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

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24830
莊政霖
有故事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20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9324830
  • 叢書系列:華文創作LC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華文創作LC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家傳記











      本書以報導文學的筆觸,用說故事的方式,述寫藝術家陳庭詩的創作與生命經歷,並鉤沉藝術家與當代臺灣藝壇、文人間的情誼與互動。



      本書之出版,讓原先就佩服陳庭詩的創作、關注陳庭詩藝術成就的讀者,可以進一步發掘陳庭詩藝術作品裡更廣、更深的人文精神內涵;而經由這十篇故事才認識陳庭詩的讀者則會因為好奇,開始去接觸陳庭詩的畫作、雕塑,瞭解當代臺灣有這麼一位創作質量豐富,人生閱歷傳奇的國際級藝術家。



      本書以抒情易於閱讀的十篇故事,深入藝術家「大默無聲」的意境,不僅寫活陳庭詩的生命與溫度,也讓讀者透過對於陳庭詩的認識,窺見當代臺灣藝壇的風華。



      陳庭詩1916年生於福建,1948年來臺。年幼失聰,不但未減少他對藝術之靈敏度,反而使其更專注於藝術創作,為多才多藝的創作者。三十餘歲活躍於多個美術團體,諸如五月畫會、現代版畫會及現代眼畫會等。陳庭詩曾多次參與歐美亞等地海外聯展,並定期參與五月畫會展覽以及多項個人展覽。作品《蟄》曾獲1970年之韓國國際版畫雙年展「東亞日報大獎」。陳庭詩的版畫,鐵雕,書法及壓克力畫皆具備中國文人思想,為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陳庭詩之版畫作品廣受海內外美術館及私人團體所購藏,包括洛克菲勒基金會、辛辛那提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等,以及私人機構如香港大通銀行、臺北花旗銀行和IBM電腦公司等等。



      陳庭詩生命中所經歷的曲折,和他在藝術創作上不斷嘗試自我突破的姿態,在臺灣藝壇算得上是絕無僅有。無論做為一位藝術家,或是單純將他看作一個有故事的人,放在臺灣歷史的脈絡裡來看,他既有某幾個時代裡人物的典型特徵,又因為耳疾和官宦世家出身的背景,具備了和他同代人不一樣的質地。

    ?





    序一? 與時間競賽的紀實書寫? 須文蔚

    序二? 大默無聲見真情? 鐘俊雄

    前言



    第一篇 離家•流離

    來臺以前的陳庭詩??

    ?

    第二篇 動盪時代中的聾啞者

    陳庭詩與二二八



    第三篇 貧困年代的創作追求

    陳庭詩與李堯裕一家?? ?



    第四篇 詩畫共築的防空洞

    陳庭詩、秦松與詩人們?? ?



    第五篇 變調之鳥•凝練之光

    陳庭詩與李錫奇?? ?



    第六篇 在明星咖啡廳的日子

    陳庭詩與周夢蝶?? ?



    第七篇 窺見華人的百年流離

    美國之行與轉折的契機



    第八篇 鐵為友伴石為侶

    陳庭詩的藏石與現成物雕塑



    第九篇 走過四十年的交情

    陳庭詩與鐘俊雄?? ?



    第十篇 詩之黃昏

    陳庭詩過世前後



    附錄



    ?









    與時間競賽的紀實書寫/須文蔚




      初識陳庭詩時,當年的我,就像現在的政霖一樣,是個滿懷創作慾望,仍在蒐羅創書寫主題的研究生。在主編《創世紀》詩雜誌兩年半的過程中,開始瘋狂地補修現代詩史與當代藝術的知識,一九九八年六月出版的「鐵雕與現代詩對話專輯」中,陳庭詩以系列的裝置,與詩人管管、曹介直、向明、許世旭、周夢蝶、羅門、碧果、張默與辛鬱的詩作唱和,重溫了他們半世紀以來的情誼。



      記得辛鬱老師告訴我,在一九五O年代,畫家與詩人一起摸索著前衛的美學思潮,在防空洞裡,一盤花生米,幾瓶酒,在香菸的煙霧中爭論著各自以為的超現實主義、普普藝術與達達主義。更有趣的是,不少藝術家都有個趣味的外號,陳庭詩叫耳公、商禽叫歪公、周夢蝶叫周公,那麼辛鬱自己是冷公,他們在創作路上相激盪與扶持,各自從貧困、疾病與孤獨的環境中,為世界留下燦爛的詩篇、繪畫、書法與雕塑。所以當我進入大學專職,長時間投注在現代主義詩人與畫家互動的歷史耙梳,其實是有感於他們豐沛的生命力。



      二OO九年小野來到花蓮駐校,在一次演講中,他提到陳庭詩與父親是好友,教會他一個觀念:「藝術不用花錢的,不用花任何錢。」我們所見到的裝置藝術,其實是陳庭詩到處撿破爛,無論是廢鐵、洗衣板或舊家具,放在小野家的院子,遇到美術館邀展時,小野形容:



      他就會跑到我家來,匆匆忙忙地從這個雞籠裡面把這個舊東西拿出來,在我們家院子裡面、在陽光底下開始編排,把舊物那樣拼拼湊湊。然後做完一個禮拜之後我就會在歷史博物館,或者一個美術館看到陳庭詩的作品。我一看:這不從我家撿來的嗎?都是垃圾堆裡、廢棄場撿來一些廢鐵,怎麼現在變成那麼值錢的一個藝術品?



