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9789862355442
唐納•波瑟羅
鍾沛君
臉譜
2016年11月12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9862355442
  • 叢書系列:科普漫遊
  • 規格:平裝 / 464頁 / 25k正
    科普漫遊


  •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演化/遺傳

















    25種關鍵化石看盡地球生命演化重要里程碑

    最驚心動魄的生命奇蹟,最扎實有趣的科學探險





    第一章:浮渣的星球

    最早的化石:隱藻



    第二章:埃迪卡拉花園

    最早的多細胞生命:加尼亞蟲



    第三章:小殼化石群

    最早的有殼生物:勞德管蟲



    第四章:噢,給我一個家,當三葉蟲遍存

    最早的大型有殼動物:小油櫛蟲



    第五章:這是蠕蟲還是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的起源 :怪誕蟲



    第六章:這是蠕蟲還是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的起源 :古笠螺



    第七章:自海中成長

    陸生植物的起源:頂囊蕨



    第八章:魚的故事

    脊椎動物的起源:海口魚



    第九章:超級大嘴

    最大的魚:巨牙鯊



    第十章:脫困水域的魚

    兩棲動物的起源:提塔利克魚



    第十一章:「蛙螈」

    青蛙的起源:老青蛙



    第十二章:只有腹甲的烏龜

    烏龜的起源:半甲齒龜



    第十三章:行走的蛇

    蛇的起源:哈氏蛇



    第十四章:魚龍之王

    最大的海棲爬行動物:秀尼魚龍



    第十五章:海中的恐怖巨怪

    巨大的海棲怪物:克柔龍



    第十六章:肉食巨怪

    最大的掠食者:南方巨獸龍



    第十七章:陸棲巨無霸

    最大的陸棲動物:迷惑龍



    第十八章:石中羽毛

    最早的鳥類:始祖鳥



    第十九章:還算不上真正哺乳動物

    哺乳動物的起源:三尖叉齒獸



    第二十章:走入水中

    鯨豚類的起源:步鯨



    第二十一章:行走的海牛

    海牛的起源:步海牛



    第二十二章:曙馬

    馬的起源:始祖馬



    第二十三章:巨型犀

    最大的陸棲哺乳動物:副巨犀



    第二十四章:猿的倒影?

    最古老的人類化石:沙赫猿人



    第二十五章:露西在綴滿鑽石的天空

    最古老人類的骨骸:阿法南猿



    附錄 自然歷史博物館推薦名單





    推薦序?? ?



    化石不語—─生命永恆的記憶




      化石,是「遠古」生命的遺體、遺痕或遺跡。遠古,是指以「百萬年」為單位,所量度的幽冥年代 (Deep Time)。這裡,我們將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時間尺度︰一,是人類生命的經驗所認知的,我們較為熟悉的「生態時間」——以「年」為單位,世代承傳、王朝遞變,五百年始有王者興。二,是我們較難捕捉、拿捏的「地質時間」——以「百萬年」(Ma)為單位,那是量度我們棲居的這顆藍色星球,和依附其間的芸芸眾生。生命啟始、萌芽於大約三千四百六十五「百萬年」前(也就是,近三十五億年前),註記在澳洲西部,所稱「頂角燧石」(Apex Chert)中的一群氰細菌化石群 (cyanobacteria)。化石,正是隱身在岩石膠囊裡的遠古生命;是生命演化劇碼的影像定格。化石不語,牠們是生命永恆的記憶!



