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改變歷史的地圖與製圖師:藏在地圖裡的智識美學與權力遊戲

改變歷史的地圖與製圖師:藏在地圖裡的智識美學與權力遊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695811
約翰•克拉克
曾雅瑜
大寫出版
2017年3月30日
187.00  元
HK$ 158.95  






ISBN:9789865695811
  • 叢書系列:catch On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9 x 24.5 cm / 普通級
    catch On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文化史

















    人類愛看著地圖探索知識、設定戰略、發想創意、開疆擴土;

    大製圖師則是地圖背後那位翻轉時代命題,或是為權力者操弄歷史視角的魔鬼畫家!





    引言:填補未知領域,激發想像空間

    地圖選擇標準

    ?

    第一章 最早期地圖

    古代泥板地圖

    繪製夢創時期

    納斯卡線之謎

    伊斯蘭的知識守護者

    中國製圖學

    北歐神話「九界圖」

    天體音樂

    ?

    第二章 製圖突破

    托勒密

    波伊廷格古地圖

    天文圖

    薩克斯頓筆下的伊莉莎白時代

    愛德蒙?哈雷

    亞歷山大?洪堡德

    創造新科學之圖

    海洋探路圖

    霍亂殺手圖

    城市全景圖

    貧民區分布圖

    哈利?貝克地鐵圖

    扭曲成型的城市圖

    金星探測圖

    海嘯圖

    貧困統計圖

    ?

    第三章 探險時代

    波特蘭型海圖

    史上最偉大的航海誤導

    阿皮亞努斯的宇宙圖

    世界第四塊大陸

    奧特柳斯世界地圖集

    基爾圖

    布勞家族

    費德列克?維特

    約翰?史密斯 & 約翰?懷特

    首幅精準的北美洲地圖

    契卡索古地圖

    日本鎖國時代

    終成島嶼大陸的澳大利亞

    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皇家海軍「征服」南極洲

    ?

    第四章 軍事地圖

    達文西的城鎮規劃圖

    河谷攻略圖

    莫德河戰役

    科倫索戰役

    蒂耶普瓦勒的無名英雄

    帕斯尚爾戰役

    比利時D計劃

    敦克爾克大撤退

    多佛的防禦

    奧馬哈海灘登陸戰

    安迪沃荷的蘇聯導彈分布圖

    ?

    第五章 劃界

    英法地圖大戰

    三角學的勝利

    柏林會議後的非洲樣貌?

    橫貫美國大陸鐵路

    約翰?甘迺迪和寮國

    以色列地圖

    ?

    第六章奇幻、荒唐、捏造

    失落的亞特蘭提斯大陸

    亞瑟王和阿瓦隆島

    新法蘭西或假美洲?

    德克薩斯州烏托邦

    諷刺趣味的國家地圖

    宣傳地圖

    托爾金的中土世界

    文蘭地圖

    宣傳投影圖

    匹茲加諾的「新世界」地圖

    ?

    致謝

    圖片版權說明

    ?





    引言



    填補未知領域,激發想像空間

    ──傑米.布萊克(Jeremy Black)�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歷史學教授




      地圖總是有股揭開世界真貌的潛力,令人想像未知的世界。地圖上的點、線、面,不僅同時展現希望與恐懼,也激發心靈層面的漫遊與好奇。此書典藏的地圖集,證實製圖學是綜合了科學與藝術。



      地圖早在文字發明前已存在,如今則以最先進的電腦科技及成像系統繪製。從許多地圖中,不乏可見製圖者想表露的宇宙信念,甚及探討地球物理的真相。此外,地圖上所宣示的領土主權,也象徵著社會與政治的權力和抱負。從東、西方的製圖學發展史來看,關於現實與想像的歷史空間,以及人類與宇宙的關係到入侵征服世界的描繪,皆為密不可分。從楔形文字至電腦輔助設計的地圖製作過程,其實也反映了科技的發展。希望這本包羅萬象的地圖典藏集,以及每幅地圖背後的創作故事,能夠闡釋千變萬化的製圖文化與視覺象徵之間的關係。



      然而,本書還不構成完整的地圖歷史。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早已發行一套《製圖學史》(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前後共六卷。第一卷於1987年發行,書名為《史前、古代、中世紀歐洲及地中海之製圖學》(Cartography in Prehistoric,Ancient, and Medieval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最後一卷《二十世紀製圖學》(Cartography in theTwentieth Century)則於2015年發行,總共1,960頁。本書雖非學術論述,但書中呈現的地圖將激發點燃人們的想像力。



      多樣形式展現世界



      許多地圖僅止於賞心悅目,但由於人們想了解地圖背後的科學因素,於是出現了視覺效果並非製圖重點的地圖,例如:洪堡德(Humboldt)的地球磁場圖,或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金星探測圖等等。此外,也有些人認為製圖學只力圖發展美學而非科學,但事實並非如此,以下為麥卡托地圖投影法基本斜角的簡易座標公式說明:x=tan-1(tanOcosOp+sinOpsin(z-zo))÷cos(z-zo),Z代表經度,O代表緯度。有些地圖既不精美,也不具備技術或科學的繪製成就,但仍有其它值得讚賞之處,例如:宣傳地圖提醒大家製圖語言需細心解讀。而一幅草擬「部分北美地區的戰地,包括清楚易辨的道路……河川……新堡壘的通用地圖,」詹姆斯上校(James Montressor)於1760年明確指出,「這將是一幅可被政府部門和軍事採納的地圖」,這些地圖設計用意是要適用貿易需求和擴張領地。其它像是約翰.史諾(John Snow)繪製的霍亂地圖等等,則以社會議題為出發點。



