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鬼的書生》出版以後,許多小朋友都看得哈哈笑,大呼夠刺激。可是我發現要讓小朋友真的都不怕鬼,還是有點困難。有一個小朋友說,他怎麼也想不透,自己明明是個「平時不做虧心事」的人,明明膽子大得可以坐好幾趟「自由落體」,可是一提到「鬼」,還是全身「毛毛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大部分的家庭,都遵守著孔夫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教訓,很少和小孩討論鬼怪。如果有哪個好奇寶寶一直追問:「到底什麼是鬼呀?」一定會挨一頓訓:「你好好的做自己的事就好了,別老是想那些希奇古怪的東西。」
不過,我告訴你,大學問家紀曉嵐可不是這樣的,他在活了六十多年,看遍人世滄桑:花了十三年帶領四干多名讀書人編纂了《四庫全書》之後,忽然改變了大半輩子遵守﹁不語怪力亂神﹂古訓的態度,為了《閱微草堂筆記》,記下一個又一個﹁怪力亂神﹂的傳奇故事。《閱微草堂筆記》裡的故事都沒有長篇大論的說理,但是聽過的人,卻可以從中體會如何拿捏待人處事的分寸。
這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為什麼具有這麼強大的說服力呢?相信看過《不怕鬼的書生》之後,你已略知一二。
再多給小朋友介紹一些紀曉嵐寫的鬼故事,給小朋友再打一劑「強心針」;這就是我努力寫《見鬼不怪鬼》的原因。
其實「鬼」這個字並不嚇人,讓人不舒服的是大家都認為,「死掉的人」會變成鬼!死亡?一個多麼難以解釋的字眼,無論從報章上看到的災難消息,或是腦中年長親人去世的印象,甚至不小心把一整盒蠶寶寶養死了都是不愉快的經驗。
因為「死亡」是令人傷心不快樂的,死掉的人才會變成「鬼」,而「鬼」又是人們無法觸摸,無法溝通的,這種「神秘」與「未知」令人害怕,大家只好敬而速之了!
可是,人都會死,我們莫能永遠逃避,不認真的來面對「死亡」的問題嗎?如何來面對心愛的寵物走失、心愛的玩具壞掉種種悲傷的感受呢?
許多小讀者莫名的就將一切怪現象歸咎於鬼,因而對鬼心生恐懼。其實如果能更細心的觀察,或許會發覺到那淒涼的怪聲,只是風吹進了窄小的窗縫;那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怪事,只是有人惡作劇;剛才以為其的看到了鬼,其實只是一時眼花了。懂得冷靜下來,克服「怕鬼」的情緒,也會慢慢有勇氣面對任何讓自己害怕畏懼的事物。
這本《見鬼不怪鬼》也延續第一本書的精神,協助小讀者,在精采的故事情節中,為自己搭一座跨過恐懼的橋。希望小讀者能體會到,無論有多少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只要我們認真的扮好自己的角色,就能心安理得不生恐懼。
最大的力量,來自內心深處的善意,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讀完這兩本書以後,希望小讀者可以很「理性」的,很「理直氣壯」的說:「我真其的不怕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