      化石─演化─博物館,是三位一體的鼎足三立。一座精緻、典範的自然史博物館,以擁有傲人的化石典藏,以遂行研究、展示與教育的三大功能。而「化石研究」的學科,是一門古老的行業,稱為「古生物學」(Paleontology)——溯源自哲人亞里斯多德的年代,他深信「所有生命可能瞬間、同時自岩石、泥土,或者『生命種子』中迸發出現;而化石呢,卻是這種作用、歷程中不完美、失敗的案例……。」多麼有趣的概念!它與時推演,歷經十六世紀的達文西、十七世紀的啟蒙年代;十九世紀達爾文「演化理論」的挑戰。而今「古生物學」天蠶三變,與地質學、現生生物學結合,成為嶄新的「化石生物學」(Paleobiology),為「演化」的核心�終極概念而服務。書案上,三本精裝的原文書,貼切地詮釋這個聯結。



      第一本大書,是我多年前為研究所學子們講述「化石與演化」這門課的重要教材——《演化︰化石怎麼說?為什麼有所謂!》(Evolution : What Fossils Say and Why it Matters)。作者正是本書的同一人,唐納•波瑟羅。精裝本封面,引用了化石記錄中的「蒙娜麗莎」——典藏於德國柏林,漢堡博物館(Humboldt Museum)的始祖鳥經典化石,令人驚艷!純然引用化石紀錄,詮釋生命演化的關鍵事件,波瑟羅教授並非首開先河,卻是其中佼佼者。全書分為兩部分︰一是「演化與化石紀錄」篇。抽絲剝繭的五章節,依序講述——科學的本質、科學創生論、化石記錄、演化論之演化,與分類系統學與演化論。這就為後續篇章布妥了舞臺,拉開了序幕!第二篇「演化?化石說是的!」像是專業學術的宣教士,作者循循善誘,在接續的十章節中,依序生命演化的關鍵事件,提呈了近一個世紀以來,古生物學者如何揭密、如何打開探不可測的視窗——生命之起源;寒武紀「大爆發」;演化之無脊椎的驚異;魚的故事;登陸記實;登陸又復下海;羊膜動物群;恐龍的演化與飛翔;哺乳動物群的爆發;專橫霸道與噴水孔;與最後一章猿之回響。每一章節,都引述了最新研究的重要成果,溯源於那一群斷簡殘片的關鍵化石所揭露的蛛絲馬跡。波瑟羅教授作為左手寫論文、右手寫科普的高手,在學術生涯中,除了超過二百五十篇科學論文,三十本以上科普專著的大咖,他更專注於北美洲偽科學�創生論的議題,不遺餘力地護衛著演化論的大旗,鼓吹關注全球暖化�熱化的氣候議題,無異中古世紀的宣教士、苦行僧。因而,在本書最後一章節,他撰寫了「為什麼它有所謂?」嚴厲批評「以上帝之名的欺詐,警告最新結合科技所謂『智能設計運動』」,那正是反科學的最新變身!



      第二本大書,是我二○一四年走訪美東史密森自然史博物館帶回來的《一百件化石譜寫生命歷史的故事》(A History of Life in 100 fossils)。兩位古生物學家,來自倫敦大英博物館群中的「自然史博物館」的保羅•泰勒(Paul D. Taylor)博士,與駐守巴拿馬的「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的亞倫•奧戴(Aaron O’dea)博士攜手合作,引用全球兩間博物館引領群倫的傲人收藏資源,揀選了百件化石——既非最美艷、亦非保存最完整;既非最碩大震撼,亦非最精緻吸睛。再次,它們是為「演化」作見證。依照地質時間的序列——前寒武時期、古生代、中生代與新生代。書中明確提出︰生命歷史,是註記在岩石中,更嚴謹地說,註記在保存有化石的沉積岩石中。而化石,就是過往幽冥時光的見證!這也正是在過去二個世紀,科學家們苦心探索,認知到的——形塑生命演化故事的自然篇章。



