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
九份是我的故鄉,是一處青山綠水、風光明媚的好地方,也被稱為「小上海」,早期九份在日據時代,為金礦的出產地,與金瓜石齊名,當時因為挖採金礦,有很多礦工在九份居住。一到晚上,夜夜笙歌、酒歌儷影,男女跳舞歡樂,好不熱鬧,從遠方的海上就看得到一片燈火通明,所以被稱為「小上海」。
我年幼時家境不好,常常是有一餐沒一餐的,國小還未畢業就到台北大都會討生活,從學徒當起。因為認真勤奮被老闆賞識而當上業務員,後來又轉業改賣玩具。當時的塑膠燈籠,一個個吊掛在店門前讓遊客觀賞,但是一到天黑,就沒法讓遊客看見紅燈籠高高掛了,這一來,促動我的研究心,靈機一動,建議老闆在燈籠裡放一粒小燈泡,用電線連起來,開關一開,紅色燈籠內發出的燈光照亮整個街道,比白天更漂亮,更引人遐思,為玩具店老闆賺進了鈔票,後來自己也開店當起老闆。
等兵單的時候,又學會燙衣服的技術,俗話說,「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當兵時,又因相貌老實,讓岳母相中,而娶了牽手。成家立業後被房東逼迫搬家,想買房子卻沒錢,這時需錢急用,才知沒錢的痛苦。後來利用姑媽給我的十三元當創業經費,從跑水貨開始,賣起舶來品,因當時顧客看我忠厚老實,挺我這個創業的年輕人,客人源源不絕。最後,在台塑公司王永在夫人一句話提醒之下,決定到日本做生意,但是當時我連一句日本話都不會講,也看不懂日文,所以花錢請老師教日語,學好日文後,才放膽到日本做生意,更開了一家國際貿易公司。
然而我在因緣際會之下,到了美國開餐館,但是當時我連打蛋都不會,在細心研究學習廚藝之後,才將幾乎要跑光的老客戶留住,又恢復接收前餐廳高朋滿座的景象,工作之餘又去成人學校學英文對話,那時要學英文又要照顧食客,真是兩頭燒啊!後來我賣掉美國的住家和餐館,來到加拿大經商和定居。在有落葉歸根的想法時,我回到台灣了,在二○○○年皈依聖嚴師父,如今在法鼓山當志工服務大眾。
撰寫這本回憶錄的因緣,是要讓大家了解到我刻苦的一生,就像「潛龍在淵」,而後,「飛龍在天」翻雲覆雨的精神,過海到日本、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經商做生意和定居。
試問,一名國小未畢業的平凡之輩,英、日語言不通,有多少人能像我有這樣的勇氣及膽量,飄洋過海到外國做生意?寫下這一段經歷,是要鼓勵大家要有勇氣、有膽量,不怕人生的挫折和苦難。
在此與大家共勉之!
?
林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