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胃癌術後營養照護全書【增訂版】:快速復原三元素─營養促進•微創手術•身心平衡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69275
林明燦
原水
2017年1月24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369275
叢書系列:
Dr.Me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Dr.Me
分
類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血液/腫瘤
同
類
書
推
薦
這樣吃,癌細胞消失的最強飲食法【完全實踐版】:打造不生病體質的超級菜單
造反的細胞:生命最古老的叛變,癌症治療的最新演化出路
乳癌深淵:癌症醫院護理師變成乳癌患者的治療經驗
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
我要活得比過去精彩:解鎖癌友真心話,戰勝心障礙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新鮮冷壓蔬果汁:10種營養素在這杯!~解身體的疲勞!抗老養顏、整腸健胃,體內環保、淨化排毒
內
容
簡
介
一本專為胃癌病友量身訂作的飲食照護指南!
解答讀者對飲食與癌症之間的可能關係!
目
錄
推薦序1正確認知.事先預防.早期發覺 /陳維昭(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推薦序2從營養支持到營養醫療 /楊泮池(臺灣大學校長)
推薦序3客制化的營養醫療 /陳明豐(前臺大醫院院長)
自 序 一本淺顯易懂且受益的書 /林明燦(臺大醫院副院長)
Part1飲食與癌症的關係
正確飲食.維護健康
Q&A
致癌可能原因
Q1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一定要治療嗎?胃內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不是比較容易得到胃癌?
Q2聽說吃太多罐頭、醃漬物容易有胃癌,是真的嗎?
Q3工作壓力大,常常感覺胃悶悶的,會不會得到胃癌?
Q4喝酒會增加癌症發生的機會嗎?
Q5食用過多膽固醇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Q6我會得到癌症都是基因遺傳造成,所以不管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避免癌症發生?
防癌抗癌
Q7工作忙碌,壓力又大,沒時間自己煮,只好天天外食,應該如何避免危害胃的健康呢?
Q8抗氧化物真的可以有效預防癌症嗎?又有哪些食物可以食用?
Q9食用生物工程食物(bioengineered foods,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嗎?
Q10補充鈣質會增加罹癌風險嗎?
Q11我很喜歡喝咖啡,但是聽說喝咖啡會比較容易發生癌症,那麼改喝茶會比較好嗎?
Q12少吃油膩的食物,真的能夠降低癌症發生嗎?
Q13膳食纖維可以降低癌症發生機率,是真的嗎?又有哪些食材可以選擇?
Q14據說手術後吃魚可以滋補身體,是真的嗎?
Q15哪些維生素能有效的預防癌症?
Q16有機食物真的能夠預防癌症發生嗎?
Q17聽說規律運動可以預防癌症發生是真的嗎?
Q18黃豆類製品,如:豆漿、豆腐,這類食物是否有抗癌作用?
Part2認識胃部與胃癌
了解胃與胃癌
.胃的解剖構造
.胃的生理結構
.癌症的形成
.認識胃癌
.誰是胃癌高危險群
.胃癌的症狀與分期
.如何預防胃癌發生
Part3胃癌的診斷與檢查
胃癌的篩檢利器—胃鏡
.認識胃鏡檢查
.認識內視鏡超音波
.電腦斷層檢查—判斷胃癌術前癌症分期的影像檢查
Part4胃癌的分期與治療
胃癌的病理分期
.胃癌的治療
.胃癌術後常見問題 Q&A
Q1 醫師說我整個胃都要切除,沒有胃了還可以吃東西嗎?
Q2 聽說被手術切掉的胃還會再長回來是真的嗎?
Q3 胃切除手術後,我是不是永遠只能吃稀飯或流質的食物?
Q4 胃切除以後,我可以到餐廳吃飯享受美食嗎?
Q5 出院傷口已經拆線,束腹帶還要使用嗎?
Q6 出院之後日常活動要注意哪些事情?
Q7 開完刀後是否要進行化學治療?
Q8 胃癌手術切除後,還會再復發嗎?
Q9 胃癌的追蹤與常見檢查項目有哪些?
