2022國際彩墨夢想家園藝術大展專輯[精裝]
臺中市第27屆大墩美展專輯[精裝]
乖,你聽畫:希臘羅馬眾神篇──聽懂神話看懂神畫,那些西洋古典藝術的超狂神蹟!
內
容
簡
介
媲美達文西和雷諾茲,影響了近百年繪畫者的藝術啟蒙經典!
全球發行唯一中文版!
水彩名家簡忠威 審定推薦
•
專文解說
目
錄
推薦序 對世界充滿熱情的藝術指導者
作者序 喚醒內心的藝術家
?
輯一? 美,始於感動
作品是個人情感的傳聲筒�一九一五年給藝術學生聯盟課堂學生的一封信
想像力是美的泉源�一九○一年於費城女子設計學院之演說稿
通往美與自然法則的道路�一九一七年給藝術學生聯盟學生的一封信
以藝術作為盡情生活的工具�給一位老師
?
輯二 技法,始於觀看
觀看是藝術之本�觀看
技法因想法而生�一九一五年給藝術學生聯盟課堂學生的一封信
簡化塊面的調色盤�一九一六年給藝術學生聯盟課堂學生的一封信
背景呼應一切存在�背景的處理
立體感創造第四維度�立體感
色彩是營造光感的關鍵�色彩
筆觸帶來原創性�筆觸
速寫就是感受�速寫
自我成長�摘錄自某封信
?
輯三 藝術,始於生活
察覺規律�一九一六年的一封信
徹底的自我實現�藝術裡的個體性與自由
藝術精神�我筆下的人物
從生活發現真理�從新墨西哥州寫的信
每個人心裡都住了一個藝術家�一九一八年的一封信
?
輯四 風格,始於找到自我
全方位的探究�評論函I
忘記畫展和評審那些事吧�評論函II
你可以跟自己學到更多�評論函III
恰如其分,就對了�評論函IV
研究大師之作,注意作品潛藏的原則�評論函V
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是值得的?」�評論函VI
觀看時愈簡化,表現就愈簡單明瞭�評論函VII
不管怎樣,別成為「方法」的奴隸�評論函VIII
努力跟自己作伴�評論函IX
?
輯五 大師,始於自我學習
藝術欣賞是很個人的事�關於獎金與獎章的一封信
思想的個體性和表現的個體性都受到鼓勵�藝術學校的目的
欲成就大師者,以善用本身所有為先�學習之道
唯有自我教育才能產生自我表現�亨萊之評論與授課筆記
?
解說 藝術精神,將會是人類永恆的生活態度
?
序
作者序
喚醒內心的藝術家
真正理解藝術就會知道,藝術其實是每個人平常都會涉及的領域。
藝術,說穿了,就跟把任何把事情做得更好有關。藝術,並非外在多餘之物。
每個人心裡都住了一位藝術家,當那位藝術家被喚醒時,不管個人從事什麼行業,都會成為獨出心裁、大膽好奇並擅長自我表現的個體。這時,他擾亂並顛覆現有的思考模式,啟發並開創出更好的理解方式。當內在藝術家沉睡未醒的那些人選擇放棄時,他反而充滿好奇地告訴大家,一切還有更多的可能。
沒有這些內心藝術家的存在,世界會停滯不前;有了他們,世界會更加美好。因為他們對自己感興趣,也引起別人的好奇。他們不必是畫家或雕刻家,才能成為藝術家。他們可以運用各種媒介來工作,只要能從工作本身找到樂趣,一切無須外求。
博物館裡收藏的藝術作品,無法造就藝術之國。但是,有藝術精神存在之處,就會出現珍貴之作供博物館典藏。更棒的是,人們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能夠獲得無比的快樂。藝術讓人邁向平衡與秩序,判斷相對價值,了解成長法則,檢視經濟生活,這一切都是值得人們探究的美好事物。
藝術學子的職責一點也不輕鬆。然而,有勇氣與膽識認清這一點的學子寥寥無幾。你必須下定決心在許多方面忍受孤獨。我們都渴望他人的理解,也喜歡有人作伴,因為這樣比孤獨一人來得輕鬆。但是,孤獨讓人認識自己並成長進步,不會盲目跟著群眾止步不前。只是,如果孤獨讓你在藝術方面有所成就,那你這輩子在享受成功之餘,當然也要付出一些代價。
好好愛護你自己的情感,千萬別小看它們的作用。
我們到人世間走一遭,不是要做那些人們已經做過的事情。
我沒有興趣教導你,我知道什麼;我想要激勵你告訴我,你知道什麼。我給你們的幫忙,只是想讓自己周遭的狀況有所改善。
