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行過文革的死蔭幽谷:亂世浮生錄

行過文革的死蔭幽谷:亂世浮生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16837
南太井蛙
新銳文創
2016年8月12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9865716837
  • 叢書系列:血歷史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血歷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人物史/傳記











      Walking through the Death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人們創造了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無法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因為他們面臨的環境不是他們所能選擇的。」──卡爾•馬克思



      歷史是無數傳記的精華。



      「山中小徑上,我這個孤獨漫步者在行走中遐想,那裡可望見像月球表面一般荒涼的峽谷,聽得見雪水咆哮湍流……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不只一次再睹親人之音容笑貌,儘管他�她們之中很多人早已離開了我,但他�她們的夢想、情感與蒙難受苦的經歷,仍如利刃再一次劃破我心,淌出六十年一直沸騰不已的熱血。希望人們讀了這些文字,暸解曾經有過這樣一些善良的普通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南太井蛙



      本書是文革經歷者南太井蛙的個人傳記,以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國所經歷的政治動蕩為經、以作者個人從父祖輩以來的家中三代人在中共治下所歷經的種種煎熬為緯,深切反映了大時代變遷對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影響,深刻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是如何摧殘每個人的心靈。從小立志於繪畫的作者,在書中運用洗鍊的小說筆法、以第一人稱的「我」來帶出自己與殘酷命運搏鬥的過程,以及最終得以逃離中國、實現在南海小島上當個「東方高更」的夢想。本書文字情感真摯,佐以四十多幅作者珍藏之照片與繪畫,使其經歷得以躍然於紙上。



    本書特色



      §作者將個人生平與大時代的動盪連結,從袁世凱稱帝至文化大革命,其家族與自身之成長過程歷經波波折折,卻依舊掙扎著想在亂世中一圓自己的夢想。這使得本書兼具歷史記憶紀錄、報導文學與勵志小說的性質。



      §作者文筆流暢,情感真摯動人,並就書中所載之生平,附上許多私人珍藏之珍貴歷史照片。



    ?





    楔子•胡同尋根

    第一章 北京槓王

    第二章 逃離大陸

    第三章 亂世中的桃源

    第四章 邊境的誘捕

    第五章 父子同監

    第六章 西關童趣

    第七章 生活裡的南粵風情

    第八章 父親劫後還家

    第九章 一個接一個的政治運動

    第十章 外貿新村的日子

    第十一章 「追殺」學生

    第十二章 初歷文革

    第十三章 亂世中生死相隨

    第十四章 西江上浮屍

    第十五章 「你是特務」

    第十六章 我被關進了「牛欄」

    第十七章 大難臨頭

    第十八章 冒死偷渡

    第十九章 進收容站

    第二十章 打歸原形

    第二十一章 人生由命

    第二十二章 他已死了

    第二十三章 門開一縫

    第二十四章 離開中國

    第二十五章 快活島上

    第二十六章 與「食人島」結緣

    第二十七章 歸於圓融







    楔子•胡同尋根



      二○一一年某個冬日,我站立在北京王府井一條古老的胡同口,儘管它曾有過閃亮的歷史,卻被取了一個烏黑而骯髒的名字:煤渣胡同。從北漠刮來的大風驅散蒙蔽京城多日的霧霾,平日罕見的藍天出現了,可是挾塵之風依然勁吹。



      胡同南側已經全部拆毀,風就是從胡同深處捲著黃土黑灰撲面吹來,低下頭瞇起兩眼迎風走進被拆了半邊的胡同,仿佛闖入被神靈用巨斧劈成兩半的怪異之地。半邊是老房子被推平後遺下的瓦礫,其間露出昔日王府官宅的殘樑餘棟,上面還有工匠們以近乎虔誠描畫出來的圖案,靛藍、朱紅與翠綠,間以醒目的鉛白,樓宇盡毀,卻色彩猶新。胡同剩下未拆的那一邊僥倖殘存,卻已了無生氣,帶著任由宰割的無奈與消沉。在跡近瘋狂的城市建設大潮中,胡同北側一溜青磚瓦房庭院深深的大宅亦不免蒙塵,多見呆板劃一的方型大樓在老屋古宅之間聳立,有點格格不入的突兀,盡顯「我來了就來了」的霸氣,馮國璋的總統府、清室的神機營等等歷史文物建築,在這種霸氣中說毀就毀了。



      從我一歲那年離開這裡,六十五年過去了。胡同裡依然刮著亙古不息的冷風,儘管城中每寸地面早己敷鋪水泥柏油,風中仍捲帶著拆遷挖掘產生出來的塵土。然而現如今的北京人,不再用毛巾撣土,他們在胡同和大街上行走,對風中塵埃漠然麻木,泰然處之。幾十年了,有哪一天北京城裡消停過?有哪一天不曾拆拆建建?



