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親密伴侶暴力的性別思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9372514
梁麗清
香港城市大學
2016年1月01日
183.00 元
HK$ 164.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629372514
叢書系列:
社會工作及輔導系列
規格:平裝 / 136頁 / 18.5 x 26 cm / 普通級
社會工作及輔導系列
分
類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同
類
書
推
薦
我們,長期抗戰中:第一線護理人員的疫情觀察誌
少年
自灰燼中綻放:一場名為八仙塵燃的震撼教育
我對抗跟蹤狂的七百天戰爭
兒童與我:乘著歌聲翅膀的小兒外科醫師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好樣:台灣平面設計14人
青少年濫藥--成因、評估與治療
論明清中國士人信徒對祭祖禮的探討
酒徒
傾聽家暴少年心
網絡沉溺-家長救兒手冊(增訂版)
內
容
簡
介
香港主流的看法認為,家庭暴力源自家庭成員之間溝通不足或個人壓力。然而,官方數字顯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要是女性,反映家庭暴力可能是性別問題,與女性和男性在社會及家庭上處於不平等的位置有密切關係。女性受傳統思想影響,普遍以家庭完整為第一位,因而窒礙受虐婦女向外求助的決心。
本書從性別角度切入,探索「親密伴侶暴力」這議題,並提供家暴的最新官方數據,客觀地分析及了解家暴緣起。作者認為,唯有將家暴問題放在人權與性別的框架下分析,才能有效地幫助有關家庭,並透過審視家暴的性別數據及檢視現行家暴政策的問題,帶出如何在家庭暴力政策上落實「性別主流化」的概念。書中亦有分析本地報章的報道形式和手法,探討傳媒如何建構大眾對親密伴侶間暴力的認知,及分析主流論述與同性伴侶較低求助率的關係。
將性別觀點注入家庭暴力政策已成為國際社會的趨勢。本書結合理論、真案個案及大量官方數據,誘發讀者反思及批判現行家暴政策,適合社會服務業人士及學生閱讀。
?
目
錄
1. 親密伴侶暴力:概念、理論和論?
2. 香港家庭暴力的性別數據
3. 親密伴侶暴力的主流論述
4. 殃及池魚:兒童目睹家暴
5. 雙重櫃門:同性親密伴侶間的暴力
6. 性別敏感度:社工介入的再思
7. 零度容忍:親密伴侶暴力的立法和執法
8. 總結:性別主流化家庭暴力政策
附錄:個案實錄
?
序
序
這是一本關於親密伴侶暴力的著作。有別於本港過去有關家暴的著作,這書從性別角度切入,探索親密伴侶暴力的議題。編寫一本從性別角度了解家暴的書重要性何在?香港主流的看法仍然認為,家庭暴力的出現是由於家庭成員之間溝通不足或個人面對壓力所致。抱持這種看法的人士同時認為,男女有同等機會受到配偶/伴侶虐待。然而,香港的官方數字顯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要是女性,反映家庭暴力是性別問題,與女性和男性在社會及家庭上處於不平等的位置有密切的關係。可惜主流的看法仍然偏重家庭功能失??的角度,如家庭成員欠缺溝通、男性失業或酗酒所致。因此,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的過程中,或者前線社工或警察在處理個案時,往往未能正視家庭暴力隱藏?性別權力關係失衡現象。
要有效地幫助面對家暴問題的家庭,必須對症下藥,客觀分析及了解家暴問題。沒有將家庭暴力/親密伴侶暴力的問題放置在人權與性別的框架下去分析,處理有關問題時只不過是隔靴搔癢。因此,從性別角度去探討親密伴侶暴力的問題,可深入問題的根源。本書的價值就在於提供具批判性的思考角度。
寫這本書有三個主要的目的:
第一,總覺得自己有責任推動家暴政策的改變。過去我在研究的過程中,接觸過不少個案;有流?淚說的、有臉帶怒容的、也有帶?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訴說的。記得有一次,一位曾經接受我訪問的婦女打了一通電話給我,對方說:
我昨天又被老公打,身體多處受傷要入院檢驗。但過程很不好受,因為在旁的警察和社工不斷催促我跟丈夫離婚,令我感到很困擾。事情剛發生,我根本來不及想日後的事,只想心情平復一點和得到一點協助。警察和社工的催迫態度讓我感到他們想盡快了結個案,免卻麻煩……
我決定跟丈夫離婚……我想申請法援,問社工申請手續,社工只答:不清楚。也沒有告訴我可以申請禁制令,禁止丈夫走近住所或工作地點的特定範圍,更沒有提及丈夫是否需要參與強制性輔導。
