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多年前,在一九二四年時,安妮最先是以連環漫畫《小孤兒安妮》(Little Orphan Annie)年僅十一歲的女主角之姿,出現在世人面前。印地安納州出身的漫畫家兼作家哈羅德.格雷所創造的《小孤兒安妮》甫問世,便在全美連環漫畫迷間大肆流行,並連續四十八年不間斷地出現在國內各大報紙版面上。當我發現自己深陷其中時,是在一九七二年,大概是在閱讀本書的各位讀者尚未出生、一個連做夢也無法想像的年代。
之所以說「深陷其中」,其實是我的一個朋友——百老匯音樂劇作詞家兼劇場導演的馬丁.查寧,邀我一起將《小孤兒安妮》打造成音樂劇,也就是他作詞、我撰寫劇本,他的另一個朋友,曾獲東尼獎最佳作曲獎的查爾斯.史特勞斯負責譜曲。當時,我為各種週刊雜誌撰寫短漫故事及文章,特別是《紐約客》雜誌;雖然我的人生基本上對戲劇有股狂熱,但我從未從事過劇本創作,所以我特別興奮,卻也對撰寫腳本這件事感到焦慮不已。我們很快就決定將音樂劇名稱簡短命名為《安妮》,而非《小孤兒安妮》。
在這裡,我想向讀者們解釋音樂劇所謂的「腳本」(也叫做唱本),與各位正準備閱讀的這本小說不同,不屬於真正的書,而是劇本;換句話說,劇本是以口語對話完整描述整齣音樂劇的故事情節,在每一場插入歌舞的地方,會以空格加以區隔,就好似葡萄乾麵包上的葡萄乾。答應幫忙撰寫《安妮》的腳本後,我先去了《紐約每日新聞》的檔案室,其辦公室位於東四十二街上,自開報初期便刊有《小孤兒安妮》的漫畫專欄。我連續好幾天,花了數小時,將四十八年份平日為黑白印刷、週日則是全彩的連環漫畫看完。結果你猜怎麼了?在所有年份的《小孤兒安妮》漫畫中,根本找不到連貫的中心故事可用來改編百老匯音樂劇,實在是叫人洩氣。我找了我的合作夥伴馬丁及查爾斯討論,告訴他們,我只找到三個可用於音樂劇的角色——這個世上最可憐的女孩、最有錢的富人和一隻名為沙狄的狗;總之,我告訴他們,我得自己捏造故事情節,而我的確這麼做了。
首先,我決定把故事的場景設在紐約,這點和漫畫有所差異,原因是我們三人皆為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對這個城市最為熟悉。一九七二年,我開始著手撰寫安妮的故事,當時的總統是尼克森,整個國家深陷不得人心的越戰泥淖中,大家都對聯邦政府無心推動人民社會福利這件事頗有同感。由於心繫當時的國家發展,我毅然決然地把《安妮》推回這個國家另一個深陷危機的時期——一九三三年的經濟大恐慌,正值小羅斯福首次坐上總統大位之時,我甚至安排小羅斯福在劇中出飾一角。
雖說音樂劇的地點和時間設定好了,但故事的走向又該如何發展呢?我一直非常喜歡十九世紀一位才華洋溢的英國作家——狄更斯,他著有許多經典小說,像是《孤雛淚》(Oliver Twist)、《塊肉餘生錄》(David Copperfield)、《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及《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這裡僅列出他幾本充滿娛樂又令人心碎的著作。其作品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想到身處窮困環境、遭到殘酷虐待的安妮,正是狄更斯書中角色二十世紀的美國翻版,我可將《安妮》的故事塑造成狄更斯風格的作品。尤其狄更斯身為說故事大師,我發現他的每個作品開頭總埋有伏筆,並安排謎底在書的最後章節揭曉,那我又該埋下怎樣的伏筆呢?一名兩個月大的女嬰安妮遭棄在孤兒院的門階上,脖子上戴著一條銀製的項墜,包毯上別著一張未署名的字條,上面寫著:「請好好照顧我們的小寶寶,她的名字叫安妮,我們很愛很愛她。她在十月二十八日出生,我們會很快來接她。她脖子上戴著一條只有一半的項墜,我們則留有另外一半,如此一來,當我們來接她的時候,你就會曉得她是我們的寶寶。」這就是我在《安妮》故事開頭所埋下的伏筆。是誰將她棄置在孤兒院的門前?正如她長大後深信的,是她的父母嗎?但他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來接她?會是安妮在揭幕曲中所唱的那樣,「也許很遠,也許很近」?我們在音樂劇中第一次見到安妮時,距她被棄置在孤兒院門前已十一年過去了,她認為她的父母不會出現,並決定離開孤兒院前往尋找他們。安妮外出尋找她那未曾謀面的親生父母,和最後的謎底揭曉,形成了整個劇本和這本書的情節架構。
我一完成劇本的初稿,便拿給馬丁和查爾斯看,見到他們都對初稿感到滿意,讓我很高興;然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劇本太長了,整齣劇長達三個半小時,因一齣音樂劇的最佳長度通常為兩個多鐘頭。於是我著手刪減了好幾幕,使整齣音樂劇縮短成適合長度。《安妮》在一九七七年春季於百老匯展開公演,我很高興向各位讀者報告,那次演出獲得空前的成功,《安妮》獲頒東尼獎年度最佳音樂劇及其他六個獎項,包括我自己也有幸獲得最佳編劇的殊榮。自從一九七七年首演後,音樂劇《安妮》不只在美國演出,甚至進行世界巡迴。儘管如此,我依然對初稿刪剪掉的劇情念念不忘,直到有一天,我對自己說:「有了,我想到了!」狄更斯能創作出一本關於孤兒奧利佛.崔斯特的書,我又何嘗不能寫出一本以孤兒安妮為主角的小說,包括先前被迫刪減的情節,以敘事的方式完整呈現。這是《安妮》這個好幾年前便構思出的故事,第一次以完整的面貌示人!若讀者們已觀賞過《安妮》的音樂劇,或以音樂劇為雛型的電影版本,各位對安妮的故事仍所知甚少。現在,各位在翻開第一章開始閱讀時,希望你們能像我享受創作這個故事般樂在其中。翻頁吧!
?
湯瑪斯.米漢
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