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與其替老闆賣命,不如為自己拚命:台灣科技創新教父給青年的20堂創業課

與其替老闆賣命,不如為自己拚命:台灣科技創新教父給青年的20堂創業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406666
陳良基/總策畫
平安文化
2017年2月23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9406666
  • 叢書系列:邁向成功叢書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正
    邁向成功叢書


  •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創業開店











    創業不只是一種工作選項,

    而是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PART1 創意心法:想加入新創圈?你不可不知的必備心法

    LESSON 1創業的起點是換位思考:

    創業不要怕失敗,我們要多給年輕人機會──BoniO???

    LESSON 2創業的路徑必須自己創造:讓熱情與內在驅動召喚你──Hardware Club??

    LESSON 3創業的動力是社會影響力:讓群眾集資成為夢想的推手,向宇宙下訂單──貝殼放大??

    ?

    PART2創新故事:破壞式創新天翻地覆,創意如何落實為創業?聽聽他們怎麼說

    LESSON 4認清自己,才能幫別人解決問題:共享、共生、共創,來交個朋友吧──Plan b??

    LESSON 5掌握社群,能發揮加乘效應:空間、社群、資訊的整合平台──Changee 串串??

    LESSON 6產出價值,為成功付出代價:讓小朋友們更開心!傳統產業的創新契機──綿羊犬藝術有限公司???

    LESSON 7顛覆觀念,找到產品決勝點:我們要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做考試的機器──SK2 TOEFL????

    LESSON 8了解需求,永遠不停止努力:不懂為什麼不問?從師生互動裡看見契機──學悅科技???

    LESSON 9即知即行,和團隊交流激勵:以「握手」取代「名片」,雲端讓我們更靠近──LOOPD????

    LESSON 10邊做邊學,堅持到最後一步:重新發掘「聲音」和你的關係──聽力雲???

    LESSON 11確定目標,克服層出不窮的挑戰:男性穿搭的垂直市場──Fersonal????

    LESSON 12挖掘經驗,就能開發出新服務:銀髮族商機!打開電視就能視訊──瑪帛科技???

    LESSON 13以挫折為養分,找出轉型契機:比Ubike更早開始的校園單車租借平台──分享輪???

    LESSON 14創造工作,而不是搶別人的工作:海港直送的新鮮水產,蘊藏永續經營、海洋保護使命──好好鮮生???

    LESSON 15全神貫注,讓工作和興趣融為一體:人人都能玩的3D列印──FLUX????

    LESSON 16延續動力,平衡創意和生存的拉鋸:以有趣的方式重新認識台灣歷史──臺灣吧????

    LESSON 17進入產業,找到他們的痛點和需求:你捐的錢到哪裡去了?──WeCare????

    ?

    PART3創意思維:創新三要素:同理心、觀察力、實踐力

    LESSON 18以同理心發覺需求,從情境建構開始──陳良基??

    LESSON 19同理心如何獲得?培養觀察力──陳良基??

    LESSON 20最重要的關鍵,是讓實踐與同理心並存──陳良基?







      

    創業的熱情 總策畫 陳良基


      

      在上一本書《創新的人生》裡談到「以始為終」的觀念,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在作任何研究之前,我都會先以「以始為終」為前提來檢視,再開始進行。什麼是「以始為終」呢?就是先考量結果與效益,盡量往長遠的發展方向思考,假設ㄧ切都很順利,終於達到終點了,那時候的那個結果,是不是自己衷心期盼的終點。依未來預定的終點為需求,訂出階段目標,朝著目標堅持熱情,勇往直前。也許有人會說「熱情」相當抽象,但我覺得找到發自內心想要去做的動機,然後持續地進行,就是「熱情」。就像研究是我的專業,自從我發現研究的成品不只存在於論文、教室裡,而是可以轉移到生產線上,變成一件件產品,提供給社會上各個角落的人,讓我產生了非常大的動力,並一直不斷地鼓舞著我繼續往前進。

      

      這樣源源不絕的熱情,不僅鼓舞了我,也會感染所有的團隊成員,所以我們常常能互相鼓舞,一再研究、創新,也就比較容易有輝煌的成果。

      

      身為大學老師,我希望將所學的專業教給學生外,更希望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學生,引發他們對於生命,以及貢獻社會的熱情。我相信訓練出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未來領導者,會讓台灣的未來更有希望。我相信,不論是哪一種專業,只要找到熱情與方法,都可以為社會付出,做有意義的事情。

      

      我在台大電機系開設了一門「高科技創業與營運」課程,這個課程也開放給其他科系的學生。申請這門課程的學生,必須要團隊合作完成創業計畫書。學期中我會觀察他們的人格特質、企圖心還有認真程度。有些人非常確定自己要什麼,有些人有強烈的熱情,但是不知道如何著手。這樣的同學都很容易透過協助,激發出堅持的熱情。比較困難的是,萬一學生是沒有熱情的呢?

