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原來是醬紫:陸生眼中的臺灣大不同

原來是醬紫:陸生眼中的臺灣大不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40267
鄒雨青
獨立作家
2016年10月07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9340267
  • 叢書系列:Do觀點
  • 規格:平裝 / 236頁 / 25k正
    Do觀點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民族學/風土民俗











      ☉教育

      有人說「大陸學生念書很用功,圖書館座無虛席。」她認為臺灣學生熱衷社團活動,講求學以致用,課堂尊重獨立思考和鍛鍊報告演講的軟實力。

    ?

      ☉景物

      有人說「臺北房屋如此破舊,摩登大廈也不夠氣派。」她說多留神走幾步,你會發覺這是一個給予足夠精神空間的城市。

    ?

      ☉文化

      在臺北,不知不覺感染上懷舊的文藝情結,臺北是她的精神家園。

    ?

      ☉食物

      她對「吃」沒有太大講究,以為三餐吃飽就好。但通過美食,感受到臺灣豐富多樣的舌尖文化。

    ?

      ☉選舉

      她說北京人常談「主席又去哪訪問了?」上海人常講「我家股票又賺了多少錢。」臺灣人總說「這個議員和那個議員,你更看好哪個?」一句話反映臺灣人關心政治的程度。

    ?

      ☉人情

      她說臺灣人愛臺灣、依戀臺灣,但對外界過於拒絕和排斥。

    ?

      本書是一位大陸交換學生筆下的臺灣風景,作者以交換學生的身分,不帶包袱的清新視角,細緻觀察了臺灣的風土民情,比較了兩個社會的異與同、優與劣、苦與樂。藉由作者各面向的文化觀察,可以讓讀者更懂大陸,並從不同的視角認識臺灣,更加喜愛這塊土地。



    本書特色



      ● 陸生眼中的逮丸風景,不同視角的臺灣文化觀察。

      ● 教育、景物、文化、食物、選舉、人情,涵蓋多面向的文化範疇。

      ● 不帶包袱的清新視角,比較台灣與大陸兩個社會的異與同、優與劣、苦與樂。



    名人推薦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潘裕豐





    推薦序�潘裕豐

    自序

    ?

    一、關於師大

    古亭街頭印象

    師大二三略

    我們的隊長

    記孟儒

    小乃課堂回憶錄

    多元文化英文課

    這個Juno有個性

    緬甸女孩

    ?

    二、關於景物

    陽明山•雅舍•靜

    寶藏岩:傳統與現代的妥協

    九份•平溪•菁桐

    淡水,美得不能說的祕密

    艋舺人生

    貧富有差等─記臺中

    有血有肉的寂寞金門

    ?

    三、關於文化

    如果你只會念書,大學就白上了!

    代際觀念的投射:正體字

    從誠品到金石堂

    臺北市民意識

    九合一選舉─藍綠灰之爭

    年輕一代的固守與危機

    擁抱性別•認同差異

    西門町明星璀璨

    關於信仰─由光復節遊行想到的

    ?

    四、關於感悟

    7-11是我家

    儒雅清新的臺灣男生

    溫柔臺灣腔

    再見小時候

    偶遇尷尬

    日本細節

    原住民的精神與命運

    聽白先勇談《孽子》

    一○一大樓跨年夜

    ?

    五、關於食物

    夜市味道

    壽司與丼飯

    紅豆餅

    蚵仔煎

    芋圓與燒仙草

    舌尖上的淡水老街

    ?

    後記





    自序

    ?

      二○一四年八月末至二○一五年一月初,我有幸赴臺灣師範大學交換。在短短的一百四十天時間裡,我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場「萍水相逢」。



      就在前幾天,對民國時代非常感興趣的好友和我聊起令她好奇而嚮往的臺灣時,問我有沒有和臺灣文化歷史相關的書籍,想要借去看看。我身邊還真的沒有,於是用微信聯繫臺師大校警隊隊長,請他推薦一些相關書籍想要買來看。隊長隨後回覆我說:「我手邊有一本臺灣幾大高校聯合編纂的《臺灣文化事典》,你要的話,我快遞寄送給你。」我驚喜不已,連聲說好。一週之後,一部漂洋過海、二點五公斤重、印著臺灣島圖案的大事典就寄到我的面前了。



