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學佛群疑》(三版)

《學佛群疑》(三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6964
聖嚴法師
法鼓
2016年9月01日
67.00  元
HK$ 56.95  






ISBN:9789575986964
  • 叢書系列:學佛入門Q&A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學佛入門Q&A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及各種風俗習慣的衝擊下,佛教正面臨著更多層面的挑戰和考驗。聖嚴法師精選七十五則一般人都可能有的疑惑,以經論為基礎,加以反覆的辨證剖析,為疑者解惑,為信者銘證。



      本書為《正信的佛教》之後,聖嚴法師另一本以問答的方式,解答佛教問題的經典著作。



      書中七十五個題目,主題廣泛,題題都觸及學佛人的疑點,個個都可能是誤導誤信的迷思。既是知識學問,更富生活性和實用性。其中包括:佛教對神通、異能的看法?對靈媒的看法?嬰靈作祟之中有根據嗎?佛教對風水、命相的看法?如何課誦?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等,以及佛教對科學、生命觀、世界觀、未來觀的認知。



      內容文字淺顯流暢,解答精闢詳細,是學佛人解惑入門的必備經典。





    自序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

    學佛也需要知識和學問嗎?

    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

    什麼是佛教徒的飲食觀?

    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為何放生、如何放生?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如何做佛事?

    居士可接受寺院的餽贈嗎?

    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壇?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消災、延生是可能的嗎?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

    持咒有用嗎?

    佛教相信在劫難逃、在數難逃之說嗎?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佛教對於命相、風水的看法如何?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是真的嗎?

    帶業往生等於逃債嗎?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念佛的人見到瑞相怎麼辦?

    臨命終時見瑞相就表示解脫嗎?

    如何辨明臨命終時的魔境和接引?

    什麼是中陰身?

    嬰靈作祟之說有根據嗎?

    佛教對靈媒的看法如何?

    佛教對神通、異能看法如何?

    什麼是五眼?

    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麼?

    佛是萬能的嗎?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

    先度眾生還是先成佛?

    佛為什麼要度眾生?

    廣結善緣怎麼講?

    「結緣」和「了緣」的意義何在?

    神道設教也是佛教嗎?

    佛教稱為無神論的意思是什麼?

    一神教的上帝是假的嗎?

    密教是什麼?

    密教盛行佛教會滅亡嗎?

    佛教對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您是佛教徒嗎?

    怎樣辨明佛經的真偽?

    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個人自修和集體共修有什麼不同?

    大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魔考是真的嗎?

    如何選擇明師?

    如何一門深入?

    何謂專修與雜修?

    什麼叫作易行道和難行道?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學禪若終生不悟怎麼辦?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地獄門前僧道多」是真的嗎?

    「學佛越久離佛越遠」是真的嗎?

    卍字是什麼意思?

    蓮花在佛教表示什麼?

    燃頂、燃臂、燃指有必要嗎?

    在家學佛與出家學佛的不同在那裡?

    以出家僧眾為佛教重心的傳統能繼續維持嗎?

    未來的社會還有人出家嗎?

    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佛教對神祕現象的看法如何?

    可用物理現象來解釋神祕的經驗嗎?

    應該用科學觀點解釋佛法嗎?

    佛教的生命觀是合乎科學的嗎?

    佛教的世界觀是合乎現代科學的嗎?

    佛說的「聖言量」經得起考驗嗎?





    自序

    ?

      從體裁、目的與對象而言,這本《學佛群疑》是我在一九六三、四年間所寫《正信的佛教》的第二冊。因為自從一九七六年之後,該書即受到海內外的普遍歡迎。許多讀過該書的人,不斷地向我建議,盼我繼續再寫一本類似而探討層面更廣的書,我也覺得有此必要,經常希望靜下心來,擬出一百個題目,寫上十萬個字,疏解、說明類似《正信的佛教》所解答而未曾解決的問題。由於事情太多,時間太少,加上多年來身體多病,所以未能如願。

    ?

      到了一九八七年春,有一位張鳴居士,每幾個月都要附印《正信的佛教》一千及至五千冊,分送結緣,同時也一再地敦請,要我趕快再寫另一本《正信的佛教》。我卻對他說:「我的體力不濟,頭腦遲鈍,想不出問題,最好你能想出一百個題目讓我解答。」我的本意,以為就此可以不了了之,想不到十天之後,他送來了幾百個問題,寫成厚厚的一疊。據說是向他信佛學佛的親戚朋友們採訪蒐集而來的。如果照他所提出的問題作答,每題大概只要用三、五句話或十來句話就可答完,那樣的問答,可讀性不會太高,所以我還是不想提筆。

    ?

      過了一個多月,張居士又來問我︰「怎麼還沒看到問題的解答在《人生》刊出?」我說:「我正在考慮採取怎樣的方式解答。」因此,我把那一大堆的問題交給當時《人生》的主編,要他把問題分類集合成一個個的主題,一共理出了三十多條,同時他幫忙想出了十多條,而我自己也逐漸地發現了二十多條,這就是本書的內容。

    ?

      本書多半是由我利用若干時日的晨課之餘,一邊口述,一邊由弟子筆錄。其中有一部分是在紐約,由一位正在電台服務的葉澐小姐筆錄,僅有少數幾篇由我親自執筆,故也斷斷續續地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在用字遣詞方面,可能不甚統一,現在藉此彙輯成書的機會,仔細地重讀了兩遍,適度地予以潤飾、補充、修正。

    ?

      本書的內容,既是知識學問的,更是生活和實用的。依據基本經論的觀點,運用淺易通俗的文字,解答人人都想知道的實際問題。


    一九八八年十月六日序於臺北北投農禪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