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臺灣新人類:他們的故事我們的生活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571188898 | |
|
|
|
王派仁 | |
|
|
|
五南 | |
|
|
|
2016年11月25日
| |
|
|
|
93.00 元
| |
|
|
|
HK$ 88.3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9789571188898叢書系列:台灣書房規格:平裝 / 152頁 / 20 x 20 cm / 普通級 台灣書房
|
|
分 類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作為主食的稻米、泡沫茶飲店菜單必有的紅茶,你知道是誰栽種的嗎?
打開水龍頭,便有源源不絕的自來水,這樣方便的設計是怎麼來的呢?
現今許多都市常見的棋盤式規劃呢?
或者是讓生活更加便捷的航空與鐵路?
是哪一位女性突破父權導向,又是哪一位興起臺灣的階級革命?
讓作者來一一述說這些關係習以為常生活事物的不平凡!
洗滌所用的自來水、作為糧食的稻米、造型華麗的傳統廟宇、讓生活更為便捷的縱貫鐵路、公共衛生觀念……這些老臺灣人創造發起的事物,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平日我們並不會特別注意到。作者是在閱讀臺灣本土作家賴和〈無聊的回憶〉一文後,才深覺自己對於臺灣的見識之淺窄,進而對於臺灣的庶民生活興起好奇;雖然這些故事,現今習以為常,但對於過往的臺灣人民,都是劃時代的新生活之象徵,這些學校沒教的歷史,作者希望和讀者一同細細咀嚼,品味古早的臺灣生活。
?
|
|
目 錄
|
序?? 學校沒教的歷史課
臺灣新發現:
陳第與發現臺灣
史溫侯與臺灣博物的發現
池田敏雄與民俗臺灣
藝術新美學:
陳應彬與傳統建築
森山松之助與古典式樣建築
賴和與臺灣新文學
石川欽一郎與西畫
李臨秋與望春風
現代新交通:
婁雲與義渡推動
岑毓英與新式橋梁
劉銘傳與臺灣鐵道
長谷川謹介與縱貫鐵道
飯田豐二與下淡水溪鐵橋
謝文達與飛行
庶民新生活:
馬偕與臺灣醫學
巴爾頓、濱野彌四郎與自來水
張星賢與奧運
王金河與烏腳病
農業新技術:
郭錫?與?公圳
岡田安久次郎與獅子頭圳
臺灣紅茶之父—新井耕吉郎
磯永吉與蓬萊米
破繭新女性:
謝雪紅與階級革命
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
臺灣第一位女詩人陳秀喜
?
|
|
序
|
序
學校沒教的歷史課
一個悶熱、無聊的下午,隨手翻閱架上的書籍,無意間發現賴和的一篇文章—〈無聊的回憶〉。他樸實的筆調、細膩的觀察,從自身對兒時上學的回憶,看到在六十幾年後臺灣才在討論的教育現場問題。當時筆者已年近三十,竟是第一次知道賴和這個人,驚訝於自己對於臺灣了解的窄淺,也哀矜過去所接受教育的偏頗。我們從小到大到,讀過不少歷史,當然主要還是來自於教科書。所以有一段時間,有人質疑我們背過許多中國古人,像是漢武帝、唐玄宗、清世祖,但是卻對蔣渭水、林獻堂還是感到陌生;我們知道蘇東坡、李白這些大文豪,卻對於賴和、楊逵等臺灣本土作家不甚熟悉。
過去一、二十年的臺灣意識受到應有的重視,我們對於那些對於臺灣歷史定位、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慢慢有了更清楚的圖像。但是我們在學校所讀到的,多數還是對臺灣確有重要影響的大人物,但總覺得他們有遙遠的距離感。
反倒是我們每天使用方便的自來水,每餐都會吃上一碗白米飯,或是夏天午後都會去買一杯泡沫紅茶……,這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的事物,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有哪位歷史人物,曾對此做出鉅大的貢獻。除了好奇之外,當然也感念因為他們的付出,才造就了我們今日的便利與享受。所以在這本書中,筆者想要和大家分享庶民生活的歷史故事,以人和事物的組合,帶領讀者去一探究竟。例如被稱為「臺灣紅茶之父」的新井耕吉郎先生;磯永吉先生對蓬萊米的育種與改良;巴爾頓和濱野彌四郎為臺灣自來水奠定良好的基礎……等。
還有不少留存到現在的建築,當時的建築設計者都是一代大師,他們對臺灣建築的基礎與發展都有重大影響,像是陳應彬對廟宇的傳承與創新;總統府、臺北賓館的催生者—森山松之助……。
當然除了一些物質文明的研究改進或發明創造,也有許多人為當時邁入現代化的臺灣與臺灣人,引進了許多新觀念、新思想、新藝術、新文學……,更難得的是能夠身體力行,以實際的行動帶領臺灣人,在精神及思想層面也走進新的時代。臺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在東京上空為文化協會撒傳單的壯舉;第一位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帶動了臺灣的運動風氣;賴和則帶動了所謂臺灣的新文學運動;李林秋所創作的《望春風》,至今仍被傳唱。
此外,有不少人對臺灣開啟了研究的先河,讓我們對這塊生活的土地,有了更完整而清楚的了解—明朝陳第首次的原住民史料紀錄;英國史溫侯的臺灣博物調查;池田敏雄發行的《民俗臺灣》,保留與宣揚臺灣的文化與習俗。
最後還要呈現三位新時代女性的故事,在過去那樣父權導向、男性中心的社會,他們能夠突破傳統女性角色的束縛,宛如破繭而出的蝴蝶,飛舞新女性堅毅而多彩的圖像。行筆至此,賴和〈無聊的回憶〉中有一段發人省思的話—「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處併論的喲。」讓筆者那個多年前的下午不再悶熱,也不再無聊。
筆者希望這本書也能讓讀者的午後不再悶熱,閱讀歷史不再無聊。
?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