學習古代大師在繪畫上做了什麼,了解他們如何構成畫面,但別執著於他們制定的慣用手法。那些慣用手法確實很棒,也適用在他們身上,讓他們創造出自己的繪畫語彙。但是,你要創造自己的語彙。你可以善用古代大師的慣例,過往一切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藝術學子必須從一開始就是一位大師;也就是說,他必須懂得善用本身現有技能。藉由在每個當下善用自我資質,日後才有希望延續這種好習慣。大師,就是懂得善用既有一切的人。
讓我們有所啟發的藝術作品,不是吹毛求疵或猶豫不決那種人創作出來的。感動人心的藝術作品具體表現出人們在極大享受時的一種正面特質,而作品就是在那個當下創作出來的。
在創作之前,要先思考美好的事物,但是光這樣做還不夠。畫筆接觸畫面的那一刻,必定會將藝術家當下的確實狀態表現到作品中。這些筆觸留待看懂暗示的觀看者去觀察解讀,也讓藝術家把作品當成一種自我揭示,或許日後帶著某種驚喜細細品味。
藝術家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就必須先對自己感興趣。他始終保有強烈感受,也總是懂得深思熟慮。
這樣深思熟慮過的人一定已經跟內在自我連結,能超越主題外在表象,進入洞悉現實事物的狀態。大自然展現在他眼前,他觀看眼前景象深受感動並提筆畫下。而且,不管是有意或無意,他的每個筆觸都是作畫當下的真實紀錄。
透過藝術,就能將人與人之間對於理解與知識的神秘連結建立起來。這些連結是一種同行情誼的龐大連結。在這種關係裡,每個人彼此認識,而且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阻隔。
這種同行關係極具影響力,成員眾多遍及各地又跨越時空。而且,這些成員不會因為肉身的消滅而消失,一旦進入這個圈子,就成為永久成員。那部分的他,在這個同行關係裡的地位,永遠不會消失。
這種同行關係的運作跟外在事件無關。在這世上,機關團體可能崛起並掌控大權,彼此搞破壞。政治家會挖東牆補西牆,讓事情繼續維持現況。但是,不管外在世界發生什麼事,這種同行關係依舊穩定持續下去。這就是人類的進化。讓外在自行破壞,同行關係會重新開始。因為在所有情況下,不管外在機構變得多麼強大,不管制定什麼法令,做了什麼補救,真正的改變都要歸功於這種同行關係。
如果你內在那位藝術家被喚醒了,那麼跟許多人相比,你或許更能跟葛雷柯、柏拉圖、莎士比亞和古希臘哲人的心靈相通。
在某些書裡,你看到前幾行字就有如遇知音之感。
在茫茫人海中,有些人有緣相識相知,有些人只是生命過客。
我在端詳達文西的速寫稿時,就看到他在工作,也看到他遇到一些難題。我透過達文西的速寫稿,就能跟他心神交會。
解說(節錄)
藝術精神,將會是人類永恆的生活態度
簡忠威�國際水彩名家,美國水彩協會AWS、NWS署名會員
從學習態度、藝術本質、繪畫技巧、教學方式,乃至於人生價值觀,就像一位悟道的高僧,句句蘊含智慧且深入人心。也讓我這位經常對繪畫藝術教育發牢騷的畫室老師,從書裡穿越時空,與亨萊老師心靈相通。讀者如能用心思索體會,本書就是一座充滿藝術智慧的寶山。在藝術追求之路上,永遠指引著你的方向。無論你是老師還是學生,是專家還是業餘,只要你喜歡品味人生、享受藝術,這本《藝術精神》將會佔據你的床頭,讀它百遍也不嫌多。
本書由於是選錄亨萊歷年的演講稿與書信,不同於一般書籍的完整閱讀習慣,或許用類似閱讀聖經的方式去發現、省思會更適合。讀者可以隨意翻到任何一頁,字字句句去咀嚼品味亨萊老師想要傳遞給你的訊息,然後,記得拿出一支筆,劃下自己的藝術人生座右銘。
真、善、美的永恆價值