Part5胃癌的飲食指導
手術後的飲食原則
.術後第一階段飲食(約術後一週之住院期間)
.認識「胃切除飲食」
.胃切飲食指導重點整理(開始進食後一至八天)
.胃切除飲食進展
.常見進食相關問題及解決方法
手術後的飲食照顧
.認識半流質飲食
.好喝稀飯的作法
.好喝高湯的作法
→→大骨湯
→→雞高湯
→→素高湯
→→昆布高湯
→→魚高湯
.溫和飲食示範
→→燕麥粥
→→蛋粥
→→皮蛋瘦肉粥
→→番茄鯛魚粥
→→莧菜□仔魚粥
→→海鮮豆腐粥
→→蘿蔔牛肉粥
→→銀耳蓮子粥
→→茶油麵線
→→蚵仔麵線
→→味噌拉麵
→→烏龍麵
→→餛飩(麵)
.軟質飲食示範:
→→薯泥
→→雞精蒸蛋
→→大黃瓜釀肉
→→南瓜濃湯
→→鄉下濃湯
化療期間的營養照護
.癌症患者體重維持的重要性
.如何監控化療期間營養狀況
.營養不良的原因
.解決營養不良的對策
胃癌的靜脈營養
.術前靜脈營養補充
.術後靜脈營養
.認識中央靜脈營養(central parenteral nutrition, CPN)—胃癌末期併腸阻塞之營養策略
.胃癌治療完成的飲食
特別收錄
1.從營養觀點談如何預防癌症復發
2.胃癌術後的管路照護
3.整合性癌症治療(Integratedoncology)
4.銀髮族智慧健康感測及遠距照護應用
財團法人代謝暨微創基金會成立始末
財團法人代謝暨微創基金會捐助章程
序
推薦序1
正確認知.事先預防.早期發覺 陳維昭(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依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所發表的2011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國人標準化死亡率與10年前相比,減少了17.2%,平均壽命和10年前相比,男性增加了1.9歲,女性增加了2.7歲。很顯然地,10年來國人死亡率是減少了,平均壽命增長了,但如果就前十大主要死因來看的話,癌症標準化死亡率,卻只減少了7.6%,而且一直高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死亡人數占率達28%,癌症可以說是國人健康最大的敵人,也是生命最大的威脅,因此也就難怪人人「聞癌色變」了。
但是癌症絕不等於絕症,所謂癌症或惡性腫瘤其實是相當多種多樣的,其治療的難易以及預後也彼此不相同。更重要的是,隨著診斷及治療的進步,癌症並不如一般想像的可怕,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給予適當的處置,其實很多都是可以治療成功的。即便是稍慢被發現,也因為近來手術、化療等的進步,加以現代營養治療的有力支持,不但大大地減輕治療的痛苦,也大大地改善治療的效果,關鍵是民眾必須對癌症要有正確的了解和認識,才能做到早期發覺,並接受最適當的治療。
各種癌症之中,胃癌是國人好發的癌症之一。台灣是胃癌罹患率相對較高的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胃癌是全世界排名第4位的最普遍被診斷的癌症,在癌症死亡率則排名第2,最近幾年,胃癌雖然在國人癌症死因的排名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在2013年仍占第8位,顯示胃癌對國人仍是一種相當重要的癌症。
林明燦教授,多年來精研癌症醫學,是國內胃癌外科治療的權威,同時研發各種微創手術,開發多項微創手術器械,以微創取代傳統手術,不但減輕病患的痛苦,更顯著加速病患恢復的速度和提升治療成果,可以說是台灣以微創手術進行胃癌治療的先驅者之一。癌症手術之外,林教授在臨床營養學亦有相當的投入與成就,藉由微創手術加上營養治療的相輔相成,讓胃癌治療成果獲得明顯改善,造福眾多病患。
今林明燦教授在臨床工作相當繁忙之中,結合了臺大醫院的臨床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共同編著了《胃癌術後營養照護全書》,?力於衛生教育,其用心相當可佩。書中對胃癌形成的可能相關因素,胃癌的診斷與治療,以及胃癌的營養指導等等,都提供了相當重要的寶貴資料。除了針對胃癌之外,對一般癌症與飲食之間的可能關係,也以Q&A的形式,解答了許多人心中的疑問,全書深入淺出,甚有可讀性,當此書即將出版之際,特贅數言,藉以表達敬佩與鼓勵之意。
推薦序2
從營養支持到營養醫療 楊泮池(臺灣大學校長)
病人如無良好營養的支持,不但手術、化療、放療、物理治療等難竟其功,病人也較易招致併發症。綜觀國內外各營養醫學的發展,都相繼強調營養是用來治療而不僅僅用來支持醫療而已,許多營養醫療準則也分別形成共識。迄今,營養已由支持醫療之輔助性角色,進而擔綱起醫療疾病(包括胃癌等惡性腫瘤之術後)的重要責任。
實際上,古早人類最重視的治療就是食物營養治療(俗稱為食療),因此重視營養醫療之觀念可謂古今皆同矣!
