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的大腦和你不一樣:看見自閉症的天賦優勢

我的大腦和你不一樣:看見自閉症的天賦優勢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3570783
天寶.葛蘭汀
殷麗君
心靈工坊
2017年1月16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3570783
  • 叢書系列:Caring
  • 規格:平裝 / 296頁 / 25k正
    Caring


  •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精神科

















      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意思是你的大腦不只在童年、而是終其一生都能建立新的連結——包括自閉症的大腦。



      世界知名的自閉症患者天寶博士,將在本書中帶領讀者參觀自閉症的大腦,並走一趟自閉症基因解碼之旅。



      天寶博士以自己的大腦核磁共振造影(MRI)為例,除了闡述自身經驗,也解說多次腦部掃描所帶給她的啟發。這些掃瞄為她童年時期的語言發展遲緩、恐慌發作和解讀表情的障礙,提供了可能的解釋。



      此外,自閉症的基因有如一片深不可測的沼澤,控制大腦發展的基因碼有許多微小的變異。到底引起自閉症的是負面的風險基因,還是會受環境影響的中性基因?天寶博士以淺白的語言,為讀者介紹最新的遺傳學研究。



      既然大腦、基因都是先天的條件,自閉症患者和親友在後天能做什麼努力呢?



      天寶博士從最新的研究中發現,人們的思考類型應分為三類:語言思考、圖像思考,以及她最新發現的模式思考。了解自己是哪一類的思考者,除了幫助我們尊重自己的侷限,更幫助患者善用自己的優點。如此,患者就不會被不斷改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貼上不斷變換的標籤。擺脫標籤、認出每個人的細微差異,才能發掘每位患者真正的長處、找到有意義的工作、活出最滿意的人生。



      我們要如何辨認出優點?其中一個方法是,應用我提出的三種思考模式:圖像思考者、模式思考者和語言思考者。我相信,這個方法可以從根本幫助自閉症患者的教育和就業機會。——天寶博士



    本書特色



      ★國內第一本自閉症科普書籍,作者天寶博士藉由自己的大腦掃瞄圖片,向讀者解說自閉症的大腦與常人的相異處,以及最新的基因研究。



    溫暖推薦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兼任主治醫師)

      花媽卓惠珠(「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臉書版主)

      柯白珊(台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彭玉燕(財團法人肯納自閉症基金會董事長)

      劉增榮(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長)

      簡意玲(臺大精神部主治醫師)





    推薦序 我們在他們身上瞭解我們自己

    推薦語

    作者序 新科技,新發現,自閉症的新未來



    第一部 自閉症的大腦

    第一章 自閉症的意義

    第二章 點亮自閉症的大腦

    第三章 自閉症大腦的基因定序

    第四章 捉迷藏



    第二部 重新思考自閉症的大腦

    第五章 忽略標籤

    第六章 認識自己的長處

    第七章 重新審視圖像思考 —

    第八章 從邊緣到主流



    附錄 延伸閱讀

    謝辭





    推薦序



    我們在他們身上瞭解我們自己

    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 蔡文哲醫師


    ?

      雖然我們總是說1943年肯納醫師對自閉症的描述精確,即使以現在的眼光角度來看也差別不大。但是對於疾病背後的來由判讀,卻是幾經更迭:退化性的神經性疾病?後天環境冷漠教養造成的兒童心理創傷?提早在幼兒期發生的精神分裂症?家族性基因異常的先天性障礙?更不要提到一波波無法證實,卻百折不撓的各種亮麗矚目假說:疫苗、過敏、重金屬中毒、維他命或稀有元素缺乏等等,總是藕斷絲連多年,持續在醫界及家屬之間,明暗起伏流傳供需至今。



      就算是沒有太多人有意見的症狀描述,彼此之間的相關機制也是眾說紛云、多種揣測。很多家長老師到現在還是會說:「他語言都還沒有發展出來,所以都不理人」、「不太會講話,所以都沒有朋友」,「他只對……有興趣,所以沒辦法配合大家」;還有各行各科的「專業」此起彼落、舉證歷歷:感覺刺激問題造成各種症狀,所以要訓練視功能、戴有色眼鏡、耳聽量身打造的CD、菜瓜布刷身、盪秋千練投球……



