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關懷的力量,無聲勝有聲
我們總是期待孩子的成長能夠順著一套SOP(標準作業程序)發展。這份想望很是自然,但有些孩子卻無法如你所願。當孩子無法有問必答,太過於專注眼前事物,甚至於對你視而不見。這時,你的內心小劇場可能浮現了許多的疑問。只是,我們很容易急於對孩子的語言溝通、認知能力、社會情緒或行為表現等,直接以自己的主觀經驗來下註解:「怪」、「慢」、「煩」,或「他是什麼病」等刻板印象。
反正,孩子就是這樣?!以偏概全常常讓我們低估了孩子的表現,扭曲了他所傳達的訊息,錯過認識孩子的契機,也限制住自己進一步了解他的動力。你很容易因此關上了一道厚重的鐵門,擋住了同理、接納、包容與關懷。
然而,在《小猴子,你要去哪裡?》繪本裡,卻讓我們看見了充滿溫度的包容與關懷風情。當面對小猴子沒有出現預期的反應,這時,伴有關懷的好奇心,引發了自己想要了解對方、包容對方、感受對方的一種行動力。同理心充分的展現在繪本裡的動物們,跟在小猴子後面走一段路、協力過河,走進小猴子的內心世界裡一探究竟,感同身受小猴子與受傷小鳥之間的溫馨關係。
期待說話很自然,但卻不能理所當然。說話,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的事。請接納每個孩子對於情感不同的表達方式,這需要你的敏感與細膩體會。無聲勝有聲,這是部分孩子在這個世界的生存模式。
啟動包容與關懷,請陪孩子走一段路。閱讀《小猴子,你要去哪裡?》會是一個美好的起點。
文/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