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

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335355
巴瑞特•提爾曼
揭仲
八旗文化
2016年8月31日
140.00  元
HK$ 119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斷代史 > 近/現代史

















★☆亞馬遜年度最暢銷軍事書籍☆★

★☆《華爾街日報》年度好書☆★





前言

第一章未戰先立功—我已做出貢獻(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一年)

第二章保持冷靜、專注、然後好好地幹上一場(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二年五月)

第三章復仇、甜蜜的復仇(一九四二年六月)

第四章我們對這些該死的東西一點都不了解(一九四二年八月)

第五章作戰的機會來了(一九四二年十月)

第六章一生中最激動的時刻(一九四二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三年一月)

第七章漫長、寂寥的旅程(一九四三年二月至十二月)

第八章如果他們之中有人生還,那可不是我們的錯(一九四四年一月至六月)

第九章航向二七○(一九四四年六月至七月)

第十章企業號的能耐也就不過是如此而已(一九四四年八月至十二月)

第十一章 努力堅強並充滿精神地活下去(一九四五年一月至五月)

第十二章 企業號:一艘有靈魂的軍艦(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八年)

附錄

謝誌





?





前言



  一九五八年,美國紐澤西州卡尼市



  在紐澤西州哈肯薩克河(Hackensack River)的淺灘,一艘軍艦在此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她是美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彪炳的軍艦;但此刻,一九五八年的春天,美國航空母艦、舷號CV-6的「企業」號,只是河畔一長串待解體的軍艦之一。



  李普賽特公司(Lipsett Incorporated)在拆卸方面的經驗十分豐富,以往承接過拆解紐約市第二大道和第三大道的高架鐵路,及先前許許多多的船艦。



  一九五六年十月,已過時的企業號,從美國海軍船冊中註銷,轉售拆卸公司。李普賽特公司在估算後認為,只要將這艘花五十萬美元購入的航艦拆卸,當作可運用的材料轉售,就能從中獲取不錯的利潤。



  企業號獨特的三腳桅杆已經在布魯克林的海軍碼頭中移除,放倒在飛行甲板上,使該艦可以從東河 (East River)的幾座橋下通過,拖往紐澤西州的卡尼(Kearny)市;或者說,「刑場」。在拖船的拖曳下,企業號最後一次經過布魯克林高地和總督島,轉向西南方進入上灣,再橫越上灣進入紐澤西。儘管濃霧密布,沿途仍有數千名群眾和許多小船守候,見證這艘航艦最終、憂傷的旅程。



  現在,企業號靠泊在李普賽特公司的碼頭旁,依然完好無損。她的機庫甲板如今空空如也,再也看不到人員與飛機;只有那塊大型的戰績板,還能讓來訪者想起她在大戰期間所立下的汗馬功勞,提醒人們她經歷了那些事、曾開往那裡,和她為國家做過些什麼。艦上的武器裝備早已全部移除,一九四五年後,就不曾有飛機在她的甲板上起降;高射砲也全數移除;通訊和雷達設備也拆卸一空。



  艦上的飛行待命室,飛行員和空勤人員的座椅空空蕩蕩;對面的大型黑板上,還掛著航圖、飛行任務分派表與天氣資訊。



  這一切讓人不由得想到,她真的成為「幽靈」了。



  上到旗艦司令艙,海爾賽中將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天,聽到珍珠港遭日軍奇襲此一令人震驚的消息後,就是在這說出那句名垂千古的誓言:「只要我和企業號還有一口氣在,只有在地獄才能聽到日本話」。



  在旗艦司令艙後方的飛行甲板,一位航空機械士在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跳進一架停放在甲板的俯衝轟炸機後艙,用零點三英吋口徑白朗寧機槍,朝衝向這艘航艦的日本轟炸機猛射。他的英勇行為讓他在空勤組員中揚名立萬,卻在中途島海戰後,不幸成為日本的俘虜,慘遭謀殺。



  在一度很喧嘩的飛行待命室中,一九四二年六月四日,第六魚雷轟炸機中隊正在為他們命運中這慘烈卻光榮的一天,進行任務簡報。在那天,共有十四架道格拉斯公司的毀滅者式魚雷轟炸機從企業號上出發,前往攻擊威脅中途島的日本艦隊,最後只有四架回來。其中一架還因受創過於嚴重,而直接從甲板推進海中。