      

      要怎麼誘導沒有熱情的學生呢?一開始我會請他們找出「why」(為什麼)。不是問為什麼你會沒有熱情?而是要問:「你覺得社會有什麼需要改變的?我們可以為這個改變做點什麼嗎?生活上有什麼不便利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痛點(pain)?我們可以整合哪些資源來改變它嗎?」我請他們反思自己每天除了讀書考試外,有沒有找出機會仔細觀察周遭呢?如果不用「理所當然」的眼光,每天生活的四周其實就有各式各樣的事情與需要正在發生,有人喝飲料噎到,那是不是吸管做得不好?有人走在人行道跌倒,又是不是磚塊中的縫隙粘合有狀況……各式各樣的小問題其實都是需要,也都是大發現的開始。如果再加上點想像力,觀想五年、十年後的生活樣態,一定會發現有很多新的需求在等著我們用力去開發。

      

      前陣子新聞報導,一位台大經濟系畢業生看準了台灣缺少可以聚會的桌遊遊戲空間,便與同學湊足了二十萬開設桌遊店。目前他已經成為了三間店的老闆,此外他更將桌遊與教育結合,到學校、救國團、運動中心開設桌遊教學班,也到大學特教系開設人際開發或提升兒童專注力的課程,幫助大家從「玩中學」。桌遊,原本只是一項他個人的興趣,而他從興趣中發現了創業商機,之後克服各種創業困難,持續進行,還不斷尋找各種發展的可能,這就是充滿熱情的寫照。

      

      曾有學生問我,「一定要創業嗎?我在公司上班難道不會擁有熱情?」我覺得那不是創不創業的問題,而是取決於你的心態和想法。每個人的個性、特質都不一樣,而正是因為不一樣,所以充滿了挑戰,而創業正是認清自己也認清未來的機會。學習創業是給你一個有刻度的靶,讓你可以投入深不見底的湖泊裡去探測去了解湖有多深。認識創業所需要的熱情、能力,還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後,不論是替人作嫁,或是為自己工作,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帶著創新的想法去公司上班,便可以為公司帶來創新的改變,持續擁有新的價值。無論能力大小,只要能夠發揮所長,對一些人有幫助,那就是有意義的人生。

      

      這本書中,就是蒐集十八位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朋友們親身的體驗,期待透過年輕朋友的現身說法,做為大家觀摩的機會。也許他們不見得一路都順暢,但是,越年輕時跌倒,越容易立刻翻身爬起來,也就更容易讓自己真正具備改變社會的能力!你,也可以做到!



    推薦序

      

    讓青年創業成為價值再造的機會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台大創意與創業中心主任 李吉仁


      

      如果要說近幾年來大學校園有何新鮮事,「推動創意與創業教育」肯定是列名前茅的項目。事實上,加速發展產業創新與創業活動,不僅是政府不同部會的共同施政重點,對岸更於全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讓創新創業儼然成為兩岸最具共識的「全民運動」。本書所呈現的十七個青年創業故事,正是在此一背景下誕生的案例;雖然這些創業經驗多數是發生在台大校園,但其內涵也反映了台灣新世代投身創業的甘苦與學習。

      

      二○一三年中,個人因緣際會從本書總策劃,陳良基教授手上接任台大創創學程主任一職,因而有機會參與推動校園創業教育的工作,以及隨後的創業生態建構任務。幾年下來,個人深刻感受到,要有效協助菁英學生走上創業這條路,要克服的不是資源資金的多寡、或能力有無的問題,而是學生長久以來的學習慣性,以及創業失敗的機會成本問題。

      

      誠如書中幾位先進所提及,在日趨嚴謹的考試制度引導教育模式下,我們造就出越優秀的學生、越精於計算對錯與得失,尋求標準答案的制約,無形中削弱批判思考能力,不敢犯錯的內在慣性,更降低敢突破匡架的勇氣。偏偏創業這條路是沒有標準答案可依循的,不僅前輩創業家的成功方程式因時空差異而不再可行,即便複製別人的創新做法,也未必會有相同的結果。因此,許多學生在強調「構想、驗證、學習」循環的精實創業學習過程中,幾次挫折便會因失去憧憬(或耐心)、而失去再起的動能。

      

