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作者在科技大學教授不動產法學相關的課程中,發現在不動產紛爭實務案例演練,學生有出於類似的執行仲介買賣業務經驗,對於其中的許多法院凶宅裁判案例問題,抱持非常有興趣的學習態度。觀察學生們所提出的執業經驗與意見,顯示出不管是在自己買賣、或者投資客買賣,抑或經由仲介者的買賣,一般人對於凶宅大多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此乃肇因房屋若是發生兇殺、自殺案件,通常一般人都會有心理上的忌諱感受;即使是抱持理性不信凶宅的人,往往也會因事件地方周遭住民的頻頻關注,而造成其心理壓力。更何況事件也許會登上媒體版面造成大騷動,而發生事件的所在地往往也成為注目焦點,造成日後不易脫手或出租供人使用。
人皆應享有適宜、安寧的住居環境。在現今高房價的臺灣,一般人要享有擁抱適宜的住家夢想,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若買賣房地再陷入到「凶宅」爭議泥沼之中,真是情何以堪!作者才疏學淺,彙集各級法院裁判實務案例以及剖析其動向,祈望藉由本書嘗試提出個人拙見,希冀拋磚引玉、有更多專家學者投入關注此一課題。
黃靖媛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