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中國傳統歷史教育的目標
「學歷史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通貫我這幾本書中共同的主題。現代史學教育往往強調對歷史知識的掌握,以及培養從史料中勾稽史實真相的能力,這很好。但中國傳統史學,卻存在著另外一個不同的目標。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這樣的一個觀點。歷史學不應該只屬於少數的歷史專業工作者,而是應該屬於所有的人,特別是有心於經世濟民的人。這種歷史教育,不重枝微末節,而是強調對於歷史的大脈絡、大關鍵、大階段的掌握,強調如何從紛紛擾擾的歷史現象中,抽繹出若干古今共通的大原則,以俾能對今人有所幫助。
一個國家興盛時,會有哪些徵兆?一個國家快衰亡時,又會有哪些現象?誰是能幫助大家的賢人?誰又是禍亂國家的奸人?什麼樣的人會成功?什麼樣的人會失敗?什麼樣的人才能得到好結果?又有什麼樣的人會成為悲劇英雄?類似這樣「治亂賢奸」的問題不斷在史書中提問,也不斷在所有讀史書的人的內心中提問。
在臺灣大學教書,當我的學生拿各式各樣的人生疑惑來問我時,我往往會回答:「你覺得你是歷史上第一個遇到這種問題的人嗎」?你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失戀的人嗎?你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擔心將來工作的人嗎?你們是有史以來第一代熱血青年嗎?你們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不知何去何從的世代嗎?如果都不是,為什麼不去看看前面和你有類似問題的人,他們是怎麼選擇的?又如何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我始終認為,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培養人才。什麼叫做人才?能解決問題的,才叫人才!能解決小問題的是小才,能解決大問題的是大才。而歷史教育要培養的,乃是眼光和胸懷不局限於當代,而能解決當代問題,並提出長遠規劃的人才。培養「通古今之變」的人才,這正是中國傳統歷史教育最重要的目標。
在我的人生中,何其有幸的遇見許多好老師,他們讓我看到了中華文化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寫這幾本書,不過就是為了盡一份「為往聖繼絕學」的責任而已。至於能不能「為萬世開太平」,就只能寄予希望給讀書的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