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刑法各論(下)(二版)

刑法各論(下)(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58270
陳子平
元照出版
2016年9月01日
283.00  元
HK$ 254.7  






ISBN:9789862558270
  •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刑事法-形事實體法
  • 規格:軟精裝 / 9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法律學習研究.刑事法-形事實體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刑法











      刑法總論(總則)屬於邏輯性極強的深度思考,而刑法各論(分則)則屬於遍地開花的、個別性較強的廣度思考。因此,刑法分則的整體思維,除了需要以刑法總則做為共通的理論基礎之外,對於各個具體問題(案例),學說上究竟呈現如何的見解,司法實務上(包括大法官會議解釋、最高法院判例與決議、最高法院判決、高院判決、法院座談會討論意見、檢察署討論意見等),又採取如何的觀點,則是理解刑法分則各個犯罪最為重要的材料。本書對於分則上的各個具體問題,不僅提供了國內最新的各家主要學說見解,更提供了最新、最完整的司法實務見解,同時還對於各學說與司法實務見解做了說明與分析,並明確表達了本書的立場。無論是法律系學生或法律工作者,皆可透過研讀資料豐富與分析周延的本書,而獲得對刑法分則各個問題的廣度理解,期能掌握妥適的問題思維。





    總綱



    (上冊)

    序論

    第一編 侵害個人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生命、身體的犯罪

    第二章 妨害自由之犯罪

    第三章 妨害性自主罪

    第四章 妨害名譽及信用的犯罪

    第五章 妨害秘密罪

    第六章 侵害財產之犯罪

    第七章 妨害電腦使用罪



    (下冊)

    第二編 侵害社會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

    第二章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

    第三章 妨害社會風俗之犯罪

    第四章 妨害社會經濟與國民健康之犯罪

    第三編 侵害國家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

    第二章 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



    目錄(下冊)



