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緣起
兒歌(或稱童謠)的內容多元豐富,包含日常生活、語言及品格教育等各式題材。它可朗朗上口、富含詩韻又具童趣,若配搭有節奏感的肢體動作,不僅能給孩子帶來歡樂的童年,還能促進兒童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同時也能精進兒童音韻、節奏和肢體運動能力的發展。
兒歌可以:
●開啟語文學習的序幕
●增加語言韻律及優美文字的體會
●建立自信心、培養節奏感
●促進親子互動關係
不似其他作品難以整篇背誦,兒歌文字簡明、節奏輕快,可以體會、可以唸誦;兒歌的繪圖精緻,創意十足,可以欣賞、可以認知。是最接近生活的文學,從幼兒到成年人,無不能以詩歌來填滿生活裡的小空檔。
鑑於以上諸多優點,台灣東方於創社七十週年,特別企劃推出「兒歌精選」系列,邀請林芳萍、王金選、山鷹、林茵、趙國宗、貝果、鄭潔文等知名作繪者參與,希望這系列作品能陪伴孩子享受快樂的童年。
作者的話
科學兒歌?
有沒有搞錯啊?將科學和兒歌合成科學兒歌,它們能兜在一起嗎?
科學是科學,兒歌是兒歌,科學是大人玩的技藝,兒歌是學齡前小朋友的遊戲,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小朋友心智尚淺,字沒認識幾個,哪懂科學啊?
我的朋友說,和小朋友談愛因斯坦,小朋友連愛因斯坦是誰都沒聽過,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不清楚,怎麼可能了解連大人都弄不明白的光速?明瞭質量能量互換,這些抽象又難懂的東西?
我想,朋友的說法大致沒錯,有道理。
後來我又想,難道只是因為這樣,就可以剝奪小朋友知的權利,不讓他們趨近偉大的科學心靈和科學故事嗎?
不懂數學?沒關係,長大了會懂,但可以先認識一下阿基米德先生。
不懂宇宙?沒關係,可以先認識一下哈伯先生。
不懂太陽系?可以先認識一下地球四季、陽光和雷電。
不懂水,可以先玩玩水;
不懂空氣,可以先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不懂大自然,可以先享受大自然;不懂星星、月亮和太陽,沒關係,可以每天都和星星、月亮、太陽玩在一起。誰說一定要懂?我們可以讓童年在朗朗的誦讀聲中,在心中先建立起一個好奇的科學網,等長大了,有興趣了,再循著自己的天性,邁步向前。
對!就這麼辦。希望這些科學兒歌,每一篇每一首,都是一顆小小的科學種子,種在小朋友的心田,等待將來有一天春風降臨時,破土、發芽、茁壯、成長。
賞析與導讀
槍與玫瑰的修辭魔法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黃雅淳
科學是理性精確的,像槍;詩歌是浪漫抒情的,有如玫瑰。二者如何同時存在?這是第一次聽山鷹說他創作科學童詩時,腦中升起的疑問。但在讀了他的《星空動物園》後,很驚訝他能將科學的求真、詩歌的求美與童心的求趣,做了一次開創性的結合。而此次,他更自我挑戰寫出難度更高的科學兒歌集《地震牛》,有如在兒童詩歌題材領域拓荒的牛仔騎士,再度發出令人讚嘆的一記槍響。
?
何以說「科學兒歌」比「科學童詩」難度更高呢?那就需先說明二者的本質區別了。兒歌與童詩都是韻文類的兒童文學,但是二者的適讀者與藝術特質卻不同。兒歌是以學齡前的幼兒為對象,延續著幼兒的兒語發展,故以趣味性、淺易性、音樂性為主要的藝術特質,能幫助幼兒感知周圍的世界,也能促進語言的學習發展。而童詩則以小學到國中的少年為主要讀者,承載較深的思想與意象,透過作者的文字修辭,強化兒少讀者的想像與感受。換言之,從文學語言的發展來說,童詩的韻律性在減弱,但思想性和意義性在強化,如此,用童詩的表現藝術來傳遞科學的知識或提出對自然界現象的思考,就有了較大的揮灑空間。相對的,以音樂性為生命的兒歌,在淺易白描的語彙與明確單一的主題之外,更要運用活潑生動的節奏與韻腳,才能達到好記易唱的語言趣味。如此可知,山鷹欲以兒歌的表現形式在幼兒的純真心靈播下科學思考的種子,就必需耗費更大的心力才能完成這淺語的藝術工程了。
?
因此,當我們誦讀書中一首首充滿趣味與想像的輕快兒歌,彷彿聽到左腦的理性思維與右腦的感性抒情間彼此的愉快對話。山鷹如何做到的呢?我想是他施展了融合槍與玫瑰的修辭魔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