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2159
黃俊傑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7年2月20日
180.00  元
HK$ 180  






ISBN:9789863502159
  • 叢書系列:東亞儒學研究叢書
  • 規格:精裝 / 53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東亞儒學研究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東亞儒學的核心理念在於「仁」學,是兩千多年來東亞知識分子魂繫夢牽、不可逃避的精神與實踐課題。



      本書從東亞視野,論述儒家「仁」學的涵義,以及中、日、韓三國對於儒家「仁」學的解釋與發展。全書共計十一章,分作四部,第一部「理論基礎」,主要闡釋東亞儒學研究方法論問題、東亞儒者在「去脈絡化」和「再脈絡化」辯證互動中,對「仁」學的新詮釋;第二部「儒家『仁』學的起點與內涵」,從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出發,探討東亞儒家「仁」學思想的主要內涵;第三部「仁政理論及其實踐問題」,是從政治實踐的角度,將「仁政」、「王道」、「革命」等問題置於中國、日本、朝鮮的儒學思想進行詳細考察;最後「結論」,是以東亞儒學四個人文精神:身心一如、自他圓融、天人合一、古今交融,總結前三部之論述內容。

    ?





    圖版

    自序



    【第一部】理論基礎

    第一章 導論

    一、本書主題及其理論基礎

    二、「從東亞出發思考」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三、東亞思想交流中的「脈絡性轉換」(一):「去脈絡化」現象

    四、東亞思想交流中的「脈絡性轉換」(二):「再脈絡化」現象

    五、「脈絡性轉換」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六、結論



    第二章 東亞儒學的新視野及其方法論問題

    一、引言

    二、什麼是「東亞儒學」?

    三、「東亞儒學」研究何以必要?

    四、如何研究「東亞儒學」?

    五、儒學能否超越東亞的疆界?

    六、結論



    【第二部】儒家「仁」學的起點與內涵

    第三章 東亞儒家「仁」學的起點: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

    一、引言

    二、東亞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己」

    三、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一):「修」

    四、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二):「化」

    五、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三):「養」

    六、結論



    第四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一):孔子「克己復禮為仁」說與東亞儒者的詮釋

    一、引言

    二、中國儒家思想史中「仁」學的演進及其分類

    三、「克己復禮為仁」說新詮:「仁」「禮」關係重探

    四、東亞儒者對「克己復禮為仁」說的詮釋

    五、結論



    第五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二):佛門人士的新詮

    一、引言

    二、東亞儒佛論諍與會通的思想史考察

    三、佛門人士對「仁」學的詮釋

    四、結論



    第六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三):朱子〈仁說〉及其在德川日本的迴響

    一、引言

    二、朱子〈仁說〉的義理內涵及其與二程之關係

    三、德川日本儒者對〈仁說〉的迴響(一):對朱子形上學的解構

    四、德川日本儒者對〈仁說〉的迴響(二):社會政治脈絡中的重構

    五、結論



    第七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四):朝鮮儒者對朱子〈仁說〉的回應

    一、引言

    二、金樂行對「以愛之理而名仁」的解釋

    三、楊應秀與李象靖對「以『心有知覺』釋仁」的解釋

    四、尹舜舉對「公是仁之理」的解釋

    五、結論



    【第三部】仁政理論及其實踐問題

    第八章 東亞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論述及其理論問題

    一、引言

    二、先秦儒家「仁政」論述的提出

    三、儒家「仁政」論述的展開:日本與朝鮮

    四、東亞儒家「仁政」論述的理論問題

    五、結論



    第九章 東亞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之實踐(一):東亞儒者的管仲論及其相關問題

    一、引言

    二、東亞儒學視域中的管仲論

    三、日本與朝鮮儒者的管仲論中「仁」之涵義

    四、日本儒者管仲論中的「王道」與「霸道」:道德與功利孰先?

    五、結論



    第十章 東亞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之實踐(二):東亞儒者對「湯武革命」說的辯論

    一、引言

    二、東亞儒者對「湯武革命」的解釋

    三、東亞儒者湯武論中的倫理學問題

    四、結論



    【第四部】結論

    第十一章 結論



    誌謝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





    自序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這部書的研究構想,大約興發於6年前(2010),當時完全是出於我研究「東亞儒學」的內在要求。過去20多年來,我的研究興趣集中在「東亞儒學」這個新領域,主要是有感於過去百年來中日韓各國學者的儒學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之內以自己國家為研究之視野,由於語言文化的親近性與資料取得的方便性,中國學者研究中國儒學、韓國學者研究朝鮮儒學、日本學者研究德川儒學,他們勤謹辛勞,在20世紀風狂雨驟歷史扉頁快速翻動的歲月中,創造了為數可觀的重要著作,見證了時代的苦難,撫慰了各國人民受創傷的心靈。20世紀各國學者的儒學研究,可以說都是在歷史變局的催迫之下、不同程度的文化民族主義的產物,其中尤以20世紀中國新儒家諸前輩,以畢生心力所撰體大思精的著作,撫慰了中華民族的花果飄零,最為扣人心弦。我在民國54(1965)年初次讀到熊十力先生《讀經示要》〈序〉云:「念罔極而哀悽,痛生人之迷亂。空山夜雨,悲來輒不可抑;斗室晨風,興至恆有所悟。上天以斯文屬余,遭時屯難,余忍無述」,內心深受感動,對當代新儒家學問中之悲願與本懷有所體悟。50多年前讀書情景,至今思之猶歷歷在目,恍如昨日。19世紀日本陽明學者山田方谷自述他29歲初讀王陽明《傳習錄》,與陽明精神邂逅的感動說:「猶空水明月相映于無間也」。山田方谷這句話,很能形容我19歲初讀熊十力著作時,所感受到的心靈的悸動。



