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石室之死亡(簽名版)

石室之死亡(簽名版)
9780010733969
洛夫
聯合文學
2016年11月04日
100.00  元
HK$ 95  





ISBN:0010733960
  •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聯合文叢


  • 文學小說 > > 華文現代詩











    洛夫代表作,以詩藝的反叛和革新,面對生死之題的史詩





    ※ 新版小序

    ※ 自序�詩人之鏡

    〈石室之死亡〉 全詩:一至六十四節

    ※ 後記�石室之死亡再探索

    ※ 附錄�論洛夫詩的生死觀——以《石室之死亡》、《漂木》為主兼及其他 � 曾進豐



    ?





    新版小序



      《石室之死亡》一詩是一九五九年金?砲戰期間我在金門一間石室(坑道)中醞釀並開始創作的,後來有人稱這首詩是詩神與死神交戰的史詩。可是,當時的我確實是處於一種極度混沌、迷惑、焦慮不安的心態。在炮火轟擊下,在死亡的威脅下,我當時卻有著最佳的寫作狀態,結果死神落荒而逃,詩人仍在,《石室之死亡》仍在,而且它的生命力越來越強韌,歷經五十七年批評風雨的黯淡歲月,卻老而彌堅,台灣稱之為最耐讀的一個詩歌文本,中國大陸則視為詩壇一個繞不開的議題。也許由於某種內在的聯繫,《石室之死亡》的意義和價值因《漂木》的問世而高漲。



      那麼,《石室之死亡》的意義與價值究竟何在?當年創作時並無清晰的概念,事隔數十年的滄桑嬗遞,對過去想不明白的事,現在似乎頓然開悟。關於《石》詩的意義可作兩點闡釋:其一,開始投入《石》詩創作時,初涉超現實主義,不明究竟,卻為它那非埋性而又詭異玄妙的表現手法所蠱惑,其思維方式就是無思維,語言結構都由人的潛意識來操控,它別無好處,卻有助於我掌握了史無前例的詩的原創性。《石》詩問世後,有人貶為無比的艱澀,距離語言規範太遠,讀不懂,但也有人譽為詩歌藝術史上一次大突破,一次大革命。不料歷經數十年多次風格的變化;迄今仍有人認為「洛夫是一位難懂的詩人」。但也有人直指我是影響台灣數代的詩人,其實這二種說法都言過其實。《石》詩在藝術表現上的原創性,這點我倒是可以欣然承認,其原創性主要在於意象陌生化的特殊處理。如果說詩中蘊含有某種人生體驗和哲思,它不是說出來的,不是以論述方式表達的,而是以具體而鮮活的意象呈現出來的。



      讀者總在埋怨,讀《石》詩有障礙,讀不進去,我能理解,因為《石》詩的內容包含戰爭,死亡,情慾三大母題,尤其是死亡,如以寫實手法,理性的邏輯,明朗的散文形式來寫,是不可能表達對死亡的體驗;死亡是不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只能採用非理性的內在語式來寫那不講理的戰爭,死亡和情慾。



      其二,《石》詩創作的時代背景是戰亂,以及戰亂引起的人生大變局,可以說它就是那個時代的悲劇經驗和悲劇精神的反射。一九四九年,一大批知識青年背井離鄉來到台灣,我稱之為「我的第一度流放」。我們被迫割斷了血脈的母體和文化的母體,內心不時激起被遺棄被放逐的悲情。當時來台的每位年輕詩人無不認為此生再也無望回去自己的家園,何異於一群流浪之犬?精神的苦悶難以言宣,寫詩便成了唯一的宣洩管道。於是探索內心苦悶之源,求得精神壓力的紓解,希望通過一種特殊的創作方式來建立存在的信心,並以此來「修補心靈嚴重的內傷」(見拙作《石室之死亡》再探索),便成為七、八?年代一群台灣詩人的實際處境,也正是《石》詩創作的重大意義之所在。



      《石室之死亡》是一場夢魘,一個難以置信的傳說,一幕「人生無常,宿命無奈」的悲劇,一條沒有十字架的自贖之路,它是對抗死亡唯一的方式。



      請讓我卑微地說:不懂就讓它去不懂吧!


    洛夫

    2015.12.30於台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