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民族主義與當代社會:民族主義研究論文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40250
羅志平
獨立作家
2016年11月18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340250
叢書系列:
Do觀點
規格:平裝 / 28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Do觀點
分
類
社會科學
>
政治
>
概論
同
類
書
推
薦
20世紀的主義們: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民粹主義.多元文化主義(牛津非常短講)
民粹主義:牛津非常短講005
共產主義:牛津非常短講003
多元文化主義:牛津非常短講006
自由主義:牛津非常短講001
內
容
簡
介
文化與民族是共生的,
全球化的時代,也正是民族主義的時代。
目
錄
〔自序〕
▍Chapter 1 從蘇格蘭獨立公投看中國的地方自治─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
一、前言
二、分合的意涵
三、中國歷史上的統一與分裂
四、西方歷史上的統一與分裂
五、統獨論戰與民族主義思考
六、結論
▍Chapter 2 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保釣運動的虛與實
一、前言 ?
二、釣魚台之歷史與法理爭議
三、保釣運動的發生及其遺緒
四、保釣運動與國家認同
五、結論
▍Chapter 3 影視史學與歷史現場重建─鏡頭下的辛亥革命
一、前言
二、影視史學的意義與發展
三、走入電影的辛亥革命
四、想像與真實之間的《國父傳》
五、辛亥革命的歷史評價與歷史現場的重建
六、結論
▍Chapter 4 比較原生論與持久論對民族起源的解釋
一、前言
二、原生論的方法
三、持久論的觀點
四、評議
五、結論
▍Chapter 5 影視史學用於通識教育之商榷
一、前言
二、影視史學的意義與發展
三、歷史電影與影視史學的爭議
四、影視史學與歷史詮釋權
五、歷史劇情片與歷史重現
六、影視史學的趨勢與歷史教育的商榷
七、結論
▍Chapter 6 論Holocaust的研究與族群和解
一、前言
二、一個字各自表述
三、從反猶主義到大屠殺
四、從大屠殺到新反猶主義
五、大屠殺與族群認同
六、結論
▍Chapter 7 民族的肚臍──葛爾納與史密斯對民族起源的爭議
一、前言 ?
二、族裔、象徵與神話
三、文化與肚臍
四、沒有交集的相會
五、結論
▍Chapter 8 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與國家認同
一、前言
二、詞語的界定
三、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
四、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
五、愛國主義與通識教育
六、結論
▍Chapter 9 民族主義分類之「二元論」思考
一、前言
二、西與東
三、好與壞
四、政治與文化
五、舊與新
六、意識與潛意識
七、其他二分法
八、結論
▍Chapter 10 後現代的民族主義結構
一、前言
二、世界主義的特殊心態
三、分離主義的民族主義
四、核心、邊陲、霸權
五、全球的�民族的、秩序�混亂
六、其他世界
七、封鎖
八、認同政治與領土
〔參考文獻 〕
?
序
自序
我唸碩士班時曾從柯立德神父研究民族主義,之後雖然轉換了研究方向,但民族主義這個意識型態一直在我心中縈繞。不但不曾離去,反而因年歲較長,對人情世故有更進一步的體悟後,逐漸能夠從汗牛充棟的民族主義文獻中,思索出一些自以為是的道理。這些年,我開授「多元文化與當代社會」,講述各種類型的文化,文化與民族是共生的,全球化的時代,也正是民族主義的時代。在這樣的情境與氛圍中,要不研究民族主義也難,因此,便自然而然地愛上民族主義。
這本書收錄了十篇論文,一部分是期刊論文,一部分是研討會論文,有一篇是翻譯的文章。要想在學術殿堂混口飯,寫文章是基本維生技能,不發表文章就等著回家吃自己。也因此,論文的價值,通常只是遂行某種目的的手段。台灣學界發表的論文數量,位居世界前茅,但品質竟然不如開發中國家。這些論文,大概只有研究生會去查考,一般大眾很難,也不大會去讀,畢竟它們不像書籍,擺在架上,抽放容易,總會有人因好奇拿來翻翻。也因此,一些不太在乎評鑑或升等的學者,已將重心移到寫書。書最能呈現作者的性情與志向,甚至有可能讓人現世得利,後世留名。
當然,我這本論文選輯,學術價值可能不大,但對我而言,卻有不一樣的意義。俗話說「弊帚自珍」,或如台灣人所說「歹子也是子」、「歹子也要疼﹗」這些文章,每一個字,每一個逗點都是我努力敲出來的;每一個註釋,都是細心查證的,耗費不少體力與心思,就這樣丟棄,不再聞問,於心不忍。如今出版方便,為自己留下一份研究紀錄,見證曾經走過的辛苦路,何樂不為!
但是,還是有一些問題必須解決。首先,論文格式與書籍章節不同,例如註釋等,需要稍作調整,才適合閱讀。其次,論文常要接納審稿委員,或評論員的建議,作些違背自己創作理念的修正,實在是無可奈何,現在有機會把它改回來,呈現原意,這也是令人痛快的事。其三,雖然論文都與民族主義有關,內容其實有點五花八門,為了迎合研討會主題,常有掛羊頭賣狗肉的情形,即題目是一回事,內容又是一回事。藉此機會我作了修正,讓它名副其實。其四,每篇論文都是完整的個體,有其單獨的論述架構,但是將它們放在一起時,會發現有些敘事是相同的,重複的。這也無可奈何,這是論文寫作的通病,除非只有一篇,否則,誰都沒把握不會用到多年前的資料。
另外,這篇翻譯文章,取材自網路,雖然不是嚴謹的著作,仍有其智慧財產權要尊重。我於十多年前寫升等論文時便已翻譯完成,未敢投稿,自是因為未取得授權。如今收入書中,也僅是留作紀念。翻譯是另一種形式的創作,我譯這篇文章的用功程度,不下於寫一篇論文,有很深的感情,於是收入書中,絕對不是要據為己有。
無論如何,對出版這樣一本書,心中仍有些矛盾與掙扎。早已過知天命之年,偶而還是會在意俗世的眼光,善意或非善意的批評。雖然說學術研究的精神是有批評乃有進步,但學者的毛病經常就是過於自大與傲慢。為人處世,自當虛心受教;對於學術見解,要能擇善固執,堅持己見,人云亦云,無法成就志業。出版這本書,最讓人欣慰的是,不用再跟論文審查員吵架,打筆仗;不會讓他們氣到說,「要不要改隨便你,不審了!」當我講述「啟蒙運動時」,最愛引述伏爾泰的名言:「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對於讀者,我期盼也能有這樣的胸襟。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