本書是臺大醫學院外科部教授林明燦醫師精心策劃,由附設醫院醫師和資深臨床營養師共同執筆,專門為胃癌術後病友量身訂作的進階飲食照護全書。涵蓋認識飲食與癌症的關係、胃部與胃癌、胃癌的診斷與檢查、胃癌的分期與治療、胃癌的營養指導、胃切除後食譜做法、從營養談如何預防癌症復發、胃癌術後的管路照護、整合性癌症治療(包括生物基礎療法、身心靈介入療法、能量療法正確的胃癌手術飲食照護觀念)等,內容相當豐富、解說深入淺出,非常適合病人、照顧者、醫護藥營養社工相關工作者和學生、公衛保健教育人員,以及一般社會大眾等閱讀參考,相信可以有助於胃癌病人術後照護、減輕病苦、提升生活品質與加速疾病康復。
推薦序3
客製化的營養醫療 陳明豐(前臺大醫院院長)
依個別病人的疾病、病期或嚴重狀況、波及器官或轉移與否、性別、年齡、營養狀況而給予適當營養的治療,即客制化的(customized)營養醫療,這是營養觀念由「支持」朝向「醫療」,品質由大眾化通用型(generalized)朝向精緻的(specified)客制化發展之醫療趨勢。
《胃癌術後營養照護全書》正是專為胃癌術前術後病友量身訂作的階段飲食照護,是如何提供客制化營養醫療照護給胃癌術後病友的最好指引。
本書由臺大醫學院外科部教授兼附設醫院副院長林明燦精心策劃,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吳經閔和資深臨床營養師賴聖如共同編著,全書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地解說:飲食與癌症的關係、認識胃部結構與胃癌、胃癌的最新診斷、檢查、分期、治療、胃癌的營養指導、術後食譜做法、預防癌症復發的飲食、術後的管路照護、整合性治療(介紹生物基礎療法、手術飲食照護觀念、其他療法)等,本人非常樂於推薦,期望能增進我國民眾更進步的福祉。
最後,要提醒讀者,多數早期胃癌患者幾乎都沒有臨床症狀,也與一般胃病難以區分,也因此,若出現腸胃不適(如上腹脹氣、悶痛、噁心、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等),應及早就醫檢查,若經醫師診斷需進一步做「胃鏡檢查」,也請你勇於接受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自序
一本淺顯易懂且受益的書 林明燦(臺大醫院副院長)
胃癌是國人好發癌症的前10名,雖然胃癌這幾年的發生率已經逐年下降,但因為早期的胃癌並無明顯症狀,往往病情惡化後才被診斷出來,導致治療成績不理想。胃癌的發生和飲食習慣有很密切的關聯,不新鮮的食物、醃製的加工食品和過度飲酒,都會造成胃癌發生機會增加;此外近幾年的研究指出,細菌的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pylori)胃部發炎和胃癌的發生也有關係。有鑑於此,寫一本關於飲食和癌症相關書籍的想法就在心裡醞釀,一本屬於民眾淺顯易懂且受益的書。
傳統上,國人都很重視食物對於身體的療效,也很喜歡攝食美食,進而發展出特有的飲食文化,然而,現代人講究的其實是如何兼具吃得健康和吃得營養。從胃癌的發生原因探討,我們很清楚,吃的食物本身對於胃癌的發生有密不可分的影響,因此,希望遠離癌症的人們,最重要的寶典就是教導國人如何健康飲食,破除一些以訛傳訛的觀念;這也是在構思這本教導國人健康飲食、遠離癌症書籍的「中心思想」。
身為外科醫師,除了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外,在臨床觀察到,傳統手術大傷口其實帶給病人很多不舒服,例如傷口疼痛、腸道功能恢復慢無法進食或營養不良的情形,利用腹腔鏡手術(手術微創)的方式大大改善上述病患的不適感;對適合的病人給予免疫調整配方或點滴(化學微創),改善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不佳的情形;另一方面,術後復健治療(物理微創)幫忙肺部深呼吸、提早下床;結合三種手術、化學和物理微創的方式,改善手術後的預後。
本書一開始先詳盡解答民眾關於飲食的常見問題,從醫學角度輔以科學性研究佐證其理論根基,坊間常有誇大療效、無科學根據的報導或是廣告,誤導了民眾,以至於瘦了錢包,卻得不到健康。
現代醫學的研究需要以嚴謹的方式、大規模臨床試驗來證明某一成分的療效,這需要很久的時間和很高的研究成本才能獲得結論,並不是一般動物試驗的結果可以相提並論的。
第二部分則介紹胃癌的形成原因、常見症狀、診斷工具和治療方式,讓民眾可以清楚了解如何戰勝胃癌重獲健康!治療期間的胃癌病患可能因為術後腸胃不適或接受化療�電療,以至於營養狀況不佳,病患可以從這本書知道一些烹煮技巧或飲食注意事項,幫助自己減緩不適、增加食慾,進而有更好的體力來擊敗癌症。
第三部分,有營養師精心製作的飲食食譜,從手術後的早期飲食到恢復期的飲食,詳細介紹如何吃得更健康,方便腸胃道吸收達到術後腸胃快速恢復的目的。
「如何吃得更健康」一直是我們追尋的目標,藉由這本書引領大家開始科學性的接觸這個領域,也期待民眾和相關領域的專家一起努力,讓國人生活得更健康更有活力。最後,感謝臺大靜脈營養小組、營養師的通力合作,讓內容更加豐富多元。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