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一個念佛人應有怎樣的視聽言動,應展現出何種的氣質、胸懷、性格特質?在本書中已然給出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常人難以領會的高深、枯燥、生澀的教理,藉由師父生花之筆,以直白、生動、活潑的文句,直截根源,一語道破,讓人讀即會心,心開意解。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有一言:「願生何意切,正為樂無窮。」套用這句話,我的心情亦可用「願讀何意切,正為妙無窮」來形容。此書究竟有何妙?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理真。孔子說「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魯迅說:「好的文章,是要通篇都有來歷,而非古人的成文;也就是通篇都是自己作的,而又全非自己所作,個人其實並沒有說什麼。」師父的文章中,尤其是涉及「真諦」的,可說句句皆有來歷,到處散溢著經典祖釋的幽深意蘊,但卻完全融成今天這個時代生活化的語言,讀來特別親切,使其成為每個人聽得懂、用得上、做得到的助道舟筏。師父自己也的確沒有說什麼,他只是忠實地傳述著佛陀、祖師講的教言,在此過程中,全然不落痕跡。
二、情切。情是機情,切是切合。而佛法貴在上契佛智、下契群情,師父的文章以無慍無火的理智,切中每一顆苦惱、徬徨、憂傷的心,切中每一顆向善、向淨、向樂的心,讓人聞之豁然而覺。
三、意深。本書區區七萬多字,但著實言簡義豐。文章看似淺顯易懂,實則將奧妙的佛法真義融於自心,故能一語中的,愈讀愈有味道。雖然內容形式多樣,實則全文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句無上名號,每一篇、每一字皆指向稱名念佛、往生成佛。
四、文美。師父的文字優美,極富文學性;師父的寓言構思精巧,喻比恰切;從散文乃至語錄,看似信手拈來,實則一針見血,極顯不凡功力。
師父文章還有一項特點——簡潔。沒有一句贅言,反而讓文章變得更加有力,猶如魯迅先生形容之:「將文章鍛煉成為精銳的一擊」。
師父身上有彌陀的生命,但同時也有和我們一樣的凡夫的生命,正所謂「一半凡夫一半佛」。此是相對「全然凡夫全然佛」而言,善知識全然是佛,恐怕我們要因敬而畏,因畏而遠了;善知識若全然是凡夫,則他靠什麼引導眾生呢?而今師父凡夫性的一面,使我們可以親近,可以理解,可以追隨;而師父佛性的一面,乃是彌陀不可思議救度的鮮活見證,則讓我們能夠信任,能夠仰憑,乃至跟隨師父步入淨土。
一切眾生又何嘗不是「一半凡夫一半佛」呢?眾生皆有佛性,一旦受善知識教啟,心行相應,則凡夫性當下轉為佛性。如同火性藏於木中,一旦點燃,則木中的火性立即展現目前,當此之時,火與木有別耶?無別耶?佛性與凡夫性是一耶,是異耶?
本書就是這樣一個燃燒的火把,字字句句皆成光明之炬火,即凡情而佛法,即佛法而凡情,導凡情入佛法,開佛法而攬凡情。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三讀、反復讀、隨時讀、隨處讀的書。誠然如古德所說的:「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華托。」
?
釋宗道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