      地圖不斷地反覆挑戰視覺效果。在一張平坦紙張上要精準地描繪出龐大地球面貌,不僅是個艱鉅難題,也意味著製圖必得妥協。除了基本製圖重點之外,特定型態地圖也有棘手之處,像是找出合適資料,確認地理空間位置,最後準確描繪製圖,這些過程皆因地圖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此外,通常標明鐵路路線遠比表明厭惡之地(都市人不願踏入之處)來得容易許多,但兩者皆為人類所處的空間。要凸顯大多數宗教信仰的溯源很容易(如:天主教源自義大利、猶太教源自以色列),但要描繪宗教忠誠度卻很困難。



      地圖是觸覺形式感知空間,而空間感知的轉換和變化特質,大大影響我們對地圖的理解。地圖所涵蓋的多重意義,增加了地圖的魅力、複雜度和重要性。關於「世界哪個方向應朝上」的討論則充滿歧異。



      地圖的北半球應朝上的概念也受到很大挑戰,除了《麥克阿瑟的通用糾正世界地圖》(McArthurs Universal Corrective Map of the World;1979年發行於亞它門),其概念如同地圖結尾標題的描述:「澳大利亞永存──宇宙主宰者」。地圖必須以格林威治子午線為中心,而歐洲必得座落於世界中心的說法並無根據。事實上,許多早期地圖並無此作法。反倒是許多美國地圖把西半球設定為世界中心。



      本書有許多地圖最初源自地圖集,例如:奧特柳斯(Ortelius)和布勞家族(Blaeu family)的作品,除了地圖功能性很強之外,他們的創作之美亦有其之道。歷史地圖集並非意指古地圖,而是與歷史相關的地圖,令人更能深入了解有趣的製圖發展變化。直到20世紀,歷史地圖內容顯然成為國際關係方面的定義,特別是戰爭和領土主權的轉變。在歷史演進中,國家總被假設為關鍵單位(和物件),而地圖集相對涉及改變國家邊界狀態,特別是帝國總有興盛衰敗之時。誠如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所撰的《羅馬帝國衰亡史》(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1776?88年發行於倫敦)那般,帝國的興衰迭起(尤其羅馬帝國)為年代史注入道德故事的特色,並與該時期的歷史作品相互輝映。19世紀(及之前)歐洲勢力的擴展稱霸掌控了世界各地。至於倫敦大律師愛德華.奎因(Edward Quin)繪製的《各歷史時期的世界地圖集》(Historical Atlas in a Series of Maps of the World;1830年倫敦發行),其利用色彩來表示歐洲中心式的「文明」。「我們統一用橄欖綠來代表類似時期……野蠻不文明的國家,」他寫道,「就像目前的非洲內部。」



      1945年後期,地圖開始出現信心危機。例如,歷史地圖集上開始縮減強調自然地理環境,這點其實反映出某些因素,包括全球化現象,以及與唯物主義概念漸行漸遠的思維變遷。以上所帶來的效應使得地圖設計變得更加創新,但解釋歷史的能力也相形漸弱。



      權力、商業價值與知識的角力



      然而,製圖師到底有多大的自主性呢?就算連本書所提及的偉大製圖家奧特柳斯(參見第106頁),他的地圖仍是團隊合作加上商業導向之下所產生的結果。至於製圖師是否能帶來宏觀的學術想法或個人觀點揣測,這點我是抱持保留的態度。因為顯然跟其它種類書籍比較起來,地圖集封面無論印的是作者、製圖師或編輯的名字(或三者加起來)都只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出版商是主導地圖集框架的人。從最基本的層面來看,出版商是定案執行時間長短和地圖篇數多寡的決策者,因為無論早期或現代的地圖集製作費用,肯定都比製作文本或圖片來得昂貴。(早期製圖家有時身兼出版商,因而簡化了繁瑣過程。)



      於此,有幅戰爭歷史地圖可作為舉例說明。幾年前我製作了一幅有關18世紀的印度地圖,主旨在於彰顯歐洲帝國間接影響的前60年帝國版圖。這是一幅標準側重歐洲入侵印度的南北地圖,藉此凸顯印度和周邊海域的關係。印度主要以半島形式呈現,而孟買、加爾各答、果阿、馬德拉斯等歐洲掌控的沿海地區,虎視眈眈德里。這幅地圖按慣例只表明由克里夫(Clive)領兵獲勝的「阿爾可提與普拉西戰役」(Battles of Arcot and Plassey),並且印記著當時不列顛併吞印度的時空狀態。相對來說,印度歷史可能記載著迥然不同的歐洲挫敗事蹟,例如:1779年的《華德岡協定》(Convention at Wadgaon),或1780年邁索爾(Mysore)的海德爾.阿里(Hyder Ali)戰勝不列顛的「博魯馬卡戰役」(Battle of Perumbakkam),或1782年提普蘇丹獲勝的「柯蘭河戰役」(Coleroon river),或1790年與1791年夏季,不列顛接連抗敗邁索爾的戰役。



