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籍是什麼?──
是生而擁有的公民條件,還是一紙身分辨別的證明?
是母國情懷的身分認同,還是國家用以限制自由的操控?
這是一部在日華僑被無國籍身分綑綁三十年的自傳故事,
也是一部跨越國境線、探討無國籍者底層境遇的警世之書。
何謂國籍?何謂民族?認同的基礎又是什麼?
這是一個面對國家與歷史,深入思考實際體驗的真實故事。
當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日本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外交,在日的台籍華僑面臨了身分認同的問題。在日的台灣人究竟要以沒有邦交的「中華民國」身分住在日本比較好,還是將國籍改為有邦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比較好?又或者,歸化入日本籍更好?
這是作者陳天璽一家人遇到的難題,陳家縱使心繫台灣,卻不能不面對台日無邦交的現實問題;縱使擁有歸化日本籍的選項,卻因為身在異地、無論如何打拼總是被視為外來者的矛盾心結,使得陳家人最終選擇了「無國籍」。
無國籍看似相同,但實際上卻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無國籍人士。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大家都是被國家所捉弄的一群人。
不只陳家、不只在日華僑,全球至今仍有一千二百萬無國籍的人,他們不屬於任何國家,不具有公民身份,最基礎的醫療、教育權利均得不到保障。作者深受無國籍影響,曾被困在機場經歷了無法入境台灣、亦無法返回日本的衝擊;也因此促使她踏上研究之路,從各種角度質問日常所發生的事與國境、國籍之間的關聯性,並以人道關懷的立場調查無國籍人士的底層境遇。
他們散布全球各地:牽涉到國籍認定的血統主義,沖繩美軍基地的美亞人被迫成為無國籍孤兒;無國籍母親與在日韓國人所生的韓籍兒子明明在日本出生成長,卻必須被徵兵前往韓國服役;南洋赴日從事性交易的女子,一旦與日本男人生下非婚生子女,這些孩子註定成為無國籍兒童;還有因戰亂而導致政局改變、無法回到祖國的白俄羅斯人與朝鮮人;因難民簽證遺失而困在巴黎戴高樂機場十八年、事蹟曾被改拍成電影的伊朗人……
在國境與國境的夾縫中生存的無國籍者,究竟還要被遺忘多久?
那個能夠讓世間眾生皆享有平等自由的世界,何時才能實現呢?
擁有國籍、但卻對自己的國籍愛恨交加的台灣人,是否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無國籍」呢?
推薦人
?? ?
「這些經驗我在閱讀此書以前,壓根兒都想不著。這簡直就是像是繼承了上一代被國家與政治捉弄的「傳統」似的……被這社會性的「不幸」所糾纏的人,那痛苦與深切的悲哀,讓人覺得就像是作者出不了機場那件短暫事件的縮影……如今的她,是一個在中國與日本文化下教養出的國際知識分子,縱然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卻仍挺起胸膛勇往直前。」──楊逸,旅日中國小說家、芥川獎得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