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優秀背後的故事
「優秀不是靠運氣」,這句話在我閱讀本書時,數度浮上我的心頭。真的,一個人的聰明才智、EQ、IQ的確是跟遺傳、基因有關,但是要成為人生的勝利組、在各方面表現優異、擁有幸福美好的人生,卻絕對無法光憑「運氣」。
于巾幗來自台灣,現居加拿大。巾幗夫妻本身的學經歷就非常優秀,但最讓我佩服的是,巾幗同樣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同樣教養一對姊弟,但是她花在兒女的教育心神、陪伴時間上,恐怕是我的數十倍之多。看到書中她陪伴兒女習琴、準備參加全國拼字大賽的過程,我真的是自嘆弗如!要有這樣的耐心、毅力,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真的可以說是到了「神人級母親」的境界!
然而,雖然不是所有的母親,都能花費這樣鉅額的時間精力在孩子的身上,我仍然覺得巾幗的很多想法與做法,值得參考,也讓我從中得許多啟發。
首先,你可以發現,巾幗夫婦熟讀了很多教育心理、教育理論,但卻並非一昧聽信某些觀點,而是汲取了中西方之教養優點,去其弊而用其利。比方說,巾幗認同亞洲的「強勢教育」效果,但是對於華人虎爸虎媽從小逼到大的做法,卻直言並不贊同。她認為,強勢教育只在小學階段有效,在其他階段,都易引起孩子反彈、親子衝突。
因此,她在孩子的小學時期,要求嚴格,養成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給予孩子「追求完美」的壓力。在他們長大之後,才能在「良好習慣」之下,理性溝通。
她也提到,放任孩子過低的自我要求,並非上策。這一點我確實有所感受。因為我最近在教學第一線上常常發現,未曾受過父母要求的孩子,表現出的往往是「自卑感」。我後來才領略,原來父母的「不敢要求」所反映出的,是「對孩子沒有信心」。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能力沒有信心,當然也會對自己沒有信心。
此外,巾幗很多想法與我不謀而合。舉例來說,她的孩子學才藝、學音樂,最後她下了一個結論「冷門就是熱門」。這也是我為何沒讓孩子一開始學習鋼琴,而是先學弦樂、後來轉學管樂(法國號)的原因。在未來的社會上,愈多人會的東西,便會愈不值錢,競爭愈強也愈難出頭,這在我們要花下時間與金錢成本時,絕對是一個重要的考量。
還有,關於電動與三C,巾幗一語道出電動遊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因此她非常仔細的選擇適合孩子的遊戲,讓他們能夠「寓教於樂」,而不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電動玩具上面。
關於父母的「權威」,這本書也做了很好的詮釋。巾幗說,父母應該要在孩子三歲以前,就取得「教養的權威」,這一點也是我所認同的。「權威」不等同於「威權」,現代很多父母誤以為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凡事「尊重」他們,卻搞不清楚「尊重」及「放任」的界線,以至於最後喪失管教孩子的「權威」,在青少年時期誤入歧途時,完全無能為力,令人慨嘆。
在本書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母親細心觀察兩個孩子的個性及天賦,結合東方刻苦勤勉及西方獨立自主精神的優點,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對於不同個性的姊弟,巾幗使用了不同的方式,讓孩子能夠發揮所長;最終孩子決定先暫時停止哈佛學業、創業為先,也能完全尊重他們的選擇,顯見親子之間的溝通無礙。
孩子由家庭吸取了充足的養分,最終展翅飛翔,各自擁有一片天空。蕭家姊弟的成功,令人欣羨,但是作者在孩子背後的付出與教養方法,更是令人敬佩!
?
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