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8369874
葉鋆生
香港中和出版
2017年2月28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9888369874
  • 叢書系列:文史中國
  • 規格:精裝 / 160頁 / 12.8 x 18.8 cm / 普通級
    文史中國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本書從文字、書籍、書法始,經繪畫、文學和史學,再及經學,以細緻的筆觸勾勒出中國文化清晰的文脈,為每一個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提供了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圖。





    自序



    第一章 文字

    第一節 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第二節 文字的構造與六書



    第二章 書籍

    第一節 書籍的目錄

    第二節 書籍的部類

    第三節 書籍的印刷



    第三章 書道

    第一節 書體

    第二節 書法

    第三節 書學

    第四節 書品

    第五節 書人傳與短評



    第四章 宋以前的繪畫

    第一節 畫體

    第二節 畫法

    第三節 畫學

    第四節 畫品

    第五節 畫人傳與短評



    第五章 宋以後的繪畫

    第一節 宋後繪畫演進大勢

    第二節 宋後的畫體(山水花鳥)



    第六章 文學的變遷

    第一節 文學創始的時代

    第二節 詞藻流行的時代

    第三節 理論文流行的時代

    第四節 詞藻與理論文的並行時代



    第七章 小說與戲曲

    第一節 小說的演進

    第二節 戲曲的變遷



    第八章 史學的變遷

    第一節 春秋、戰國的史學

    第二節 兩漢及三國時代的史學

    第三節 兩晉及南北朝時代的史學

    第四節 唐、宋兩代的史學

    第五節 元、明兩代的史學

    第六節 清朝一代的史學



    第九章 經學的變遷

    第一節 今文學派的經書編纂說

    第二節 經學傳統的功勞者

    第三節 漢武帝經學的採用

    第四節 古文學派興起

    第五節 鄭玄的今古文學統一

    第六節 南學與北學

    第七節 唐太宗的經學統一

    第八節 宋代經學註釋的交迭

    第九節 明成祖《五經大全》的敕修

    第十節 清朝經學的復興及其四變



    主要參考書

    ?





    自序



      我在十年前開始研究本國史時,遂已感著極濃厚的趣味,好似三生石上,早和它結了莫解緣一般,每於三餐睡覺外,幾全埋頭在讀史裡面。可是“中國歷史可讀耶?二十四史、兩通鑒、九通、五紀事本末,乃至其他別史、雜史等,都計不下數萬卷,幼童習焉,白首而不能殫,在昔猶苦之,況於百學待治之今日,學子精力能有幾者?”(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序言)。似此浩如煙海的史籍,勢不能不希望有人竭其心力以善讀之,然後出其所讀者編成簡明綜要的新史,以供他人的閱讀。尤其能將五千年頭緒紛繁而和全民族精神有密切關係的文化史實,為系統敘述的著作,可謂為我學界今日最迫切的要求。顧翻破各書局所新出版的本國文化史,不覺令人長嘆一聲,幾乎沒有一部不是姑備門類、雜亂無序,難予讀者以一整個的認識和概念。所以不揣卑陋,看了許多古史,尋了許多史料,蓄意要寫一部淺近而明了的文化史。然而此至難的事業,必學識貫通今古,有如炬的史眼,庶幾方可期以大成,淺學菲才的我,雖具著“捨大道而莫由”的宏願,總覺力有所不逮的呢!加之天性懶惰,歷數年所輯材料,僅乃得其一部分,遷延不敢輕率下筆。孰知“一.二八”滬戰爆發,校課隨炮火而停開了,終日坐守斗室,煩悶不過,乃重整往日所積叢殘之稿,不覺盈尺,偶為學友所見,力勸取以問世,同時自問我今所研究的結果,雖未必有價值;倘定以完璧相期,則今後更需若干年,自己亦難逆料。語云:“天下事過於矜慎者,往往相持而不下,歷久而無成。”因此決意先發表其已寫成的一方面,定名曰“中國人文小史”。蓋本書僅敘及精神方面的文化,而未說到物質方面的文化,為求名副其實,故不敢有文化史之稱。至更要加一形容詞的“小”字,則由我今所述的史實,尚不能包舉本國一切人文現象,含有俟他日補充完整的微意。



      我關於編著本書的動機和經過,大略已說完,最後所不得不申明的,就是本書的材料,除直接採自本國古史外,多由日本今關壽?所著《支那人文講話》及中山久四郎所著《支那人文思想》等書譯來,著者雖有疏通編輯之功,終未敢掩襲他山之美。又本書脫稿之後,承大夏文學院長盧錫榮先生校閱一過,多所指示,特並誌數言,以表感佩。

    ?
    民國二十一年雙十節前五日

    著者序於上海大夏大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