  在左舷後方的降落信號官指揮平臺上,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當企業號飛行甲板因為敵人炸彈攻擊受損;一位略帶憂鬱、英俊的海軍上尉,在這個平臺上施展出大師級的手法,指揮艦載機一架接著一架,降落在異常擁擠的甲板上。



  在戰情中心,受過特別訓練的軍官和人員,曾在這執行第一代的電子戰。透過追蹤雷達幕上的光點,經由對電子訊號的分類,將各式各樣的光點區分為友機、不明機和敵機,並採以不同的因應措施應對這些光點。



  在企業號的前升降機,一位日本飛行員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十四日,駕駛飛機從這邊撞進企業號內部,不僅造成他自己與艦上十二位官兵陣亡,也讓企業號的戰鬥生涯畫下句點。



  但所有這一切,如今已成昨日黃花。在這個人類為邁入太空時代、呼拉圈和電視而興奮不已的時代,企業號正快速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拆解企業號的任務-全部拆完預計要花十八個月-委由一位大師級的劊子手負責。這位劊子手霍夫曼(W. Henry Hoffman),一生與大海結下不解之緣。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在挪威的商船上親眼目睹與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戰鬥。之後,他隨船來到美國,憑著個人的直覺,選擇朝工程方面發展。霍夫曼先是成為紐約地鐵的領班,接著他決定加入李普賽特公司,重新跟大海打交道。



  到一九五八年止,霍夫曼已經拆解三艘戰鬥艦,和一艘豪華郵輪諾曼地號(Normandie)。由於霍夫曼先前曾在海上討生活,基於這個背景因素,使他每接受一個拆船任務時,都會去了解每艘船背後的歷史。至於他對企業號的感覺,可明顯地從他將整個拆卸過程完整記錄下來的舉動看出端倪:霍夫曼用一百五十張照片,小心記錄每個過程,詳細記錄企業號如何從一艘軍艦,變成二萬噸的廢鐵。



  一九五九年,當拆卸工作完成前,霍夫曼將企業號艦尾一塊漆有艦名的鋼板,捐贈給鄰近的紐澤西州溪谷鎮 (River Vale)。



  同一時間,拆卸工程持續進行。木製的飛行甲板被氣錘擊成碎片,以便工程人員進入下層猶如一個個洞穴的機庫甲板。當三座升降機被切割後,就進入拆解結構的步驟。這是個棘手的工作,因為移走這些鋼板會影響到船艦的平衡;李普賽特公司可不希望看到艦體翻覆過去。隨著艦首和艦尾大片大片地切割下來後,接著就要拆除艦體中央部分。五十噸級的起重機連續幾個月,每天不停地將鋼板一塊塊地從艦體上吊走。



  過去高馬力引擎加速旋轉,帶動三葉螺旋槳的甲板;昔日那些高射砲朝來襲敵機猛烈射擊、發出巨響的地方,如今發出的卻是另一種聲音。企業號的艦體被劃上了十字,當氣錘落在這些十字線上時,會發出刺耳的聲響。當工人用氧乙炔焊槍將艦體切割成一塊塊滾燙的鋼板時,火星也不斷地從艦體上冒出。



  企業號用花旗松製成的飛行甲板,在拆除後直接送去焚燒。長達數英哩的銅線則有利可圖,只要將外圍的絕緣層剝下,就可當作可重覆使用的材料出售。



  艦上的大軸與?葉共有四個,每個重量都接近四十噸;但即使是巨大上層結構全部拆卸一空後,這四個大家伙仍然還在水面下。霍夫曼只得派潛水夫潛入水中,設法將大軸切割成幾段,以減輕整體重量;等重量下降到某個程度,就可用大型起重機將它們吊起。這是最後一項艱困的工作;完成後,就只剩艦體中段的拆除工程了。



  當企業號的龍骨在一九六○年五月被拖上岸時,整個拆卸工作告一段落。上岸的龍骨被切割成數段,以方便將它們拖走。拆卸後的鋼材,大部分都賣給了幾家日本公司;回顧企業號一生的經歷,這個結果確實頗具諷刺意味。