      我提案的地圖主題是針對幾個擴張主義權力接替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的爭議,像是不列顛(絕無例外)、馬拉地聯盟(Marathas Confederation)、海得拉巴的尼扎姆(Nizam of Hyderabad)、孟加拉的納瓦布(Nawabs of Bengal)、卡納提克(Carnatic)和邁索爾的蘇丹(Sultan of Mysore)。我想強調接替蒙兀兒帝國的入侵國,必須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要道、直搗德里的地圖觀點。總之,這幅地圖最後因觀點不具商業價值考量而無法出版。對於出版商和其他發行商來說,他們只想要發行大眾深感興趣的東西。而諸如政府或公共組織出版的地圖,對於製圖者或製圖團隊來說,所承受的壓力相對有差,但壓力也未必減少。如果像我這種探索印度歷史的學術地圖無法出版的話,那麼可想而知類似集權主義的史達林會如何善用製圖師呢。



      以同比例呈現的地圖,其空間和距離看起來毫無差異,但其實不然。距離的概念隨著時間演變產生變化,而變化的感知頻率也非永恆不變。舉例來說,1776年的時空的旅程概念,會更接近223年前的情況,而非223年後的狀態。至今,地圖仍無法捕捉未知祕境的生活經驗。同樣地,天神直接介入、人類世界的善惡交集、天堂和地獄、神聖之地等感知,在很大程度上被今日的世俗主義和科學所限縮。但是這些卻是早期製圖考量的重要概念,像澳洲原住民的地圖、天體音樂地圖,甚至神祕的阿瓦隆島等,都將於本書中說明。



      蘊含形色各異的主觀意識與解讀



      從小我對地圖深感興趣,只要是附有地圖的書籍,像是《燕子與鸚鵡》(Swallows and Amazons)或《哈比人》(The Hobbit)等書,皆令我愛不釋手,地圖讓故事情節更紮實易解,令人彷彿身歷其境。在倫敦郊區長大的我,也讓哈利.貝克(Harry Beck)的地鐵圖定義了我的世界;他的地圖設計呈現不同的進城路徑,以清楚對稱的路線結構蔓延整座城市,這份地圖也幫助我以前在送報時,免於繞路之苦。小時候的我,為自己的想像世界寫過一篇附有地圖講解的歷史,還自行繪製一幅地圖作為其中一個真實國家歷史演變的說明。(讀者閱讀到最後一章「奇幻、荒唐、捏造」時,可能會喚起類似回憶。)以前學校將地理當作歷史課來教,其意味著問題是從「香蕉打哪來」開始,但現代的地理課卻會說,「如果閱讀地理區域的分析,就會知道香蕉來自何處。」總之,地圖讓現實世界解放,從十幾歲起,我總是興高采烈幫家人策劃歐洲大陸的公路旅行或英國行腳路程。直到今日,即便是飛機上的地圖(航空雜誌地圖和電子螢幕地圖)仍令我深深著迷。兩者雖為相同航線,但呈現方式卻截然不同,這份差異性很引人注目。



      想到最初動筆撰寫引言時,英國各報充滿選舉地圖,雖然訊息清楚明瞭,但也因簡化資訊而產生誤導,例如:該選區中,超過百分之六十的選民對當選人投下反對票,但標示選民的色碼卻採用當選人政黨的代表色,幸虧英國採用「簡單多數決」(first-past-the-post)的選舉制度才有辦法這麼做。



      我們可說這幅地圖精準描述了當選結果,同時也曖昧表達選民的政黨喜好。其實更好的作法應是利用色彩比例圖加上數字說明,來呈現不同選區選民的投票比例,但這會變成為了呈現精準數據而犧牲掉理解力,這是之後的地圖都需衡量考慮的地方。



      無論如何,我的看法肯定多少會引起一些讀者共鳴,每個人都可用自己的歷史觀點去理解和欣賞地圖。而這些多元的理解與欣賞角度,便也說明為何地圖蘊含形形色色的主觀意識與解讀看法。而地圖也常被用於宣傳目的,但並非意味地圖就不具價值,或者說地圖只是透過分配或操作觀點來掌控領土的簡單手段。反之,了解看法的細微差別是有必要的,而為了明白象徵意義,同時也要察覺地圖的本質問題。



      本書將鼓勵人們著眼於未來。在視覺日益主導文學之上的世界裡,地圖將扮演明顯角色。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無論是人腦或人工微晶片機器等等,這些人們不太熟悉明白的組織系統是需要被描述理解的。在欣賞地圖的遼闊世界的同時,輝煌燦爛的世界製圖史更不容錯過。

    ?




    其 他 著 作
    1. 【改變世界系列】改變歷史的地圖與製圖師、改變世界的100份文件、改變世界的100張草圖(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