在二十世紀之前,繪畫、雕刻等視覺藝術,沒有真假的問題,只有美學品味的轉變與水準高低的的問題。但在亨萊去世後的二十世紀,各式各樣風起雲湧的當代藝術新思潮,早已超乎他的想像。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藝術在各個層面已徹底解放,官方展覽的權威也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結合商業與網路進行各種宣傳炒作。人們進入美術館和博覽會「學習」如何欣賞不知所云的「當代藝術」,卻不知絕大部分可能只是資本家手中的塑膠籌碼。
另外,AlphaGo不會只是滿足於打敗圍棋世界冠軍。我相信,人工智慧下一個虎視眈眈的目標,就是藝術,而且已經是進行式。雖然絕大多數的人並不擔心,認為日益強大的網路電腦,或許可以用在計算勝負性質的棋賽,但絕不可能搞藝術創作。因為電腦是死的,人是活的,藝術不可能由冷冰冰的機器取代。我並不太樂觀,回頭看看這三十年來,隨著電腦網路科技狂飆發展影響專業藝術養成教育的種種問題,早已經顯露一些徵兆。
標榜前衛創新的當代藝術家,經常使用現代科技材料與電腦影像科技進行創作,無可厚非。但是在傳統媒材領域如油畫、水彩等的畫家(特別是寫實畫家),卻也已經程度不等地利用科技進行編修參考,甚至拷貝作畫。古代的畫家勤練速寫以鍛鍊造型並收集素材;近代的寫實畫家靠一台相機和投影機,就能安穩舒適地在畫室作畫,少見寫生;當代的畫家利用電腦,各種畫面處理模式應有盡有,任君選擇。科技正在逐步影響人類的藝術創造力,而且愈來愈快。
繪畫藝術的抽象構成美,不外乎是面積比例、明度寒暖對比、主次強弱聚散、簡化的形塊與結構……等等,這些都跟「數」有關。我相信未來的人工智慧對於以「數」為本質的簡化抽象結構美,將會「幫助」藝術家很多。因為它儲存並分析了幾千年所有天才藝術家對視覺造型美掌握的所有知識。想像一下,未來的畫家,只要隨手拍攝一張不起眼的照片,然後打開電腦,滑鼠一按,就能自動改造呈現出各種超完美構圖與風格,供畫家選擇再依樣畫出一張油畫、水彩。人類對繪畫藝術創作的貢獻可能只剩下「輸出」,未來的「專業畫家」只是人工智慧下的「人肉印表機」。很荒謬對吧?但是試問,能夠隨手畫出超美結構令人驚豔的畫家,古今中外有幾個天才可以做到?這些天才要花幾十年的刻苦練習才能得到?如果今天的電腦科技可以輕易做出「美」,藝術家為何還要苦苦訓練自己幾十年,還不見得保證能創造出美?
可以想見,未來的美術專業教育將逐漸放棄高時間成本的基礎訓練,甚至不需要美術學校。人類生活所需的各類藝術,人工智慧將一步步取代。科技愈進步,整體人類的美感創作力就愈退步。人類放棄自己的創意轉而依賴人工智慧(成本效益)那麼各類藝術創造與設計的產業勢必全盤洗牌。如果人類沒有自覺,再過一、二百年後,失去美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的人類,也許將幾乎與動物相去不遠。
大約百年前,亨萊寫下這些書信評論,為當時的年輕學子揭示了西方從文藝復興以來,四百年的繪畫藝術發展精髓,並提醒人們在追求藝術創新的大方向時,勿忘真、善、美的永恆價值。如今的當代藝術面貌,亨萊提倡樸實真摯的藝術精神,早已日漸模糊消逝。人類目前或未來是再也敵不過人工智慧了,但人們還是喜歡下棋;就算未來電腦可以設計出「美」,但真正的藝術家只會更用心去發現屬於自己的美;雖然過度依賴科技會弱化人類的創造力,但網路時代卻也讓學習變的更容易。未來,以藝術為專職的頂尖藝術家會越來越少,但是各種藝術活動會更加普及與活躍。或許,藝術文明有它自己順應時勢的生命法則,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藝術精神」將會是也必須是人類永恆的生活態度。
羅伯特•亨萊的《藝術精神》,會在百年後的今天在華人世界重新出版,我寧願相信,這是人類的「藝術精神」正在對我們默默地傳遞出某種訊息:回到真善美本質的新文藝復興正悄悄拉開序幕。
(完整解說內容收錄於《藝術精神》)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