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關鍵外交年代:孫運璿英文顧問的外交進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16868
仉家彪
新銳文創
2017年3月10日
67.00 元
HK$ 56.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716868
叢書系列:
血歷史
規格:平裝 / 130頁 / 25k正
血歷史
分
類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人物史/傳記
同
類
書
推
薦
總統與我:政壇奇緣實錄(增訂版)
不廢江河萬古流:林清?回憶錄
川島芳子:男裝麗人的時代悲歌(全新修訂版)
愛情像滿天的流星雨
臺灣原住民口述史:泰雅族和夫與日本妻子綠
內
容
簡
介
五○到九○年代,台灣經濟蛻變的年代,也是外交最艱困的年代!
看一位資深外交官如何運用外交長才,奉獻其在職與退職後的生涯,為國家爭取和建立尊嚴!
作者從一個無名的小兵到台灣第一批兩棲作戰教官,歷任金門八二三砲戰兩棲作戰參謀、台灣經濟推手孫運璿先生的英文顧問、外交部駐美大使館一等秘書與參書、中歐貿易促進會秘書長,並曾參與中美貿易談判及中歐(盟)貿易談判。卸任外交官之職後,依然憑藉其外交專業與為國服務的熱忱,不斷地為中華民國外交奔走。
本書內容論及國共內戰末期搶救教育界知名人士胡適、錢思亮、梅貽琦等人的計畫經過,作者親歷的台美斷交衝擊過程,中歐貿易促進會在經濟領域外的外交開拓,書中並詳實記錄了台灣在五○到九○年代的經濟蛻變以及影響兩岸關係甚鉅的辜汪會談等重要大事,帶領讀者走過國家發展的關鍵歷史事件,了解在外交艱困的處境之中,要如何為國家外交爭取國際空間與國家尊嚴!
本書特色
中華民國在紛紛與歐美各國斷交之後,是如何突破困境?如何爭取和建立國家尊嚴?作者從一九七○年代起,先後擔任過駐美大使館一等秘書及參事,退休後亦出任中歐貿易促進會秘書長與顧問等職,見證了中華民國近五十年在外交上的轉變。透過其親身外交經歷告訴我們,中華民國如何在國際逆境中奮起!
目
錄
珍貴照片與資料
代序 二○一六年春日偶感
【第一輯 海峽兩岸關鍵年代】
台灣經濟的蛻變時刻
中國大陸演講之旅(一)
中國大陸演講之旅(二)
走過關鍵的年代
【第二輯 源自英美的民主變革】
英吉利民族的特性
自由《大憲章》與英國議會
接受皇家海軍水兵訓練
多變世界中的不變人物─伊莉莎白二世女王
美國兩棲作戰訓練
充滿希望與改革的二戰後美國
台美斷交前後
前白宮副總統幕僚長Richard Moe的一封信
一九七○年代的台美關係
追憶美國太空先驅─參議員葛倫
美國共和黨智庫「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納訪台的意義
風雷動盪的一九七○年代大事記
【第三輯 中歐貿易促進會的開拓】
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法國
諾曼第弔古戰場
詩人與思想家國度的德國
德國演講之旅
義大利與羅馬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
出口希特勒、進口貝多芬的奧地利
布拉格之春
丹麥、瑞典與挪威之旅
歐盟簡介
附錄 詩人歌者巴布•狄倫
讀後感 上山會打柴,下田能插秧�劉瑛
?
序
代序
二○一六年春日偶感�仉家彪
冬日已過,春燕已在小樓前飛來飛去覓食,吱吱鳴聲,令人喜悅不已,我的冬日鬱悶也日漸消失中,因此打算好好地來敘述今年進入八十七歲的心態,並引用教會已故田老弟兄的詩句,自勉自勵。
「人生八十第三春,不做三等大國民,字典裡面無難字,滿懷喜樂向前行。」
人老了,就會常憶往事,老友們常笑我事業上無恆心,否則必在宦途上出人頭地。謬矣!我天生無大志,中英文尚佳,因此調職都是被挖走的。老長官們雖惜才,但都念我多年來為本單位的衝刺有成,為了我更好的前途,他們都樂於割愛。所謂人之相合,貴在知心,因此一九七八年美國和我斷交後,我應行政院孫院長之召,銜命去美國連繫國會友人助我。孫院長中風轉任總統府資政,我義務為他撰寫英文函件十多年,以迄他作古為止。
一九四九年隨國軍撤退來台後,初時竟存有人間已換,天亦滄桑的感覺,每年在中秋節和舊曆年關時,更覺深刻,漸漸地也就相忘於月,相忘於年,相忘於江湖。
近時老同學聚餐,大家談及一九五八年金門砲戰,各自在海軍個別崗位上奮戰情形。我還記得當年砲戰初期,我在旗艦上指揮水鴨子(LVT)及登陸小艇搶灘,下卸人員、車輛及物資的情景。當砲戰進入第二階段單打雙不打的時候,有一天(雙日)我站在灘頭上西望落日在海面上慢慢地消失,退潮的沙灘升起了雲氣,內心也不禁響起了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然後,夜色悄悄地從四面八方籠罩過來,我心中淒然。
即使已經是半個世紀前的往事了,我們這一代海軍老同學們談起當年參加金門砲戰的話題,各自回憶自己的角色時,是我們眼神最亮的時候,也是最深,也可能是最淡然的時候。那是一種經過了大時代生離死別,多災多難的動盪環境裡,才有的一種「情緒式記憶的眼神」,那一種來自大江南北不同的臉,卻有著相同的一種眼神,反映著那個不知道要怎麼過,可是又得過下去的時代。
西方或謂中國文化不重科學精神,不求實效,總是大而化之,這大概是中國人的基本感情,或說是中國思想的精髓。都不盡然,又皆無可不可。談玄卻也十分執著於某些事物,不說別的,幾千年歷史發展,多少次失據動搖以為從此崩衰,卻又柳暗花明如旭日東起,仍是四平八穩,永遠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主角。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