      事實上,創業只是學生畢業後的選項之一,面對手上有大企業工作機會或是出國深造選項,優秀學生隨著離開學校時間的接近,選擇創業的「機會成本」便無形中墊高。加上,許多家庭傳統上對子女就業與深造有不小的期待,以及同學間對大小公司仍存有「顏面」差別,因此,除非自己參與的新創團隊即將看到「黑暗隧道」的盡頭,否則,就業的現實常使得團隊走上「分道揚鑣」、「後會有期」的結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中所呈現的十七個學生創業故事,可說是都很難得地度過了學生創業的「天險」,究其原因,除了都有一兩位核心創業者,憑藉著對創業信念的堅持而持續前行外,能夠及時得到有用的創業輔導與支持性資源,應該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這些如貴人般的家人、業師、導師、天使投資人、車庫、SVT等,更是團隊在漫長的創業隧道中,能夠持續看到隧道盡頭曙光的激勵力量。

      

      儘管如此,創業能夠成功的機率仍低;因為當這些團隊越往市場端前進,需要對接的商業經驗、產業規模化資源與早期(風險)資金來源,不僅存在不低的交易成本,也超過學生創業團隊的經驗值範圍。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創業加速器(startupaccelerators)方案,結合願意提供手把手輔導經驗的創業導師,以及願意積極投資併購具潛力新創團隊的大企業,將會是台灣創業環境能否提升競爭力的關鍵;也惟有合力促進把創業的「機會成本」降低,創業動能與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有效的提升!

      

      最後,感謝書中作者提供的灼見與智慧,讓我們了解創業的真意在創造現狀改變的可能性。創業能驅動的改變,不單只是多幾個新產品或多幾家新公司,更重要的是,透過創業實踐過程,帶動跨領域學習,有效縮短產學落差,促成跨世代攜手合作、新舊企業協力共創,讓青年創業成為產業價值再造的新選項。想想,美國光是谷歌與臉書這兩家學生創業的企業,不僅迄今合計市值已超過九千億美元,更引領了數位媒體與數位社群的新版圖。如果我們都想讓這樣的選項成真,努力打造台灣成為更具激勵誘因、更為包容失敗、更加利他的創業生態環境,絕對是當務之急!

      

    推薦序

      

    決心、動手、努力終究為快速持續成長的必要條件 台大車庫總監 柳育德


      

      這幾年來看過一百多隊的新創團隊,努力嘗試將初始的構想打造成使用者滿意的產品,並進一步通過市場的考驗,從創意邁向創業。對於早期的創業團隊來說,這段路上必須不斷的修正初始構想、產品、乃至商業模式,背後的變因除了每個團隊的背景、能力都各自不同,再加上許多時機與環境造成的幸運與遺憾,平心而論,很難找到一套通用的生存(成功)公式。但在幾個表現突出的團隊中,我們仍然能發現,決心、動手、努力是所有優秀團隊的共同特性。本書集結了台灣新創生態系各領域中的拓荒者,分享他們創業的初衷與過程,讀者可以透過每個人不同的故事,還原真實創業現場,擷取其中對您最切身適用的情境與經驗當成參考;也不難在縱覽每段故事之後,發現每位創業家共同擁有的都是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熱愛與堅持,若您想投入創業,也請先審視自己的初衷與決心。

      

      書中介紹的入門案例,幾乎都是台大車庫團隊或我所帶過的學生,閱讀時,彷彿翻閱台大車庫從二○一三年成立至今的編年史。我知道這些團隊往後都還有很長的路途需要努力,但看著他們從零開始奮鬥一直到如今小有成績,常常讓我從中找到繼續耕耘,培養年輕人才的動力。台大車庫將創業視為鼓勵年輕人探索自我並衝擊社會的載具,我們將自己定位在最早期且多元的新創孵化器。重視新創團隊的可能性、成長性與多元性,提供年輕人舞台與資源,協助他們做的用力、走的越遠、學的越深。我認識書中許多團隊的創辦人三、四年以上,看著他們一開始僅憑自己熱情稚嫩的理想跳入戰場,一路成長至今,始終堅定的往前邁進,眼神內斂、談吐成熟,讓我不得不相信這幾年的學習與磨練,在未來必能讓他們持續發光發熱。

      

      從創意到創業是一條需要努力克服層層難關的長路,從創業到永續經營,則需要培養更多獨特的競爭優勢。從本書的案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有許多年輕能量正在萌發,但我們若能將這些能量聚焦於關鍵科技與未來趨勢,並連結台灣原有的豐沛資源,協助年輕能量加速成長,建立新一波領頭企業,那台灣未來必然能更為光明樂觀。年輕世代需要的不是限制與指導,而是更大的舞台與協助。我始終相信我們的未來不是在年輕世代身上,而是跨世代的連結。感謝許多擁有前瞻視野的師長建立了台大車庫的基礎,讓我們能持續向這目標努力,希望本書中每位創業家用心用力實踐熱情的故事,也能點燃所有讀者心中的火苗,和我們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