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切片折射的百道光影
沒有波浪不成大海,沒有意外不成人生。邊緣人生崎嶇,弱勢命運坎坷;再加上變調的童年,荒腔走板的大人,交織成「百家姓」中點點滴滴的不幸,也折射出古嘉這本「百家姓」百態顯影的基調。
全書自百家姓共時性的顯影中,鮮明映射二十一世紀目睹怪現狀,呈現光怪陸離的反諷情境,批判「只有生育,沒有教育」、「只有教育,沒有教養」的不可思議與可思可議。自其細者觀之,成長中的「小事」都是關鍵的「小事」,「比大事重要的小事」;於是原本「兒童的問題」,變成「問題兒童」的標籤,原本「學生的問題」變成「問題學生」的自我放逐;前因後果,環環相扣,形塑百家不幸的哀歌,迴響於沒有人關心的角隅,浮升於受傷的幼小心靈上。
無可置疑,登百峰方知腳力,寫百家姓方知筆力。似此「計劃寫作」、「專業寫作」,是古嘉給自己的難題,也是給自己的挑戰。挑戰如何在「點的撞擊」、「線的延伸」上照見「身教」、「言教」、「境教」的糾結困境,照見「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千百樣」的灰白色調。這樣的書寫,不同於她以往短篇小說的書寫策略,需要更大的耐心,更大的熱忱,才能終底於成。
極短書寫,易寫難工,難在敘述視角的選擇、變化,難在語調的氛圍、控勒;用什麼角度(聚焦)看,用什麼方式說,在在考驗作家的功力。古嘉全書,除了第一人稱(內聚焦)、第三人稱(外聚焦)的熟練運用外,間用特殊視角(非人),如〈許小嬿〉、〈孫小昕〉,並善用後設手法,如〈程小花〉,兼及多視角手法,如〈陸小芳〉,力求書寫的尺幅興波,錯綜生色;再輔以書信、告解、對話(包括線上)不同形式的呈現;讓極短書寫更多元更多樣,開拓讀者閱讀視野,激活閱讀經驗的趣味。
至於書中情節設計,大都始於合理,終於荒謬;始於制式,終於怪誕;始於人性,終於殘忍。於是在開高走低,先揚後抑的衝突陡轉中,浮現命運的無奈,如〈許小嬿〉、〈朱阿吉〉等;照見天真的無知,如〈劉阿冠〉、〈蘇小盛〉、〈湯小圓〉等;映射欺瞞的惡行,如〈周阿廷〉、〈游阿才〉、〈侯小藜〉等;直指現今教育的悲劇,現今社會的慘劇;自揭示、批判的筆觸裡,讓讀者驚視、黯然、扼腕。反觀始於荒謬,終於承擔;始於怪誕,終於超越;始於殘忍,終於不忍的書寫,如〈郭小莉〉、〈馬小藝〉、〈邵阿逢〉等;開低走高,先抑後揚,分別自陰霾中露出曙光,自暗淡中點亮燭光,自相濡以沫中帶出一抹溫暖喜色,則是書中的奇花異草,曖曖含光。
始識古嘉,在北教大行政大樓304「文法與修辭」的課堂上,長溝流河去無聲,一晃經年;如今見她在文山字海中走自己的路,以筆為犛,耕耘出新銳的一片天,值得期待。當然「悲慘之音易巧,歡愉之辭難工」,如何化「感性文字」為「性感組合」,進而「用語極淺,用情極真,用意極深」,則是古嘉在交出這本書後,持續前進的方向,挑戰的高峰;青藍冰水,跨越開拓,必能筆燦蓮花,愈見豐收。
張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