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工業史

臺灣工業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84739
高淑媛
五南
2016年10月10日
117.00  元
HK$ 111.15  






ISBN:9789571184739
  • 叢書系列:臺灣史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29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臺灣史研究叢書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臺灣社會的實際內涵只包括漢人社會。臺灣的原住民社會的生產活動有自己的歷史脈絡與價值觀,也是作者深感興趣的。其次是工業的定義。工業的內涵通常包括製造業及油電礦等能源、原物料,也稱為工礦業。臺灣的油與電由國家經營,具有獨占性質,而礦業則是開採大自然蘊藏的資源做為原物料,兩者的性質與民營製造業有所差異,因而本文沿用日治時代以來大家習用的工業之稱呼,實質上則採用工業的狹義定義,以製造業為討論之核心。基本上,本書是以臺灣漢人社會長期歷史變遷為主軸,檢討社會經濟活動裡的工業圖像之變化。





    大綱



    導論

    一、回顧傳統加工生產的重要性

    二、工業化轉型期的重要課題

    三、本書之構成



    第一章 十七世紀臺灣社會的木工技術

    一、蔗糖貿易與包裝

    二、漢人農民製造糖桶與糖箱

    三、木工技術與交通工具

    四、木竹製家具與生產工具

    五、臺灣木工技術之特性與重要性



    第二章 ??臺灣傳統線香業及其技術的演變

    一、前言

    二、康熙年間設立的臺南曾振明香舖

    三、乾隆中葉鹿港施錦玉的設立與發展

    四、技術養成與原料變化

    五、小結



    第三章 清代臺灣商品生產與原住民工藝技術

    一、大甲蓆的技術改良與傳播

    二、苑裡之編蓆技術改良

    三、宜蘭番布、臺南番錦與番布

    四、小結



    第四章 臺灣傳統社會之婦女加工生產活動

    一、康熙末年臺南婦女開始織布

    二、清代中期紡織業的點狀拓展

    三、傳統婦女多樣化加工生產

    四、近現代婦女工業參與之源流



    第五章 臺灣傳統社會加工生產活動特色

    一、臺灣傳統加工生產圖像

    二、肯定一技之長的社會

    三、善用當地資源之智慧巧思



    第六章 近代初期臺灣社會之資本主義化歷程與特色

    一、產業政策鼓勵機械化

    二、臺灣社會與機械化生產

    三、近代公司制度的運作具體例

    四、國家、市場及社會



    第七章 日治時期的技術研究與軍需工業化

    一、製糖業副產品之利用研究

    二、專賣局與芳油產業研究

    三、1930年代軍需工業化的兩種技術源流

    四、日本資本轉變為國家資本



    第八章 ??戰時臺灣社會的工業參與

    一、總督府振興民需工業政策

    二、臺灣社會參與的具體例

    三、戰時臺灣社會參與工業生產的圖像

    四、結論



    第九章 臺灣戰後混亂期民營工業之發展歷程

    一、1945-1952年臺灣工業的變遷

    二、日產之移轉民營

    三、戰後新設工廠的現代性

    四、政府政策扶植產業

    五、臺灣中小企業在1952年已奠基



    第十章 現代工業生產過剩與出口導向政策

    一、出口導向的政策改革

    二、機械與原料自給降低成本

    三、自主技術與出口競爭力

    四、自主技術與品牌

    五、出口競爭力的社會因素



    第十一章 臺灣現代民營重化工業之發展歷程

    一、重化工業在現代臺灣工業的地位

    二、國家政策與民營重化工業

    三、國際分工體制的影響

    四、國際化與自創品牌

    五、臺灣現代民營重化工業的特色



    終章

    一、十七世紀臺灣奠立加工基礎的重要性

    二、社會自主因應資本主義、工業化

    三、工業化社會與國際市場

    四、未來的挑戰




    其 他 著 作
    1. 日治時期大專工業教育: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臺北帝國大學工學部(1943-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