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從台灣來(限量蓋章珍藏版)
4719025006817
上官鼎
遠流
2016年12月29日
120.00 元
HK$ 102
詳
細
資
料
ISBN:4719025006817
叢書系列:
上官鼎作品
規格:平裝 / 448頁 / 25k正
上官鼎作品
分
類
文學小說
>
懸疑/推理小說
>
華文懸疑/推理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作家親簽版】
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
魔蟲人間套書(限量簽名版,1&2)
魔蟲人間套書(1&2)
魔蟲人間2•黑白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謀略者
內
容
簡
介
一個從未公開的抗高溫核反應材料,
是失根民族建國的希望,還是另一場浩劫?
當綁架疑雲逐漸抽絲剝繭,
瞄準器鎖定的,是強權各懷的私心,還是義無反顧的真心?
目
錄
序
第1章 ??索契冬奧
第2章 ??雪地的槍聲
第3章? ?科學家的綁案
第4章? ?橡樹城葉太太
第5章? ?荒田少年
第6章? ?克里米亞韃靼人
第7章? ?奧德薩緝凶
第8章? ?熔鹽核反應器與水裂解
第9章? ?別墅突襲
第10章 天啟之女
第11章 奇怪的充電線
第12章 庫德斯坦基地
第13章 三面諜
第14章 一槍的機會
各界推薦
?
序
推薦序
放眼國際,從台灣來 陳玉慧(作家�媒體工作者)
會對這本小說有興趣,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這本書的作者是上官鼎,大名鼎鼎,很早便名傳江湖。第二個原因是,廿年前我在擔任媒體駐歐特派員期間,曾在法蘭克福的德國高鐵上與作者短暫會晤,對彼時的交通部長今天會寫什麼樣的小說,感到好奇。
當然,文學本便應跨越國界和黨派,一位前任高階官員的名字不能引起我的閱讀動機,小說寫的好不好,才是我真正好奇之處。必須說,在此之前,我不曾讀過上官鼎的作品,本文亦不是評論,純粹是這本小說《從台灣來》的讀後感。
「從台灣來」其實是「從台灣走」,我覺得小說的英文書名”Out of Taiwan”更為貼切文本,因為我看出書寫者的企圖,把眼光從台灣移開,放眼更大、更國際的觀點。
另一個對這本小說有興趣的原因,與現今台灣文學的發展有點關係。現今台灣文學過於文學獎取向,而文學獎盛行,也讓新進小說創作者每每以為小說的文學取向莫非如是,也只有如此寫才可能得獎,小說寫作因此同質性過高。且台灣文學界重視小說作者的文字,大過故事的寫法或故事本身。因此,許多台灣當代小說文字優秀,但敘事不佳,甚至欠缺故事。
這本小說完全跳脫這個文學派系,雖與作者的武俠小說寫作背景有關,更因為小說乃類型小說(Genre)的寫法,解放了文學的窠臼,活化了文本的訴求,增加了文本的娛樂效果。這裡指涉的娛樂(Entertainment)性,乃現今台灣小說創作迫切之需。
大抵而言,小說的可讀性基於兩種功能,一是教化性(Educational),另一便是娛樂性。我對小說的欣賞標準,其實與中國古典小說的說書傳統相去不遠。其實,文本的娛樂性相當難以完成,類型小說也並非一定低下於純文學,而二者之間,有必要予以更多的融合。
我從《從台灣來》讀到一種武俠小說的氛圍,只是武林高手精通的不再是劍法而是射擊,作者提出射擊的專注自有其禪意,乃物我渾然相忘,而小說故事發展的重點,乃拯救身陷惡勢力的道中之人,是如今的核能材料專家,手上握有製造核子反應爐的秘密。
這本小說也讓我想起許多早期精彩的007情報員電影;作者將庫德族的歷史置入故事,以抽絲剝繭敘事手法,令究竟是誰想以熔鹽式核子反應爐重建庫德斯坦國一事,成為故事發展的軸線,而庫德族被西方分化的悲慘事實便成為故事的寓意。
庫德族離台灣並不是真的那麼遙遠,如今的東方與西方也不是那麼對立,在地球村之內,烏德琴乃中國琵琶的前身,而嗩吶(蘇兒吶)也由波斯傳入,作者對西域文化和交流,尤其對庫德族的關懷,不言而明。
讀這本《從台灣來》很容易看到作者的博學多聞,舉凡軍事、情報、冰球、射擊、通訊科技、化工科技及國際情勢,尤其庫德族的歷史和政治發展,化繁為簡,深入淺出,證明了一本值得閱讀的小說需要無比的細節。
