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圖解課程發展與設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88355
敬世龍
五南
2016年10月25日
93.00 元
HK$ 88.3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1188355
叢書系列:
圖解系列
規格:平裝 / 20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圖解系列
分
類
親子教養
>
教育現場
>
十二年國教
>
課程/教學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勇闖媒體識讀樂園:表意權.敘事素養與思辨
夢的實踐3:MAPS種子教師教學現場紀實
為深度學習而教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
法之呼吸:律師姐姐的法律下午茶
內
容
簡
介
課程發展與設計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專業與永續的核心。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長、主任與教師更應具備課程發展與設計的理論知識,並輔以落實在教學層面貫徹的執行力,才能開創出具生命力的課程方案與教學內容,以促進學生學習關鍵素養而能永續傳承卓越優質的教育薪火。
本書的結構與編排係符合當代圖像思考與學習的需求,將文字內容加以重新整理安排,並利用學習的原理,將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內容加以圖像化、表格化,一頁文字及一頁圖表的搭配,促進閱讀者閱讀興趣,並輔以一頁重點文字摘述,也引導閱讀者文字閱讀能力,最後提供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實務案例,提供實務參酌。
?
目
錄
第一章 課程的理念與內涵
第二章 課程發展與設計的意涵與派典
第三章 課程設計模式
第四章 課程組織與選擇
第五章 課程實施與評鑑
第六章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
第七章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意涵.實施與應用
第八章 課程領導
第九章 課程結構與課程意義
第十章 課程探究形式與研究
第十一章 十二年基本國教的課程改革
序
序
課程發展與設計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專業與永續的核心。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長、主任與教師更應具備課程發展與設計的理論知識,並輔以落實在教學層面貫徹的執行力,才能開創出具生命力的課程方案與教學內容,以促進學生學習關鍵素養而能永續傳承卓越優質的教育薪火。
本書作者敬世龍校長,從事課規劃與設計與學校教學工作二十多年,兼具教育行政、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心理輔導實務專長,將其多年教育功力透過一頁文字及一頁圖表的搭配,以深入淺出的文筆,將課程理論與實徵研究心得和實務經驗匯撰成書。
本書的結構與編排係符合當代圖像思考與學習的需求,將文字內容加以重新整理安排,並利用學習的原理,將課程設計與發展的內容加以圖像化、表格化,促進閱讀者閱讀興趣,並輔以一頁重點文字摘述,也引導閱讀者文字閱讀能力,最後提供課程設計與發展的實務案例,提供實務參酌。
本書全文在第一章包含課程的理念與內涵,包含基本概念、課程發展與課程設計的意義、課程的基礎、課程發展的專業化與科學化、課程設計與發展的重要原則及課程目標的重要性與意義等部分;第二章課程發展與設計意涵與派典,分別介紹課程發展意涵、人員、層次與種類和相關系統以及學科取向、社會取向、科技取向、學生取向與專業主義取向等派典;第三章課程設計模式內容有模式的意義與應用、目標模式、泰勒模式、過程模式、情境模式與實踐模式等;第四章 課程組織與選擇包含課程組織、學科課程、活動課程、核心課程及課程選擇的意涵、重要性與課程內容選擇和統整課程意涵(實施原則)等部分;第五章課程實施與評鑑則分別說明課程實施的意涵、觀點、層次與障礙以及課程評鑑與階段;第六章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則介紹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影響因素、必要性、程序與步驟、實施原則和鄉土教育的意涵、理論基礎和發展模式等;第七章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分別介紹九年一貫課程改革重要性、基本理念、理論分析、學習內容和美學論述及檢討建議;第八章課程領導內容有課程領導的意義、發展階段、有效策略、課程領導者和相關問題與展望;第九章課程結構與課程意義則分別說明課程結構與意義、顯著課程、潛在課程、懸缺課程/空無課程和課程即科目、課程即經驗、課程即計畫、課程即目標與課程即研究假設;第十章課程探究形式與研究則有課程探究的形式、研究的目的特性及歷程、課程探索與研究的方法、課程研究方法論的爭議、課程研究的政策取向、課程研究的全球化取向、課程研究的建構主義取向、課程研究的再概念化取向與課程研究的轉變與省思等單元;第十一章十二年基本國教的課程改革分別有十二年基本國教的願景理念與目標、入學形式、十二年基本國教與適性入學、課程發展與教學活化、總綱研修要義及十二年國教之核心素養(competence)的意義等。
閱讀本書建議,將課程發展與設計的理論及教學現場實務加以結合,無論是適合剛進入教學現場教師的教室層級運用、進入教學現場一段時間教師的充電與創新及有意從事教育經營與管理者規劃校務指引均可以充分運用本書,教師在現場實務遭遇問題可與書中的理論、策略、原則、方法與實際案例等進行對照,並在現場有效轉化為個人在教室層級與學校層級之具備個人特色的課程設計與發展獨特模式,進而進行典範轉移與革新。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