      但是,進入21世紀的當代研究者,所面對的是一個嶄新的世局。當世人正歡欣鼓舞迎接21世紀的來臨之際,2001年的911事件以最震撼的方式告訴世人,文明之間的對話與相互瞭解是21世紀關乎人類前途的大事。在21世紀文明對話的新時代裡,重訪亞洲文明主流思想的儒家傳統,改變20世紀東亞學者「以西攝中」的研究舊軌,正是一項必須全力以赴的學術工作。



      但是,儒學研究工作的展開如果能在東亞宏觀的視野中進行,那麼,我們所看到的儒家精神風貌,將完全是另一幅嶄新的圖像。源遠流長而德澤深厚的儒學,數千年來呵護著東亞人民的成長,對東亞各國文化與社會影響極為深遠。在東亞宏觀格局之下,儒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思想特質,將更為彰顯;而各地地域文化與儒學的互動與融合之過程,東亞儒家文化的「共性」與「殊性」,也將更為清晰。中國儒學史中許多鬱而未發的議題,到了異域也更為「顯題化」。所以,我認為在過去各國學者所累積大量國別的儒學研究論著的基礎之上,將「東亞儒學」融於一爐而冶之,正是21世紀各國儒學研究者的共同志業。



      從東亞儒學的「共性」這個角度來看,「仁」正是東亞各地儒家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東亞儒家「仁」學的發展史,既是一首繚繞耳畔、深扣心弦的交響曲;又是一首生命舒展的偉大史詩。東亞儒家「仁」學內外交輝、人我不二,是東亞文化中最令人神馳的樂章。本書有心於描繪「仁」學樂章的旋律、節奏與和聲的統一與和諧。



      展望未來,在中國與東亞崛起的21世紀裡,儒家「仁」學必將成為新時代人類共許的價值理念。「一帶一路」宏觀經濟戰略的展開,牽涉六十幾個國家、超過全球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世界三分之一的經濟規模,也接觸許多不同文化與宗教傳統,我相信東亞儒家「仁」學的核心價值理念,在這個新時代中,必將成為東亞的和平、共生與繁榮的精神基礎。



      這部書的準備時間較長,主體部份基本上是執行臺大高研院「東亞儒學研究計畫」(2011-2016)與教育部國家講座(2013-2016)的部份成果,但最近兩年修訂舊稿與寫作新稿期間,獲得科技部專書寫作計畫(MOST103-2410-H-002-165-MY2)的資助,張梅雅博士承擔打字校稿及蒐集資料工作,衷心感謝。本書書稿完成後,承蒙楊儒賓、蔡振豐、楊祖漢、吳震、傅永軍諸學友與及門張崑將等教授審讀,提示高見,使初稿不足之處得以及時修訂,謹向諸友敬致深切謝意。作者學殖荒落,綆短汲深,心有餘而力不足,並世讀友其有匡我之所不逮者,則幸甚焉。

    ?




    其 他 著 作
    1. 木工基本機具操作工具書
    2. 孟學思想史論(卷三)(上下不分售)
    3. 深叩孔孟
    4. 孟學思想史論(卷二)(增訂新版)
    5. 關格一詞名義源流考
    6. 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修訂一版)
    7. Painter 十強武者的華麗幻繪奇想
    8. 沈宗瀚先生年譜
    9. 思想史視野中的東亞
    10. 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合(修訂一版)
    11.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1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
    13. 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修訂一版)
    14. 轉型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望
    15. 大學通識教育探索:臺灣經驗與啟示
    16. 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
    17. 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18. 華麗painter十戰幻繪奇想
    19. 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
    20. Taiwan in Transformation:Retrospect and Prosepct
    21.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2文法機能語分類用法對應解說
    22. 臺灣傳統家具鑑賞與保存
    23.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4文法模擬試題&解析﹕排序問題集
    24. 朝鮮儒者對儒家傳統的解釋
    25. Painter 12 華麗電繪十戰寶典(附DVD)
    26.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3文法模擬試題&解析:排序問題集
    27.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1文法模擬試題&解析:排序問題集
    28.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N2文法模擬試題&解析:排序問題集
    29. 新日本語能力測驗 N5文法模擬試題&解析 排序問題集
    30. 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合
    31. 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
    32. 東亞論語學:中國篇
    33. 中日《四書》詮釋傳統初探(不分冊)
    34. 臺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
    35. 全球化趨勢對華人地區大學教育的衝擊:挑戰與回應(無書,DVD)
    36. 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
    37. 公私領域新探─東亞與西方觀點之比較
    38. 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三十二)
    39. 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展望(廿二)
    40. 自我調整學習-教學理論與實務
    41. 孟子(精)
    42. 戰後臺灣的教育與思想(平)
    43. 戰後臺灣的教育與思想(精)
    44.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平)
    45.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46. 農復會與臺灣經驗(1949∼1979)(平)
    47.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史料彙編(平)
    48. 農復會與臺灣經驗(1949?1979)(精)
    49.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史料彙編(精)
    50. 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平)
    51. 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