《從台灣來》是一個少見之大格局,並具國際視野的大膽嘗試。
序
《從台灣來》是我三年來第三部長篇小說。
二○一四年出版的《王道劍》,寫的故事發生於六百年前的明朝;二○一五年出版的《雁城諜影》,寫的是發生於抗戰時期的故事,距今七、八十年;這一部《從台灣來》,寫的故事發生在二○一四年,正值俄羅斯舉辦索契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時候。三部小說時序躍進得飛快,有朋友戲言,上官鼎下一部小說該寫未來的故事了。
《從台灣來》的創作動機說起來相當「無厘頭」。我認識一個年輕的警官,聽說他是一位射擊高手,我常好奇地問他一些有關「狙擊手」、「特等射手」的事情,譬如說:他們的養成、他們的武器、他們的專業要求……等等,所聽得的資訊每每讓我感到迷人之極,閒下來時不知不覺便在腦海中構思一個關於「狙擊手」的故事。
之後的發展就連我自己都不敢置信。圍繞著這個發想,故事裡牽進來了兩位從台灣退休、定居國外的狙擊手警官,一男一女;台裔加拿大科學家發明的下一代淨潔核能的關鍵技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科學家遭到綁架;發動綁架的庫德族人的建國狂想曲;綁架案後面的大國角力;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等國與庫德族人建國行動之間的鬥爭、利用、出賣……
但最重要的是三個主角──兩位退休警官和身懷最新科技機密而遭綁架的科學家,他們都來自台灣。
在鋪陳這個充滿懸疑、刺激的故事時,加拿大皇家騎警、國際刑警、美俄情報單位、活躍在中東的軍火商和職業殺手……一一登場,讓我一度寫得「筆」不暇接;不停地穿插切換,熱血幾乎為之沸騰。這是我寫《王道劍》、《雁城諜影》時沒有過的經驗。
三位主角,他們從台灣來,他們成長的歲月正是台灣從農業、輕工業走向轉型換骨的年代。十大建設次第完成,經濟起飛固然鼓滿了動力,而戒嚴法即將廢止、追求民主的政治力也漸趨成熟,蓄勢待發。人民的生活過得不平靜,但人人樂觀進取,人人努力打拚,是一個相信明天會更好的時代。
那些人,包括我們故事的主角,不論他們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村,還是溫飽邊緣的底層眷村,都是那個時代無畏無懼、勇於創造更好未來的台灣人。他們的故事都確有所本,其人其事直到寫完全書,仍然生動地活在我的腦海中。
庫德族是庫德斯坦山區的古老民族。他們數千年來擁有自己的土地和文化,只因列強在兩次世界大戰後強行將他們世居之地劃分屬於四個國家,使他們成為四個國家中的次等國民,並為無休無止的邊境戰亂所苦,甚至不時面臨遭到滅族的威脅。他們世代中許多人為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而流血奮鬥,也有人採取恐怖暴力手段,受到列強無情地打壓;更可悲的是,列強在地緣政治的爭鬥時,他們建國無望,卻總是淪為最好驅使的棋子,用過即被丟棄。庫德人的悲情在這部小說中有較多的描述,若干類似小說中的情節,兩年後的今天正在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的戰亂中一一發生,宛若預見。
除了庫德人的故事,小說用了不少篇幅描寫「熔鹽反應爐」(MSR,Molten Salt Reactor)。MSR是淨潔、安全、可持續的下一代核能科技,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一般讀者能窺其大貌,需要有點「科普」文字的功力。要說明的是,書中寫到的相關科技大致皆屬正確(不夠嚴謹),唯有新發明的關鍵材料技術及產品目前世上並不存在,雖然它的物理及化學特性都符合學理。
這部小說在故事鋪陳、案情推理的過程中,同時切入幾位主角的成長經歷及感情世界的糾結,如何在意識的流動和故事的推進之間取得妥適的平衡,讓讀者在步步懸疑中還能感受到一些美學的感動,確是作者極大的挑戰。我的處理是否及格,只有由讀者來評定了。
為了對狙擊手的訓練及遠距射擊的要領多一些專業知識和感覺,我的警官朋友請到他的教官來跟我聊天,使我得益匪淺,在此要對他們特別致謝。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