      第三本大書,就是這本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在二○一五年推出的《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前有「史密森叢書」的一百件精選化石嶄露頭角,讀者們記憶猶新、津津樂道之餘,波瑟羅如何布局?為什麼是二十五件(組)化石?就讓人格外好奇。本書編寫成二十五章,一物一章節,亦是以傳統地質時間序列排比︰從前寒武時期到全新世的人類曙光(露西,阿法南方古猿)。波瑟羅明言,在化石的茫茫大海中,揀二十五件的選擇因子是︰(1)代表演化中重要的里程碑。「演化」,再度成為眾家關注的關鍵詞;(2)生命可達到的極至——最大、最重、最長……。碩大,即是美的召喚與驚艷;(3)相對完整的保存與歷經詳細研究的化石(組)——確保引申的演化推論是可信賴的;以及(4)最終,傾向作者個人偏好與著迷的恐龍與脊椎動物化石群。有趣的是,在二十五件�組的精選中,其中十五件與「史密森叢書」的百件化石相同(占了百分之六十的相似性!)。



      前陣子,為隱身基隆港邊的「達爾文博物館」精彩的館藏造像,打算撰寫一本化石圖錄專書。臺灣,不似歐美、亦不及亞洲的中國大陸或者日本,缺失驚艷化石的土壤滋養。那是源於臺灣為最新造山運動隆升的島嶼,位於「西太平洋火環」的火山帶、地震帶上,所有近四千萬年之前的岩層,都飽受到溫度、壓力的蹂躪而變形並且變質。西方孩子們一講到化石——三葉蟲、菊石、恐龍與猛?象、劍齒虎,耳熟能詳,朗朗上口。我為達爾文博物館的專書,擬定了書名《化石之美》。化石之美,美在︰造型之美,亙古之美,與演化之美。這正是我擬訂撰寫的三個篇章。引用直觀的、造型之驚艷作為誘餌;引入億萬年亙古幽冥的未知世界,史前生命如是讓人驚異;進而牽成讀者們「渡橋」——從「看熱鬧」橋那邊,進入到「觀門道」橋這邊的生命演化世界。根據國際古生物協會(一九九五年再版)的《化石生物學︰整合全域觀》大書,羅列了生命演化的十二大關鍵事件︰生命的起源;前寒武時期的原核生物(細菌等);前寒武時期的後生動物群(伊迪卡拉花園);硬殼的起源;寒武紀大爆發事件;持續演化的動物群;海相環境的多樣性;登陸;上天�飛翔;開花——被子植物;草原的發育與食草動物群;與人總科——我們的搖籃。波瑟羅精挑細選的二十五件(組)化石,闡述生命演化的故事,涵蓋了上述「十二大」之中的九個關鍵事件。



      作為化石的門外漢,又是演化論的茫然者,一般讀者們如何去捧讀這本有趣的書呢?試著從恐龍家族開始吧(第十六至十八章)。恐龍(包括鳥類群),永遠是人們的恩寵與最愛!阿根廷、北非,與戈壁是狩獵恐龍的最後幾塊處女地。這本書,未能觸及中國近三十年來「帶羽毛」恐龍群,與最初始鳥類起源的世紀大發掘與重大發現,是非常可惜的疏漏!再接著,讀者或許可以去追尋人類(我們!)的遠古足跡吧(最後二章)。非洲是人類起源的搖籃。出走非洲,「智人」驚人地遍布全球的每一處棲境,是近四百萬至五百萬年最迷人的劇碼(你如果有幸讀過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人類學部門研究員伊恩•塔特索爾[Ian Tattersall]的專著,《人類的流離漂泊之旅——四百萬年的人類演化歷程》,或許就能感受到我們遠祖的長途跋涉,何其不易!)。我這裡似乎暗示了,這本書二十五個化石,二十五個章節,是各自獨立的樂章,以時間軸依序排比、串聯,或許構成了美妙的交響樂、舞臺劇。在更為迷人、壯闊的演化劇碼隱然若現,編織、譜寫三十八億年生命演化的歷程,化石——這些過往生命的遺體、遺痕與遺跡,充其量就是那場大戲的目擊者、見證人了!為了豐富我們生命的內涵與品味,我樂於推薦這本有趣的化石與演化大書。


    延年於冥古書齋 中元時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