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博物館社會學:以社會文化理論對博物館的考察

博物館社會學:以社會文化理論對博物館的考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89642
廖世璋
五南
2017年3月10日
127.00  元
HK$ 120.65  






ISBN:9789571189642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其他











      「博物館並無法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博物館本身並無意義,是社會賦予了它的意義,因此,社會變遷而博物館範型也會跟著變動。」無論是各類型的博物館:歷史是社會事件的縮影、藝術是社會中美的展現、科學是社會形構的原理,都與社會息息相關產生互動關係。



      本專書是藉由社會文化理論對於博物館進行考察研究,提出一個反思及批判性的觀點,以更深入的剖析台灣地區的博物館現象,像是:(1)政治現象:各地方許多博物館是被政治的邏輯所生產出來,而變成蚊子館;(2)經濟現象:古蹟是以空間保存來記錄歷史,但是在再利用時卻經常出現與當時指定為古蹟時,所保存的歷史文化價值無關的經營方式,尤其是後現代社會中復古符號表層消費的風格餐廳;(3)空間現象:博物館與地方居民生活脫節,甚至發生矛盾、衝突的情形;(4)時間現象:博物館的展品從各地去脈絡化蒐集至同一個展區空間,又再現及脈絡化等。



      從台灣及全世界各地共計數十個博物館,在現場進行的田野調查案例中,指出博物館一直是一個意義與價值的再現場域,博物館本身再現了社會知識範型;博物館內的物件本身並沒有價值與意義,是詮釋工作再現了物件的生命,因此,博物館呈現的真實性是再現的真實性。



      本專書同時指出博物館過去經常是外來文化的產物,憂心對於地方本土文化的衝擊,進而翻轉並提出許多地方重要的宮廟,應該視為台灣本土化的博物館範型,最後,並提出一個「博物館社會運動」的路線。



      本專書從古典社會學引用到近期文化研究理論,希望透過社會文化理論開啟博物館研究的另一個視野。

    ?





    黃光男校長序

    張譽騰館長序

    王嵩山教授序

    夏鑄九教授序

    作者序



    第一章?? 社會生成的博物館

    第一節?? 博物館、個人與社會

    第二節?? 博物館內的文化及文化公民身份

    第三節?? 博物館的文化治理與文化公民權

    第四節?? 再定義博物館工作相關名詞

    第五節?? 博物館為知識殿堂、知識教育與治療



    第二章?? 博物館的社會不平等

    第一節?? 博物館的階級不平等

    第二節?? 博物館宗教化

    第三節?? 博物館內的社會性別與身體

    第四節?? 博物館的空間不平等



    第三章?? 博物館經濟的異化

    第一節?? 博物館經濟的資本積累

    第二節?? 博物館消費文化與消費的社會功能



    第四章?? 博物館的權力政治

    第一節?? 博物館權力地位來源

    第二節?? 博物館的權力運作與技術

    第三節?? 臺灣博物館的發展歷程與福利國家政策



    第五章?? 博物館的文本、再現與後結構主義分析

    第一節?? 博物館文本

    第二節?? 博物館的再現性

    第三節?? 博物館的後結構主義分析



    第六章?? 博物館的後現代文化消費

    第一節 ? 博物館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第二節 ? 博物館的符號消費分析

    第三節?? 博物館的戲劇消費分析



    第七章?? 博物館展現消費的技術工具

    第一節?? 「觀看」的消費技術工具分析

    第二節?? 「真實性」的消費技術工具分析

    第三節?? 「認同」的消費技術工具分析



    第八章?? 範型歷程及移轉:博物館反身性的地方社會運動

    第一節?? 博物館各範型發展歷程、範型特徵及其移轉

    第二節?? 臺灣本土博物館的後殖民意識與轉型

    第三節?? 未來:邁向博物館反身性的地方社會運動



    參考文獻

    案例照片出處

    ?









      研究動機及目的。本研究是一個嘗試性的做法,是以社會學及文化研究理論去透視博物館。因此,本專書是以批判及反思性等觀點,重新檢視博物館此研究對象,其目的不是讚頌博物館的社會教育目的或社會功能等等,反而是希望提供博物館反身性的思考來讓各地方避免掉入博物館的迷思之中,尤其是在臺灣地區許多政治人物以政治的生產邏輯來製造及運作博物館,在各地一再興建大量的蚊子館之際,希望本專書可以提供一些省思的契機。



      從後殖民的文化意識來看,博物館從開始在過去歷史發展中,長期是外來文化的產物,就連現在許多參觀者在觀看外國來臺的展覽時,都會潛移默化地將外來文化價值作為參考對象,而回來評斷甚至改變自己原有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而特定的參觀者逐漸累積不同的文化資本,在地方上形成經常去博物館的菁英社會階級,以及被博物館門檻高牆阻擋在外的底層社會階級。另外,許多博物館在地方空間場域上,似乎也實踐並以界線區分出,有文化知識的博物館內(或園區)以及博物館外沒有文化知識的地方他者,博物館也經常是抽離時間及空間脈絡,將所有物件蒐集起來一起展覽,以及賦予文本內容。然而詮釋本身賦予物件價值與意義,詮釋及所有博物館工作都是一種再現。



      研究方法。本研究專書以文獻研析為主,並輔以實地田野調查之相關案例進行說明。惟由於回顧許多中英期刊文獻都鎖定在特定範圍主題中進行專題研究,在起初撰述時曾想要嘗試要加以彙整融入本專書文獻研析之中,卻在當時發現全文變得過於片段且瑣碎,而無法對博物館理論呈現全面性及系統性的研析,因而作罷,不在本研究專書當中放置過多特定專題研究的期刊論文,反而將重點放在社會學及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礎理論之上,以求更為全面系統的展開整體性之知識架構。



      研究及寫作限制。本研究專書也將近幾年前往世界各國博物館有關的國內外案例,並為求主要內文的完整性,而將案例說明及其相關代表照片,盡量放在下方注釋之中,以圖文具體補充在理論概念為主的內文中,所想論述的內容,惟礙於國內外許多博物館規定在展覽現場不得拍照,因此只能盡可能呈現最佳的狀態。



      謝誌。在此特別感謝本專書的五南出版社及主編姿穎、兩位匿名審查者,以及負責協助校稿的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瑩珂等人,還有我的母親顏靜江女士,因為本書主要是在家中完成寫作,需要相當安靜可供思考的環境,所以,她都盡量出去運動或是在家不敢亂動。感謝各位,是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將本專書完成,希望透過本專書研究對博物館的論述實踐行動,未來在各地方博物館會愈來愈好。



      最後,希望可以預見到生活在全世界各地方的公民們,能共同發起一場具改革路線的「博物館社會運動」。因為,在未來是「我們生活在博物館,博物館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
    廖世璋

    臺灣/臺北/象山

    2016/11/11




    其 他 著 作
    1. 社會設計:理論與方法
    2. 博物館的公共性與社會性:博物館與公共政策
    3. 文化政策學
    4. 知識因:知識演化論(知識社會學)
    5. 地方文化產業研究
    6. 光瑜伽:生命智慧光療法
    7. 都市設計應用理論與設計原理
    8. 文化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