  李普賽特公司花五六萬一三三三美元購入企業號。與二十年前美國納稅人為建造這艘航艦所花的二千萬美元相較,李普賽特公司的支出只能算是零頭。但在一九五八年,當企業號被當作兩萬噸的鋼鐵、鋁、銅、橡膠、石棉、木材和其他種類的材料出售時,就只值這個價錢。



  在一九四二年時,企業號曾經是無價之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共經歷四十一場會戰或戰役,企業號就參加二十場;這個記錄在美國海軍中,沒有任何軍艦能與之匹敵。排名第二的「舊金山」號(USS San Francisco,CA-38)巡洋艦則參加了十七次。參戰次數第二多的航空母艦是「艾塞克斯」號(USS Essex,CV-9),一共十三次。但企業號非凡的記錄不僅僅在參戰的次數,更重要的是她所參與的會戰,本身即具備相當的特殊性。當美國海軍最迫切需要航艦時,企業號、連同艦上的水兵和飛行部隊總是在現場;從偷襲珍珠港直到日本投降的過程中,幾乎都是如此。一九四二年太平洋艦隊所轄的五艘航艦,只有企業號倖存下來;如果沒有企業號,美國恐怕會輸掉關鍵的中途島海戰。八個月後,在血腥的瓜達康納爾之役末期,她是美國唯一一艘還在太平洋巡弋的大型航艦。



  基於她傲人的戰績,企業號被尊稱為美國海軍「最具戰鬥力的軍艦」。少數幾艘顗覦企業號地位的軍艦-包括若干後來才參戰的航艦,與一些長期服役卻只有少數實戰經驗的水面艦-後來都證明根本不夠格。



  即使不考慮她的戰績,企業號仍舊是個有高度彈性的女士;她的排水量從原本的二萬五千噸,增加為三萬二千噸,以便容納更多的東西。戰時遠比平時需要更多的人員、食物、燃料、飛機、火砲和電子設備,所塞進的東西遠超過設計者原先的預期。到大戰結束時,企業號活像個原本僅能承重十磅,卻被硬塞進十三磅東西的沙袋。



  人員配置是艦上最有彈性的資產,當然也是最重要的。從一九三八年時的二千一百名水兵與飛行部隊人員,最後成長到將近三千人。他們當中有年輕、渴望為國服役的十七歲年輕人,也有年近五十,體驗過人生百態、久經戰陣的老兵;在每一次長達數週、甚至幾個月的任務中,他們都在狹小的空間內並肩生活在一塊。在企業號九年的役期中,共經歷十五位艦長(大戰期間則有九位),但只有少數讓人印象深刻。企業號飛行甲板上實際的領導者,是那些已登艦好幾年,對工作和麾下官兵瞭若指掌的士官和士官長。最具影響力的軍官是兩位副長,都是飛行部隊出身的他們,已將其生命與這些戴白帽的士官兵連結在一起,並隨時將他們的福祉放在心中,即使離艦後也是如此。



  企業號也是率先嘗試於夜間從航艦起飛,此一神秘戰技的先驅。她的夜戰飛行員變成會飛的傳教士,四處向人證明夜間航艦飛行的價值。藉由此種獨特的戰技,他們完全剝奪敵人原有的夜間優勢,讓企業號飛行員可以每天對敵人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攻擊。



  二戰結束時,美國海軍共擁有近一百艘各種型式與大小的航艦。但那些付錢製造企業號的納稅人,到這時才得知,沒有任何一艘航艦曾像企業號一樣,跨越過世界最大的海洋。她是企業號、或艦上官兵口中的「大E」。戰爭結束十三年後,仍有美國人記得她曾在太平洋戰區艱難時刻以「唯一」一艘美軍航艦之姿作戰,所以他們竭盡全力想把企業號從分解者的碼頭拯救出來。當他們的嘗試失敗後,數以千計的人前往紐澤西州的河岸旁,向企業號致敬。



  企業號是屬於所有美國人的軍艦,從此之後再也不會有其他軍艦和她一樣。這本書所講述的就是她的故事。




其 他 著 作
1. 永遠的企業號:太平洋戰爭中的美國精神(全新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