    增修版序

    序言

    作者簡介



    第二編 侵害社會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3

    導言(保護法益、公共危險、基本概念)�4

    第一節 放火罪及失火罪�4

    第一、放火罪(173、174、175)�16

    第二、失火罪(173、174、175)�37

    第三、準放火•準失火罪(176)�39

    第四、漏逸或間隔氣體罪(177)�48

    第二節 決水罪與妨害救災罪�49

    第一、故意決水罪(178、179、180、181)�50

    第二、過失決水罪(178、179、180)�54

    第三、妨害救災罪(182)�54

    第三節 妨害交通罪�56

    第一、傾覆或破壞現有人所在公眾交通工具罪(183)�56

    第二、妨害公眾交通工具往來安全罪(184)�64

    第三、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185)�72

    第四、劫持交通工具罪(185之1)�84

    第五、危害毀損交通工具罪(185之2)�86

    第六、危險駕駛交通工具罪(不能安全駕駛罪)(185之3)�89

    第七、交通肇事逃逸罪(185之4)�119

    第四節 公共危險罪之特別類型�144

    第一、危險物罪(186、186之1、187)�144

    第二、違反放射性物質相關規定罪(187之1、2、3)�156

    第三、妨害公共事業罪(188)�160

    第四、妨害保護生命設備罪(189、189之1、2)�163

    第五、妨害公共衛生罪(190、191之1、192、192之1)�173

    第六、違背建築術成規罪(193)�210

    第七、違背救災契約罪(194)�222



    第二章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224

    第一節 偽造通用貨幣罪�224

    第一、偽造變造通用貨幣罪(195)�226

    第二、行使、收集或交付偽造通貨罪(196)�232

    第三、減損通用貨幣罪(197)�245

    第四、行使減損通用貨幣罪(198)�245

    第五、偽造通用貨幣準備罪(199)�245

    第六、沒收物之特例(200)�249

    第二節 偽造有價證券罪�249

    第一、偽造、變造有價證券罪與行使罪(201)�250

    第二、偽造、變造支付用磁卡電磁紀錄物罪與行使罪(201之1)�268

    第三、偽造、變造郵票、印花稅票罪及行使罪、塗抹罪(202)�285

    第四、偽造、變造船票、火車、電車票或其他往來客票罪(203)�285

    第五、準備偽造、變造有價證券郵票、印花稅票、船票等罪(204)�286

    第六、沒收物之特例(205)�287

    第三節 偽造度量衡罪(206、207、208、209)�287

    第四節 偽造文書印文罪�288

    第一、偽造文書罪�288

    一、偽造、變造私文書罪(210)�307

    二、偽造、變造公文書罪(211)�316

    三、偽造、變造特種文書罪(212)�329

    四、公務員登載不實罪(213)�343

    五、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214)�353

    六、從事業務者登載不實罪(215)�369

    七、行使偽造或登載不實文書罪(216)�377

    第二、 偽造印章印文罪(217、218)�384



    第三章 妨害社會風俗之犯罪�401

    第一節 妨害風化罪�402

    第一、血親性交罪(230)�402

    第二、引誘容留媒介性交或猥褻以營利罪(231)�406

    第三、圖利強制使人為性交或猥褻罪(231之1)�421

    第四、利用權勢或圖利使人性交或猥褻之加重罪(232)�423

    第五、引誘容留媒介未滿十六歲男女性交或猥褻罪(233)�426

    第六、公然猥褻罪(234)�428

    第七、散布販賣猥褻物品罪(235)�443

    第二節 妨害婚姻及家庭罪�464

    第一、妨害婚姻罪(237、238、239)�465

    第二、妨害家庭罪�479

    一、導 言�480

    二、和誘罪(240)�492

    三、略誘罪(241)�498

    四、移送被誘人出國罪(242)�504

    五、收受、藏匿被誘人或使之隱避罪(243)�504

    六、減刑之特例(244)與告訴乃論罪(245)�504

    第三節 褻瀆祀典及侵害墳墓屍體罪�505

    第一、侮辱宗教建築物或紀念場所罪、妨害祭禮罪(246)�506

    第二、侵害墳墓屍體罪(247、248、249、250)�507



    第四章 妨害社會經濟與國民健康之犯罪�517

    第一節 妨害農工商罪(251∼255)�517

    第二節 鴉片罪(256∼265)�519

    第三節 賭博罪�524

    第一、普通賭博罪(266)�526

    第二、常業賭博罪(267)(已刪除)�546

    第三、供給賭博場所與聚眾賭博罪(268)�546

    第四、辦理彩票與經營彩票買賣或媒介罪(269)�561

    第五、公務員包庇賭博罪(270)�562



    第三編 侵害國家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國家權力作用之犯罪�564

    第一節 瀆職罪�564

    第一、賄賂罪(121~123)�568

    一、導 言�568

    二、保護法益(罪質)�569

    三、基本概念�571

    四、刑法第121條與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第3款「職務行為賄賂罪」�593

    五、刑法第122條第1項、第2項與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5款「違背職務行為賄賂罪」�603

