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拉麵的驚奇之旅

拉麵的驚奇之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94804
顧若鵬
陳正杰
允晨文化
2017年2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5794804
  • 叢書系列:生活美學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生活美學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其他











    拉麵是如此深入我們的生活

    已是飲食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拉麵店的龍頭爭霸•更讓街頭處處硝煙

    你所不知道的拉麵故事

    獻給所有喜愛拉麵的讀者朋友





    前言 拉麵王國的殿堂

    第 1 章 麵食經中國東傳日本

    第 2 章 宮廷食物與庶民食物

    第 3 章 國際性的日本、外國食物與孤立

    第 4 章 早期的現代拉麵與拉麵迷思

    第 5 章 明治維新:拉麵出現之前的飲食創新

    第 6 章 外交、形象與國際地位?

    第 7 章 帝國與日本料理?

    第 8 章 二戰期間的飲食:美日鴻溝

    第 9 章 餐桌歷史:戰後速食麵

    第 10 章 拉麵流行文化

    結語





    推薦序



    拉麵的戰爭與和平

    ☉李明璁


    ?

      我永遠記得,十多年前初抵倫敦那天,去超市尋找便宜食物,卻被一個要價近兩百台幣的冰冷陽春三明治嚇到,心想這麼貴又難吃的東西,以後該怎麼維生是好。固執又無助地餓了一整天,最後回到宿舍拯救我的是行李箱裡一包擠碎的泡麵。

    ?

      幾年後去東京當訪問學者,薪資還沒匯來時窮到兩袖清風,我為了省錢每天只吃一餐。除了住處三鷹車站前的廉價咖哩餐館,也常光顧位於玉川上水這條小溪邊的一家社區拉麵店。店主是個頑固老爹,他會跟初訪的客人說:「太宰治寫完『人間失格』後,就在附近投河自盡。可惜唉,當時我還沒來這開拉麵店。」言下之意,老爹相當自信他的技藝可以抵擋作家的厭世。

    ?

      諸如此類「一碗熱麵,拯救一個遊子」的故事,在東亞社會其實是老生常談、許多人都遇過的情境經驗。直到今天,在台北半夜兩點仍然有好吃拉麵店開著,對我來說始終是生存在這城市的一個必要條件。當然,對日本人而言更是如此。拿著筷子吸簌吃麵、捧著碗公呼嚕喝湯的橋段,是電影和電視螢光幕上最頻繁被再現、也最親近常民人生的畫面之一。

    ?

      從拉麵到擬仿它的速食泡麵,如今全球都將之與壽司、綠茶等,一起公認為最具「日本代表性」的日常飲食。「ramen」就像「kimono(和服)」一樣,是多數歐美人都懂得使用的外來語(打在word檔上,電腦也不會當成錯字標紅線)。但弔詭而有趣的是,拉麵和綠茶,其實皆非日本在地原生,而是從中國舶來輸入的,引進者都是僧侶。

    ?

      只要對東洋歷史稍有涉略的人都知道,所謂的「日本文化」,一直都是與強國外來文化不斷挪用、混生、再製、改進、最後推廣普及的結果。拉麵毫無疑問體現了這樣的文化歷程。從中國開啟(更早也可能由中亞傳入)的麵食習慣,一開始還只是麵餅,慢慢才細緻轉化成麵條,然後傳入日本。而麵湯的基本組成食材:昆布、味增和醬油,則分別在日本沿海與內陸逐漸常態量產。

    ?

      一切中古世紀的漫長醞釀,到了江戶近代終於匯流勃發。文化如此,飲食亦然。想像當時就是知名烹飪綜藝節目『料理東西軍』的現場:來自海外列強諸國、以及內地列強諸侯的合縱連橫,不只發生在政壇和商場,也再現於餐桌。即使只是一頓飯一碗麵,其採用食材、料理方式、口味評比,全都是一場場不見血(只聞香)的微型戰爭。

    ?

      拉麵在這個舞台上開始精益求精,發光發熱。不僅口味愈來愈可駕馭馴服(且逐漸超越蕎麥與烏龍這兩大麵食傳統)、製作成本也變得便宜普及,因此有利於在新興的消費市場上大力推廣。

    ?

      同時之間,整個日本社會正快速迎向一場脫胎換骨的歷史劇碼。以明治維新做為分水嶺,如同研究日本飲食文化的另一位知名學者Katarzyna J. Cwiertka曾著書歸納:「日本料理」其實是這段巨變期間裡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根本上是希望將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這新時代三位一體的國族想像,都具體而微地貫徹至日常餐桌上(既然,民以食為天)。本書從第五至第七章,便以豐富有趣的史料故事,生動呼應了如此觀點。

    ?

      也就在這裡,中國——長久以來一直作為引導日本文化進展的關鍵角色——其影響力大不如前。拉麵的舶來「中國性」也與日俱減,而徹底在地化成為日本人的日常食物。尤其是在大正年代、二戰時期、乃至戰後與美國既敵亦友的微妙關係中,如何一方面持續追求西方現代性,同時又要不斷發明並宣稱自身擁有某種獨特「日本性」,這場餐桌上的激烈戰爭與和平妥協,從來不曾停歇。

    ?

      速食泡麵,這個和卡拉OK一同、曾被票選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日本發明」的工業化食物,正是日本拉麵戰場的延伸。本書作者因此宣稱:「速食麵促成了日本第三次食物革命」(前兩次分別發生於德川時代初期與明治維新時期)。在這本書的最末兩章,我們看到了在地化與全球化的拉麵如何共融並存、進而擴張發展成各種流行文化,成為當代地球村民跨越國界、族群、階級、性別與世代的味覺認同。

    ?

      十多年後,當我再訪倫敦時,發現當年剛崛起於此的(偽)拉麵店Wagamama(日語意指「任性」),雖然分店遍佈歐美,但似乎已相對不再那麼「壟斷」、那麼任性地綁架東亞遊子的味覺兩難——它總是既昂貴卻又不道地,可是當年我們也只能勉強接受,姑且食之。如今,愈來愈多(甚至是日本人自營)的拉麵店,在西方世界落地生根。這本精彩好看、深入淺出的佳作,正是在此新世紀、全球在地化的混血文化土壤中,滋長出來的啊。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