      城牆沒了,門樓沒了,牌坊沒了,六千一百條胡同只剩下幾百條,四十四座王府僅完整保存一座,百份之九十五的老建築全拆了,我們王家宅子今天如何安在?



      心裡沒有一點把握。

     

      「能找到以前的王家嗎?」我在面目全非的胡同裡低迴踟躕,一邊不斷避開地面的水窪與土塊。



      「說!」一位身穿棉襖戴白袖套顯得臃腫的中年婦女,見到我在張望,放下手中的電話,衝著我用地道的京腔喊出這一個字,典型的簡約、直接。



      聽我喃喃道出來意,「門牌號?」她不耐煩地提高了嗓門。



      對我提供的號數,她搖頭堅決否定胡同裡有這門牌,我也不爭辯,許是她根本不知這條胡同的門牌在過去幾十年裡改過多少次,從按數字順序自胡同西口輪至東口,再輪回來,後又改成按胡同北側單數,南側雙數分別排列,反覆變更,這裡的房子原來是多少號早已經混淆不清了。



      按一九四五年時胡同西口南側作一號計起,輪至胡同東口南側最末一幢房子應是二十號,此處大院日占時期被用作「平漢鐵路俱樂部」,再從胡同東口北側由此往西計數門牌,門牌十七號的王家宅子應是在胡同中段的北側。



      按著這一推斷,找了再找,「就是這座宅子,準沒錯!」戴白袖套的婦女推開兩扇搖搖欲墜的木門,用腳撥開一把掃帚,它就擱在傾倒在地的小石獅子上面。我似是見到了叔叔一再向我描述的那兩株已成蔭的柏樹,其中一株毫無尊嚴地被釘上釘子,掛著一把尚還滴著髒水的破地拖,另一株成為搭棚屋的支柱,被銹跡斑斑的馬口鐵皮團團圍住,變成做飯的灶房,樹幹枝葉早已燻黑一片。十多幢密密麻麻的小屋形成許多狹窄曲折的巷弄,我倒吸一口氣退了出來。



      戴白袖套的婦女壓低嗓門說:「這宅子的主人去了台灣!」



      「你是他甚麼人?」她突然好奇中帶幾分警惕地質問。



      我不作答,邁出大門,跨過那隻倒在那裡永遠沒有人扶起它的小石獅,回到塵土風中,急急離開了煤渣胡同。



      王家宅子應該是不復存在了,我那些曾經活在胡同中某處的先人,只留給我一線血脈,是活躍在體內的遺傳因子,促就我從地之南陲的紐西蘭返回古都尋尋覓覓。來這裡尋找的不復再是老舊思憶,故人音容,推動我的是一種頑強固執的心願,是從這裡走出去的後人一種靈魂與信念的皈依回歸。縱然天翻地覆、物是人非,王家血脈有繼,家門之風猶存。那是任憑時代巨流大潮何等?涌澎湃,都無法沖走帶去,摧毀蕩平的。



      王府井華燈初上的名店食肆閃爍著銷金蝕銀的誘人光彩,在滿街笑靨綻開的路人,以及熟悉的京腔包圍之中,倚著冰涼的鑄鐵路欄,掏出懷中一幀巳變微黃的黑白照片,也許是祖父生命中最後一幀照片。這張照片拍得是那樣美,流淌著一九五二年小城澳門特有的寧謐溫軟的情調。



      他的姿勢如許自然,兩手背在身後,雙足稍分開,呈現一位體育指導標準的立姿。他上身穿杏領深色外套,露出襯衫潔白的尖領,淺色的卡磯長褲筆挺。祖父身後是澳門王氏健身院的內景,頭頂上有一叢花朵盛開極為茂密的籐蔓低垂下來。



      照片背面寫有寥寥數語,娟秀的筆跡與他的巨人身材實在不太相稱:「給我親愛的小女兒,這是我工作時間,學生給我照的。這亭子上完全開的是杏黃花,美麗極啦。想念你的老爸。」上面的日期是一九五二年二月六日。



      在和煦的陽光下,照片中五十五歲的他正值壯年,顯得很健康壯碩,依著那一叢開至荼蘼的杏黃花,祖父笑得如此燦爛……



      寄出這張照片不久,祖父就從澳門回到大陸,我及我的父母還有親友,無人再見到過他。他就這樣突然消失了!自從我剛滿周歲離開這裡,京城胡同老宅門前小石獅子翻傾倒地之間,有六十年的歲月過去,其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歷史幽徑漫長曲折一路行來,身後留下蹤印密集如許,我終於想到寫一本書。

    ?




    其 他 著 作
    1. 毛利土地上的萊茵河:帶你深度遊覽紐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