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詩經

詩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70595
朱熹
商周出版
2016年11月10日
300.00  元
HK$ 255  






ISBN:9789864770595
  • 叢書系列:中文可以更好
  • 規格:精裝 / 118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中文可以更好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經史子集

















      流轉三千年時光,與最美的文字相遇!

      一本結合中國文學中至美與純粹等元素而成的詩篇總集,

      對於美的感受、體悟與理解,就從讀《詩》開始。

      





    專文導讀



    《詩經》──一部和中國人息息相關的經典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呂珍玉教授 




      相信很多人都有整理祖先遺物的經驗,面對自己的先人走了,他所留下來的東西,哪些該留?哪些不該留?確實是很掙扎。若是幾件髒破衣褲,大概會不假思索隨手丟棄;也有一些用品,一時無法決定去留,收藏起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不知不覺就消失不見了。能夠被後代子孫珍藏千年,而且隨時拿出來觀看、把玩的,那一定是意義重大,具有相當價值的東西。《詩經》就是三千年前周代祖先留給我們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經過漢、唐、宋、明、清以來,歷代先人不斷的詮釋注解,在它上面又賦予各種不同的面貌,積累著厚重的《詩經》解釋學,使得今天我們要瞭解《詩經》變得有些沉重。不過那是專家的事,一般人也可以放下那些厚重的知識,脫下層層的禮服,穿著輕便優游其中,純從文字上玩味詩意,揣摩先人寶典中的密碼。



      《詩經》位居五經的第一部,除了時代最早之外,應是它的內容博大精深,普遍影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文學表現、生命形態,是一部和中國人關係最為密切的經典。早在孔子時代,他就經常勉勵弟子要多讀《詩》,因為讀《詩》可以使人應對進退得宜,性情溫柔敦厚,增長對大自然萬物的認識。他的話至今仍然有效,因為《詩經》是一部永遠不會過時的經典,歷久彌新,每次讀它都會有不同感受,而且不論任何人都可以從中攫取有用的東西,沉浸在它無窮的魅力中而受到感動。



      《詩經》分為風、雅、頌,共三○五篇。產生時代自紀元前一一○○年至六○○年,前後約五百年之久。其跨越地理位置包括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安徽、湖北北部等廣大的黃河流域。作者有平民、貴族,最後由太師蒐集整理,加以配樂編訂而成。其內容相當豐富,全面反映周族歷史政治、宗廟祭祀、農業生產、征戍行役、愛情婚姻、生離死別、憂患不安等生活現實。詩人以賦、比、興及多樣的修辭技巧寫作,開啟我國文學比興抒情傳統,後代文學多從中汲取語言和情感抒發方式。就像是基因一樣,慢慢積澱在所有中國人的血液中,經過幾千年不斷踵事增華,提供文學寫作豐厚養分。



      今日生活步調快速,各種新知識、新訊息每天蜂湧而來,人們消耗許多精力,疲於應付這些大量又瞬息萬變的資訊,心靈浮躁不安,找不到可以依託的普世價值標準。此時不妨放慢腳步,品味思考經典的現代意義。譬如說你一直追求理想,但總是遙不可及,〈秦風•蒹葭〉的詩人彷彿知道你的心事,早就為你寫下: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洄從之,道阻且長;?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這伊人誰都想追求,先是逆著水流,受盡艱辛去找,沒找著;然後又順著水流去找,很幸運的看見了她,可是仍隔著道河水,無法接近她。這就是人生追求各種理想的寫照,上窮碧落下黃泉,雖九死其猶未悔,只有尋覓、追求才能更接近它,〈蒹葭〉詩人或許在暗喻普世存在的意義。



      又譬如你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此時不妨讀一下〈小雅•無將大車〉:



      無將大車,祇自塵兮。無思百憂,祇自?兮。

      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

      無將大車,維塵雝兮。無思百憂,祇自重兮。



      力量不夠的人,不要推動大車,推動大車只會揚起灰塵,搞得自己灰頭土臉;遇到事情,也千萬不要憂慮,過於憂慮只會使人病倒。看,這詩寫得多實在,不正是聖嚴法師說的「面對它、接受他、處理它、放下它」嗎?中國人精神上偏於憂患深思,詩人在這裡也不忘提醒豁達放下的必要。



      還有,你應該有和人相約的經驗吧?如果等了又等仍不見人影,你會怎麼做?〈陳風•東門之楊〉就是寫這種情景:



      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昏以為期,明星晢晢。



      說好傍晚在東門外那棵大楊樹下見面的,但是到了星星出來還不見人影,他到底是怎樣了?我要不要等下去?萬籟俱寂的夜晚,望著滿天星斗,涼風徐徐吹來,樹葉在月色中舞動。詩人沒有多作任何細節書寫,也沒有交代最後結局,留下很多情感空間讓讀者去填補。或許候人不至的焦躁,在轉換心情後,展現各種不同的結局。



      還有你是否不喜歡政客的虛假嘴臉,期望有一位反躬自省的領導人?〈周頌•敬之〉詩人為我們塑造一位典範國君: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貴為周天子尚且謙虛自己不聰明、能力不夠,希望透過不斷學習來彌補不足,尊敬天命,行事順天應人,這樣敬謹謙懷的態度,是今日政治家在權力迷惑下,最為缺乏的內省。



      上述這些還不是《詩經》最了不起的貢獻,值得一提的是,《詩經》在寫作上開創興法。「興」簡單來說就是物感,將大自然萬物視為與人同體,於是在書寫人的感情時,藝術外化為大自然萬物,婉轉的透過對物的感覺,來曲折傳達自己的情感。於是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外在景物的興衰和人的悲喜合一。由物及人,景情交融。試看〈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姑娘未必是春天出嫁,但詩人也可以拿春天桃樹茂盛繁花燦爛,來比喻她正值花樣年華,用結實累累來祝福她未來多子多孫,以開枝散葉來祝福她能興旺夫家。不直接寫出嫁女子,而是拿桃樹開花、結果、長葉的生命歷程來取譬她,人的生命歷程和樹木同體而觀。



      這樣的思維形式根深蒂固影響著我們,感覺萬物和人一樣有情有德。中國人出生年都有所屬生肖動物,每個人通常不自覺取那動物優長為自己的性格特點,這種認知方式,也是由《詩經》開啟的。



      以上只是隨手拈來例子,可見《詩經》和我們的思維、情感密不可分。如果你讀過它,詩中印象會使你感到無比親切,累積內化為你為人處世的風格、性情展現的狀態。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脫口而出一些成語,像是「鳩佔鵲巢」、「瓜瓞綿綿」、「兄弟鬩牆」、「愛莫助之」、「不忮不求」等等,這些蘊意豐富的成語全都出自《詩經》。又不論你的職業是什麼?在《詩經》中,幾乎都有相關的敘寫,像〈甘棠〉寫政治人物;〈皇皇者華〉寫使臣;〈東山〉、〈采薇〉寫軍人;〈斯干〉寫建築;〈大田〉、〈無羊〉寫農牧;〈叔于田〉、〈大叔于田〉寫田獵;〈君子偕老〉寫服飾;〈簡兮〉寫舞人;〈伐檀〉、〈碩鼠〉寫稅收……其涉及層面廣闊,可說當時百姓的生活實錄,很容易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然而今日的讀者,首先就被詩中艱澀的語言打敗,認為它是一本看不懂的「有字天書」。其實面對古典文獻語言,可以藉助註解、翻譯去理解。商周出版社這本《詩經》中有白話語譯、疑難字詞註釋和歷代註家學者的評析、眉批,包羅內容豐富,已替不同需要讀者搭好便橋,引領大家進入《詩經》的璀燦園地,任憑個人喜好採摘花果。經典原本就是鼓勵開放思考,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




    其 他 著 作
    1. 孟子:廣解四書之二(附:大學•中庸)
    2. 論語:廣解四書之一
    3. 周易本義
    4. 詩經集傳
    5. Pocket Guide to Colorectal Cancer
    6. 詩集傳
    7. 四書集註
    8. 【全圖解】讀懂易經大智慧:易學大師朱熹精解
    9. 白話新解詩經
    10. 監本詩經
    11. 朱子百家【近思錄】新解
    12. 周易本義
    13. 四書章句集注
    14. 圖解朱熹解易大全
    15. 四書章句集註【新版】
    16. 四書(2版)
    17. 四書集注 (全本)
    18. 書經集傳.詩經集傳
    19. 近思錄集解.北溪字義
    20. 論語集注補正述疏等2種
    21. 周易本義表解[新排版本]
    22. 四書
    23. 四書集注(二版)
    24. 四書
    25. 近思錄
    26. 四書集注
    27. 四書集註(仿古字版)
    28. 四書章句集注
    29. 四書集註
    30. 詩經集註
    31. 論語集注補正述疏等2種(精一冊)
    32. 易程傳•易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