      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資訊當中,天寶帶給我們的一直是獨樹一幟、極具說服力。 就像她在1980年代第一次參加全美自閉兒協會年度大會時發言,被問到「您家中哪一位患有自閉症?」,她坦然回應:「我自己。」與會者除了震驚稱奇之外,只能乖乖折服聆聽請教。有機會和學生老師家長專業人員上課討論自閉症的時候,我通常會建議他們不要做筆記,因為知識與日俱增,再怎麼新也會有改變的時候,有需要隨時google即可,但是天寶的書、天寶的電影,則務必好好研讀觀看,因為這是insider的資訊,無可取代,只能珍惜反芻,期待啟發。當她起而發言的同時,研究者與個案的相對也被解開,不再只是我們單向的研究他們,而是我們在他們當中看到我們自己,我們在他們身上瞭解我們自己,我們也從我們自己去認識他們。



    作者序



    新科技,新發現,自閉症的新未來




      在本書中,我將帶領你參觀一趟自閉症的大腦。我位處一個特殊的位置,除了闡述身為自閉患者的經驗外,也能談談這數十年來、多次最新科技腦部掃描所帶給我的啟發。一九八?年代晚期,核磁共振造影問世後沒多久,我便把握機會進行了我的第一次「大腦中心之旅」。當年核磁共振造影掃描儀還很稀少,能看見自己大腦的細部結構感覺真的很酷。從那之後,每當有新的掃描方法問世,我總是迫不及待地率先嘗試。我的多次腦部掃描結果,為我童年時期的語言發展遲緩、恐慌發作和解讀表情的障礙,提供了可能的解釋。



      自閉症和其他發展障礙的診斷,至今仍須依照《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所提供的那一套拙劣的行為特徵描述標準。和鏈球菌性喉炎的診斷不同,自閉症的診斷標準會隨著《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改版不斷變化。我警告家長、老師和和治療師,務必避免被標籤給綁住了,這些標籤一點都不精確。我懇求你們:不要讓任何孩子或成人被《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標籤定義。自閉症的基因有如一片極度複雜的沼澤,牽涉到控制大腦發展的基因碼,有許多的微小的變異。某個自閉兒身上的基因突變,未必會出現在另一個自閉兒身上。我將為各位探討基因學上的最新發展。



      對於自閉症患者在社交溝通和表情辨識上的障礙,學者們已經進行過數以百計的研究,但他們忽略了感覺的問題。感覺過度敏感,對於某些人來說會造成極大的心力耗損,對某些人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感覺障礙有可能讓某些自閉症疾患的患者無法參與正常的家庭活動,更別說就業了。這就是為什麼絕大部分的自閉症研究,都聚焦在探討感覺問題的精確症狀和改善治療方法上。



      自閉症、憂鬱症和其他疾病,都是分布在正常與不正常之間的連續體。其中太多的特點會導致嚴重的失能,但也有極少數可能提供某種優勢。如果所有的基因腦部疾病都遭到淘汰,人們或許會比較快樂,但代價也會相當可怕。



      我在一九九五年寫《星星的孩子》那本書時,誤以為自閉症光譜上的所有人都是和我一樣的擬真視覺思考者。等我開始訪問其他人,詢問他們回憶訊息的方式,才發現我是錯的。因此,我做出推論,將思考方式分為三種不同類型,並且驚喜地發現有好幾篇研究論文證實了我的論點。了解自己是哪一類的思考者,除了幫助你尊重自己的侷限,更幫助你善用自己的優點。六十五年前我出生時的景況,和現今已完全不同。當時我們將嚴重自閉的孩子送進療養院,現在則是盡可能讓他們過上最滿意的人生。而且,如同你將在第八章中所看到的,我們還要幫那些有辦法工作的自閉症患者,找到有意義的工作。本書將帶你領略我這一趟旅程所踏出的每一個腳步。




    其 他 著 作
    1. 圖像思考:用對的方法,釋放大腦潛能
    2. 我看世界的方法跟你不一樣:給自閉症家庭的實用指南 The Way I See It : A Personal Look at Autism and Asperger’s
    3. 星星的孩子:自閉天才的圖像思考 Thinking in Pictures: and Other Reports from My Life with Aut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