      陳庭詩那充滿創意與觀念獨具的裝置藝術創作過程,如此生動地展現在我的眼前,這麼有趣的故事,我總覺得應當有人紀錄下來。



      政霖來到東華後,一直摸索著要寫小說或散文,初期因為沒有找到感動自己的題目,使他的波西米亞人生涯,顯得有些黯淡與慌亂。我記得,常常看見他一個人在文學院的角落,點起一根、一根的香菸,緩緩喝著可樂。



      勉強找個題目,虛構一個長篇,何不先到生活中觀察與採訪?更深層的思考,在如今這個富裕的年代,受著良好與完整學院訓練的我們,何以與一九五O年代那群窮困藝術家相比,顯得如此沒有自信、侷促或軟弱?在創作起步前,就先融入一個失聰、貧困但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傳記中,或許是個雄健但艱困的任務。



      於是,政霖很果決地與時間競賽,採訪了與陳庭詩相友好的老詩人,由於陳庭詩好筆談,白色恐怖的陰影籠罩一生,他寫過的紙片無數,隨寫即撕,細心的周夢蝶老師,竟還保有故人的筆跡,也娓娓道出了藝術家的故事。辛鬱的訪談,更是鮮活地還原詩人與畫家在畫廊的身影,更說出風聲鶴唳的時代裡,前衛畫家受到打壓的委屈與辛酸。才短短幾年之間,周夢蝶與辛鬱已經羽化成仙,更讓人感覺到這份工作如是珍貴與溫暖。



      作為一本名人傳記的報導文學,究竟該側重側重「歷史」或側重「文學」?喜愛文學與小說的我們師生倆,也為此討論不休。在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四大傳記中,不但風格、特色不同,其意義、貢獻也不一樣。梁啟超的《李鴻章傳》,綜合「史傳合一」與「史傳分離」的原則,一方面「仿西人傳記體例」,另一方面又希望仿「太史公 《伯夷列傳》之筆法,敘議結合而評論公允」。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與吳?的《朱元璋傳》,注重資料考證與引用,拘泥於「歷史」而缺乏「文學」的自由、靈動。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既不違反歷史真實又不拘泥於史料,著力突出傳主的人格、個性與心靈,並將作者的主觀情感熔鑄其中,因而表現出鮮明的「文學性」。而作為新時代的傳記作者,政霖偏重文學的手法,憑藉大量的史料與訪談,再以小說筆法揉合進入藝術家的生命故事中,是這本紀實文學作品中,另一個特殊之處,有個性,也增加了可讀性。



      如同女作家Anais Nin所說:「作家的角色不是寫大家都能說的,而是寫我們說不出的。」書寫使人成長,從無聲中,聆聽到陳庭詩激情、熱烈與創意無窮的話語,相信這本書,將能啟發更多讀者,在苦悶與無助的生活世界中,找到更強健的心態面對挑戰。



    大默無聲見真情/鐘俊雄



      歲月匆匆,一轉眼陳庭詩先生已經走了十五年了,從當初的失去好友的思念,到為生活奔波反而慢慢釋懷了。但是,總有兩件事放在心上,一是陳庭詩美術館要趕快成立,時間越久,越會被遺忘;另一件是必須把陳庭詩的作品推到國際畫壇,他的作品曾與畢卡索(Picoasso)、達利(DaLi)等國際大師巡迴世界展出。



      陳庭詩先生一生多災多難。他出生在中國最動亂的年代,歷經中日戰爭、國共會戰及國民黨百萬軍民渡海來臺,在兵荒馬亂的喧囂後又身處二二八冷戰中,再加上八歲自樹上摔下喪失聽力而進入無聲的世界。這或許是上天的安排,要造就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就要他肢體殘障,就要他歷盡顛沛流離,在各種艱辛苦楚的境遇後,再讓他安定下來(圖書館員的工作),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梳理他創作路線。



      他自小打下深厚文學底子,加上製作抗日版畫長期日積月累的刀功後,他以親手印製,刻塑甘蔗板,走出一條富中國石拓、銅雕紋樣的版畫之路。他的版畫斑剝、蝕鏽,流淌著經歷過的動亂的回憶與隱忍的內斂。他除了登上版畫的高峰外,兼及水墨、收藏奇石,又因畢卡索「牛頭」(以自行車把手與椅墊組合成牛頭)的啟發,開始組合工業廢鐵及現成物鐵件,在二十多年內創作了約八百多件陳庭詩式的鋼鐵詩雕。



      陳庭詩是中國近代動亂時代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儘管他天生有聽障耳疾,但卻不被自身缺陷打敗,反而更加發奮創作。他是「最了解寂寞」的藝術家,不儘開拓了現代東方版畫的創作,也是現代東方集合式鐵雕的大成者。這本莊政霖的《有聲畫作無聲詩》,以誠摯而舒暢的筆觸,娓娓帶領讀者深入藝術家「大默無聲」的意境,不僅寫活了陳庭詩的生命與溫度,也深刻鋪陳了陳庭詩對當代藝術的貢獻,值得所有關心藝術和近代歷史文化的朋友細讀。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