      如今,離開臺灣已有一年半,我卻從未有任何失落之感。可能是覺得即便離開了,自己和那些在臺認識的朋友也都能經常在微信和臉書上聯繫,並未因為距離而產生陌生感和隔閡。臺灣人對他人的好,是細膩而綿長的。



      前段時間的畢業季,朋友圈又被臺灣刷了一次屏。那些曾在臺師大交換過的、即將大學畢業的朋友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再次飛往臺灣,進行一次追憶過往的畢業旅行。在他們的相片裡,我看到了古樸莊重的師大正門、師大路上賣滷味的和氣老闆、人來人往又秩序井然的古亭捷運站……一切都好像沒有改變,就像初次遇見的那樣。



      我不禁回憶起和臺灣剛結緣時的情況。那時我剛上大一,就聽人介紹說,我們學校每學期都有赴臺八所高校交換的機會。由於赴臺灣交換的項目最受歡迎,所以需要通過平時成績關、書面材料關、筆試關和面試關等,如此「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獲得交換名額。我就是在大一下學期準備申請的日子裡,在翻書、找文獻、查找網路資料的過程中對臺灣熟悉起來的。



      飛機剛落在臺灣土地上的那天,我的心情是既欣喜而又緊張的。「雖信美而非吾土」,在為獨自一人來到這個美麗新環境的同時,也為是否會冷不防地遭遇一記“Culture Shock”而感到隱憂。當然啦,在臺生活的日子裡,確實有過幾次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小矛盾,我在書中對此做了專門的敘述,比如臺灣國文老師在課堂上表達對簡體字的態度令我感到壓抑、臺灣人有意無意對大陸流露出的刻板印象令我覺得無奈。在臺生活中,我也對很多事物有了全新的、更為辯證和深入的認識和看法,比如以前以為出國留學的臺灣人占總比很大,到了臺大聽教授講座才瞭解如今的臺灣留學比例呈下降趨勢;以前以為臺灣民選執政者的制度廣受推崇,親歷九合一選舉才知原來民眾對此制度也在不斷提出批評和建議。另外,當我如今對在臺生活回想的時候,我對臺灣更多的是愛和依戀,上課時經常冒出一兩句閩南語的小乃教授、陪我們交換生玩遍旅遊景點的隊長和孟儒、常常與之一起討論並支持同性戀合法化的Juno、烈日炎炎的盛夏騎單車去淡水的旅行、街頭隨處可見的日本餐廳和便利商店、各大夜市的美食和街頭藝術表演、二○一五跨年夜的一○一大樓煙花盛宴……太多美好的獨家記憶充斥我的腦海,而零星的不愉快早已模糊、忘卻。



      從臺灣回來以後的寒假,我突然有了將自己的經歷和體驗訴諸筆端的想法,渴望與更多的人分享、交流,也許還有可能寫成一本散文集出版發行。於是我就試著將要寫的臺灣風土人情分成幾個專題,每個專題寫幾則小故事、小隨筆,放幾張圖片在其中作為插圖。平時並不刻意去寫,有靈感時則增減修改,沒靈感時暫擱置一邊、在腦中醞釀,就這樣過了一兩個月,我不知不覺就寫成了五到六萬字的書稿。



      在網上廣投出版社尋求出版的過程是無比艱辛的,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就這樣過了近一年,一直都未有能夠出版的音訊,好幾次都是「功敗垂成」,讓人好不失落。然而令人驚喜的是,這本散文集有幸被秀威出版社的編輯部看中,他們謙遜、耐心、認真地反復與我溝通書名、排版方式等,說明我校對用語、修改更正。我在這裡誠摯地感謝秀威出版社,是您們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讓我藉此有緣和更多的臺灣朋友們交流。



      「拍著照片,一路同步,坦白流露感情和態度,其實人生並非虛耗。」走過一路風景,記下一路心情,願你我此生時刻保有充滿探索和好奇的心,不懼怕孤身一人,不辜負韶華時光。

    ?

      祝好。夏安。

    ?
    鄒雨青

    二○一六年七月十一日於西安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