    六、刑法第122條第3項「違背職務行為賄賂罪」與貪污治罪條例第11條第1項、第2項「違背職務行為行賄罪」、「不違背職務行為行賄罪」�604

    七、刑法第123條第3項「準賄賂罪」�607

    第二、公務員圖利罪(131及貪污治罪條例第6條)�610

    第三、濫用職權罪(124~129)�633

    第四、委棄守地罪(120)�651

    第五、廢職釀災罪(130)�651

    第六、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132)�653

    第七、公務員妨害郵電秘密罪(133)�659

    第八、不純正瀆職罪(134)�659

    第二節 妨害公務執行罪�666

    第一、妨害公務執行與職務強制罪(135)�667

    第二、公然聚眾妨害公務罪(136)�678

    第三、妨害考試罪(137)�686

    第四、侵害公務上掌管文書物品罪(138)�688

    第五、侵害封印查封標示罪(139)�697

    第六、侮辱公務員及職務罪、侮辱公署罪(140)�705

    第七、侵害文告罪(141)�711

    第三節 妨害投票罪�711

    第一、妨害投票自由罪(142)�712

    第二、受賄投票罪(143)�718

    第三、行賄投票罪(144)�725

    第四、利誘投票罪(145)�731

    第五、妨害投票結果正確罪(146)�732

    第六、妨害投票秩序罪(147)�746

    第七、妨害投票秘密罪(148)�747

    第四節 妨害秩序罪�748

    第一、聚眾不解散罪(149)�750

    第二、聚眾強暴脅迫罪(150)�756

    第三、恐嚇公眾罪(151)�760

    第四、妨害集會罪(152)�763

    第五、煽惑犯罪或違抗法令罪(153)�764

    第六、參與犯罪結社罪(154)�769

    第七、煽惑軍人背叛罪(155)�776

    第八、私招軍隊罪(156)�776

    第九、挑唆包攬訴訟罪(157)�776

    第十、僭行公務員職權罪(158)�779

    第十一、冒用公務員服章官銜罪(159)�781

    第十二、侮辱國徽國旗罪(160)�784

    第五節 脫逃罪�784

    第一、脫逃罪(161)�787

    第二、縱放人犯罪(162)�793

    第三、公務員縱放人犯罪(163)�795

    第六節 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797

    第一、藏匿人犯罪及頂替罪(164)�797

    第二、偽造湮滅隱匿證據罪(165)�809

    第三、自白減免之特例(166)�819

    第四、親屬間減免之特例(167)�819

    第七節 偽證罪及誣告罪�822

    第一、偽證罪(168)�823

    第二、誣告罪�847

    一、普通誣告罪與準誣告罪(169)�849

    二、未指定犯人之誣告罪與準誣告罪(171)�879



    第二章 侵害國家存立(安全)之犯罪�881

    第一節 內亂罪�881

    第一、普通內亂罪(100)�882

    第二、暴動內亂罪(101)�884

    第三、減免其刑之特例(102)�885

    第二節 外患罪�886

    第一、通謀開戰罪(103)�886

    第二、通謀喪失領域罪(104)�886

    第三、敵對(敵抗)本國罪(105)�887

    第四、單純助敵罪(106)�887

    第五、加重助敵罪(107)�887

    第六、戰時不履行軍需契約罪(108)�888

    第七、洩漏交付國防秘密罪(109)�888

    第八、公務員過失洩漏交付國防秘密罪(110)�894

    第九、刺探收集國防秘密罪(111)�894

    第十、擅入軍用處所罪(112)�895

    第十一、私與外國訂約罪(113)�895

    第十二、處理對外事務違背委任罪(114)�895

    第十三、偽造變造毀匿國權書證罪(115)�895

    第三節 妨害國交罪�896

    第一、侵害友邦元首或代表罪(116)�896

    第二、違背局外中立命令罪(117)�896

    第三、侮辱外國國旗國章罪(118)�897





    增修版序



      筆者所撰述的法學論著,包括體系教科書的刑法總論與刑法各論(上)(下)等,一向將重點置於三方面:第一,學說理論的介紹與說明;第二,不同學說的分析與檢討(包括國內所引的日本與德國學說);第三,司法實務見解與立場的介紹與分析。其中,司法實務針對具體個案所作成或所採取的見解與立場,對於著重各種犯罪類型的刑法分則(即刑法各論)而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拙著刑法各論(下)第一版,自2014年11月出版至今,已過兩寒暑。正巧近年來,司法實務對於判決的論理,呈現相當躍進且似乎逐漸擺脫素有判例見解的傾向,而國內對日本與德國學說立場的分歧,也導致實務判決出現多元的內容與見解,司法實務上的決議、判決與爭議問題座談會,自然隨之呈現出形形色色的見解與立場。為此,本書第二版(增修版),已將部分過時的司法實務見解加以刪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增諸多近幾年來頗具參考價值的決議、判決與爭議問題座談會的見解,並加以說明分析。



      至於國內學界,目睹為數不少的中青代刑法學研究者,在諸多校園生態傾斜,職缺猶僧多粥少的現況下,儘管品學兼優、學成歸國,也恐將面臨失業困境,誠令人徒呼無奈。所幸近年已投身教職的幾位年輕優秀學者,在刑法學術研究上不遺餘力,也累積相當質量的研究成果。為此,本書增修之際,也盡力收集彼等近年來有關刑法分則議題的論文資料,並納入本書相關議題中。



      總而言之,本書的增修版,涵蓋了刑法分則(包括特別法)各犯罪類型的基本內容,同時也納入最新且頗具參考價值的各種學說理論,並全力蒐羅司法實務最新的決議、判決以及爭議座談會的見解與立場,汰蕪存菁,將具有參考價值者更新編入,期能全面性地提供讀者一部理論與實務兼備的體系書。



      本書增修作業,幸賴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刑事法組碩士生李緻柔(今年9月將轉學政治大學碩士班刑法組)與陳筠婷等賢棣不辭辛勞細心校對,元照出版公司萬先生及其優秀團隊的全力支援,使本書得以順利付梓,特此表達深摯的感謝。


    筆者謹識於永和無知齋

    2016年8月25日




    其 他 著 作
    1. 刑法各論(上)(五版)
    2. 刑法各論(下)(三版)
    3. 刑法各論(上)(四版)
    4. 沒收新制(四):財產正義的實踐
    5. 正犯與共犯區分
    6. 肇事逃逸罪(一)
    7. 日本刑法典(二版)
    8. 法學與風範: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
    9. 刑法總論(四版)
    10. 刑法各論(上)(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