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猶太民族和猶太文化,您也許還不很熟悉;其實只要留心身邊發生或出現的種種事件和現象,就可以發現猶太人和猶太人的智慧,一直在我們不知不覺之中參與著我們的生活。
關心國際政治的,一定經常聽到中東地區的以阿衝突,這以色列就是猶太人新建立的國家;相信基督教的,一定知道《聖經》、上帝和耶穌基督,這《聖經》中的〈舊約全書〉就是猶太教的正典,上帝就是從猶太人的至高唯一神耶和華演化而來,耶穌基督本人更是道道地地的猶太人。
熟悉哲學的,一定知道斐洛、斯賓諾莎、維特根斯坦;熟悉社會科學的,一定知道馬克思、涂爾幹、塞謬爾森;從事自然科學的,一定知道愛因斯坦、埃爾利希、科恩伯格;從事心理學的,一定知道弗洛伊德、弗洛姆、馬斯洛;喜歡美術的,一定知道夏卡爾、里普希茲、愛潑斯坦;喜歡音樂的,一定知道門德爾松、馬勒、奧芬巴赫……
即使對所有這些猶太人一個都不認識也沒關係!我們就來談談與現代人息息相關的─—每週休息一天的規矩,便源自於猶太文化;諸如股票交易、可轉讓票據、政府債券,都有猶太人的創造痕跡;醫院裡的打針吃藥,螢幕上的電影、電視,許多也是猶太人的創造和出品。
沒有猶太人、沒有猶太智慧,世界絕不可能是現在這個樣子!要了解這個世界,必須了解猶太人、了解猶太智慧!
猶太人古稱希伯來人,其祖先是一個遊牧部族,大約於公元前二千年從幼發拉底河流域(此為傳統說法)來到迦南,即今天的巴勒斯坦。當地人稱之為「哈比魯人」,意為「大河那邊來的人」;後因語音演變,遂成「希伯來人」。
公元前1700年左右,希伯來人開始自稱是以色列人。「以色列」是「與神角力」的意思。相傳他們的族祖曾於夜間同神角力,神不能勝,故為之起名以色列。
後來因迦南大旱,以色列人移居埃及。經過四百餘年的寄居奴役生活之後,由部族首領摩西帶領,離開埃及,重返迦南。途中,在西奈沙漠上流浪四十年。在這一期間,摩西代表以色列族眾與耶和華上帝立約,接受上帝授予的「十誡」,尊耶和華為至高唯一神。此乃猶太教的初步奠定。
公元前十三世紀,希伯來人征服了迦南人和其他土著,開始定居迦南。這時,在北方形成了由十個部落組成的以色列王國,南方形成了由兩個部落組成的猶大王國。公元前十一世紀,掃羅在這十二個部落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的王國。第二代君王大衛和第三代君王所羅門前期,是猶太王國的鼎盛時期,所羅門王修築了耶路撒冷城和珍藏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之信物的聖殿,史稱「第一聖殿」。
在所羅門晚期,國勢漸衰;到他死後,王國分裂為二,仍為北方以色列國,南方猶大國。兩國自相殘殺,兩敗俱傷。以色列遂於公元前721年為亞述人所滅,從此消失。
到公元前586年,猶大王國亦亡於新巴比倫人之手。耶路撒冷城破之日,聖殿被毀,上層人士和工匠、文士數萬人被擄至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
流散在外的希伯來人當時被稱為「猶太人」,意為猶大國滅亡後的遺民。起初帶有貶意,後來相沿成習。
在歷時半個世紀的被囚期間,希伯來人中的文士和祭司為保存民族文化傳統,開始撰寫、編錄文獻資料,其中一部分構成了日後《聖經》的主要內容。
公元前538年,波斯人滅新巴比倫,允許希伯來人返回此時已處於波斯人統治下的巴勒斯坦,重建聖殿。希伯來人經過二十年的艱苦努力,重新建成聖殿,史稱「第二聖殿」。
在此期間,希伯來人開始將帶回的文獻加以整理,編為正典。約在公元前400年時,現存《聖經》中的前五卷,即所謂的「摩西五經」首先具備了現在的形式,以「托拉」為名,成為正在形成中的猶太教的最高經典。《聖經》中的其餘部分也分別於公元前200年和公元100年時被編入《聖經》,猶太教從此成為「一本書的宗教」,猶太民族從此成為以一書為樊籬,來規範民族生活,抵禦異族同化的民族;而這本書本身也作為代表,構成了西方文明的兩大基石之一(另一個是古希臘文化)。
一個以後被排斥在主流生活之外達二千五百年的民族,不久就將通過這本書,大大地干預整個人類文化、包括主流文化的進程。
從猶大國滅亡之後,希伯來人一直處於異族統治下。波斯人之後是馬其頓王國,隨後是馬其頓王國分裂後形成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和敘利亞塞琉古王朝。公元前156年到公元前63年之間,希伯來人曾通過「馬加比起義」,獲得一百年的獨立。此後,便落入羅馬人的統治之下。
公元66年,希伯來人進行武裝起義,遭羅馬人鎮壓,第二聖殿於公元69年被毀。公元132年,希伯來人再度起義,於三年後失敗。隨後,羅馬人將希伯來人或殺或賣,餘者全部強行驅逐出巴勒斯坦。至此,希伯來人幾乎全部成為「猶太人」,從此開始漫長的「大流散」:起先散居於歐亞非三洲相鄰處,後來遍及全世界。
在這個歷時將近兩千年的漫長時期內,猶太民族始終處於被歧視的境地,並屢遭迫害,甚至殺戮。其中最為悲慘的莫過於納粹德國的「最後解決」:共有六百萬猶太人死於煤氣室中、或槍口下、或勞役的折磨。
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猶太民族散而不亡,不但極為頑強、令人不可思議地作為一個民族生存下來,並在各個時期、乃至今日,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與其人數不成比例的貢獻。
猶太民族最早確立不具形態的至高唯一神這種宗教的最高級形式,猶太教至今仍是一切宗教中最嚴格的「一神教」。猶太民族的《聖經》直接孕育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基督教的《聖經》就是猶太教《聖經》(即所謂〈舊約〉)與基督徒編錄的〈新約〉之結合;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本身深受猶太教的影響,伊斯蘭教的聖經《可蘭經》在許多方面源自猶太《聖經》。
中世紀基督教哲學的奠基人是猶太人哲學家斐洛,近代西方哲學的開端則始於荷蘭猶太人、大哲學家斯賓諾莎。在近代科學興起之後,猶太人迅速走過了自己的「啟蒙時期」,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創造時代,人才輩出,成果纍纍。
直到今日,各個領域、各門學科中幾乎都有猶太人的身影,其中不乏世界一流人物。僅以諾貝爾獎為例,據統計,從1907年至1970年,猶太人中獲此獎者的比率為世界最高,是世界其餘人口中獲獎者比率的25倍!
猶太民族在喪失地域之後,便有意識地以民族文化為紐帶,借助於典籍和注重學習的傳統,在兩千多年的散居生活中維繫了民族的存在,始終保持著獨特的文化個性與民族個性,文化傳統一以貫之,從未中斷,並於現代民族解放的潮流開始之際,果斷地把握住歷史時機,終於在1948年重建猶太民族的新國家─—以色列。
這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古國復活」之事例!
猶太民族長期居於屈辱地位,卻靠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精明強幹,一再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就;一個被歧視、被侮辱的民族卻同時以「有錢」而聞名於世,由現代開始,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生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猶太人在復國的過程中,更復活了希伯來語。這是人類諸多民族上古語言中唯一復活成功的實例。
以色列人的文盲率為世界最低,僅占百分之五;平均受教育程最高;平均讀書量也為世界最高:十四歲以上的人,平均每個月讀一本書。
以色列的基布茲組織是人類烏托邦理想唯一的現實存在。在其中,生產公有,人人勞動,按勞務分配,甚至孩子也集體居住在一起來養育。
以色列是一個缺油少水的國家,卻成功地征服了沙漠,綠色的田野不斷伸展,5%的農業人口提供了全國所需的95%農產品,還有相當數量出口歐洲,並至今保持著多項農作物單產世界紀錄!
對於一個有著如此災難性的經歷而能如此成功地生存下來、興旺起來的民族,對於一個幾乎在人類一切活動領域中都有不同凡響之貢獻的民族,對於一個在眾多方面都創造了人類前所未有之奇蹟的民族,人們不能不承認她確有智慧,確有不同尋常的大智慧。猶太智慧是人類的一筆大財富。
對於這筆財富,每一個正邁向廿一世紀的國家或民族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加以汲取和利用,以便加速自身的發展。尤其對於與猶太民族同列人類碩果僅存的兩個從未中斷的古老文明,同為早熟的民族,卻以截然不同的存在形式走過大相徑庭的歷史道路,而今又處在不同起跑點上的中華民族來說,更可以從猶太智慧中找到不少可用來補足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內容。猶太智慧與中國智慧的融合,必能生成一種新的、更見智慧的智慧。本書即是為此而作的一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