被打的一幕,兩個孩子目睹了,孩子一個是?4?歲、一個是?12?歲。自從暴力發生的一天,12?歲的兒子一直處於惶恐的狀態,恐防爸爸再出現,於是身上帶?小刀自衛。由於情緒繃緊,近幾天竟然與祖母爭執打架。年幼的兒子則每晚要跟我媽媽一起睡才安心,而我自己每每想到丈夫兇狠的眼神便顫抖起來。一家人都處於情緒跌宕的狀態,害怕暴力事件再發生。
這個婦女的經歷涉及幾個值得我們深刻反省的問題。
(1)首先,家庭暴力的問題非常普遍,婦女受到配偶虐待的事件日趨嚴重,備受社會關注。香港社會福利署的資料顯示,虐待配偶的個案有不穩定上升的趨勢,當中虐妻的數字佔差不多九成。這些數字不過是冰山一角,因為未被發現的個案可能遠超過官方數字。親密伴侶間的暴力,禍延甚廣。
(2)上述的個案,除了被虐婦女本身身心俱受到嚴重的傷害之外,身邊的親人亦同時受到影響,暴力所造成的傷害可以很長遠。兒童往往在親密伴侶暴力事件中被牽涉在內,他們可能目睹家暴甚至自己同時受虐而造成暴力循環的現象。我曾接觸一位男同學,讓他經常目睹父親虐待母親,除了身體上,也有精神上的虐待,如夜半也不讓他的母親睡覺和不停地向她辱?。自幼目睹上述情況,男同學不單對父親感到懼怕,久而久之亦將自己的感情封鎖,與別人保持距離。感激接受過我訪問的婦女對我的信任,將她們的經歷與我分享,讓我們明白家暴對她們所造成的傷害,也讓我深信這些問題不應該持續下去。
(3)目前本港的家暴政策及服務仍然千瘡百孔。2004年的天水圍家庭慘劇發生後,2005年特首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對家暴採取零度容忍的政策。自此,無論警方或社會福利署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然而,處理家暴的措施雖有改善,但前線警員在執法時或社工提供服務時的態度仍存有偏見,令受虐婦女感到困擾及無助。家暴問題發生後,妥善處理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讓倖存者能夠勇取站起來,面對新生活。與此同時,不讓問題再次發生,在社區傳播開去。要減低對受虐婦女及其親人的傷害,各方面必須付出努力。搖起筆桿,旨在將親密伴侶間的暴力的複雜問題顯露並得以正視。
第二,為了教學。確切一點說,我是為了學生而寫的。在大學開了一門有關家庭暴力的學科已差不多超過十年。目前,有關婦女受虐的討論多依靠外國讀物。至於本地的、有關香港婦女受虐問題探索的學術書籍,無論中、英文本都極為缺乏。英文方面的著作大多是刊於外國學術期刊的論文,所談的內容未必符合香港的社會情況;有的,也鮮有從性別角度去談論。至於中文著作方面,則大部分是社會服務機構或婦女團體出版的研究報告,或受虐婦女的個案分享,這些資料雖有其參考價值,但欠缺系統性的分析。再者,憑過去的教學經驗,本港學生較傾向閱讀中文參考書去理解在地議題;這書是受到學生的催促和鼓勵而寫成的。
第三,為了建構知識。社會上對家暴或親密伴侶暴力存在很多迷思,令到受虐者延緩求助;社會人士對受虐者亦存有偏見,以致影響政策制定和前線人員的介入手法,因此必須逐一打破。傳媒以偏頗以及誇張失實的手法報道家暴事件,對受虐婦女更可說是雪上加霜,並強化了一些家暴問題迷思。有系統地建立社會研究數據及分析,是打破迷思的重要實踐。自2006年開始,我先後完成了四項有關家暴的研究,分別是《香港家庭暴力政策—性別觀點主流化的可行性》、《香港受虐婦女主流論述的探索》、《兒童目睹家暴對日後的影響》及《同性伴侶的暴力—倖存者的求助決定》。本書的內容,不單提供家暴的最新官方數據作分析評論,找出數據背後隱藏的故事,亦同時將我過去的四項研究所得資料重新編寫、補充及反覆論證,提供批判性的分析框架。知識就是改變的力量;希望這本書的討論能夠引發社工界對家暴問題的反思,驅動業界創造改變的新力量。
全書共分八個章節。第一章是關於親密伴侶間暴力的理論和論?;澄清一些概念性的問題有助我們將暴力問題對焦。此外,家庭角度及女性主義角度是兩個具代表、但富?論性的詮釋家暴成因角度,本章會詳盡分析及探討。
第二章是關於香港家庭暴力的性別數據。性別數據是性別主流化政策的重要基礎。本章會審視官方提供的性別數據存在甚麼問題和不足之處,有助我們理解欠缺性別數據對制定政策的重要性。
第三章探討傳媒如何製造親密伴侶間暴力的主流論述及其社會效果。本章從兩份本地報章的報道形式、語言運用及手法,窺探當中傳播的意念及訊息,如何建構市民大眾對親密伴侶間暴力的認知。
第四章討論兒童目睹家暴的後遺性。為甚麼一些孩子在目睹家暴後會出現暴力循環的現象,而另一些孩子則有較強的抗逆力?男孩與女孩在目睹家暴後的反應及後遺症為何存在差異?有甚麼性別因素存在?本章會作詳細討論。
此外,親密伴侶間的暴力不單發生在異性伴侶之間,亦有可能出現在同性伴侶間的關係。受到同性伴侶虐待的倖存者比異性伴侶暴力傷害的倖存者更難尋求協助,與社會的主流論述如恐同的論述不無關係。第五章是關於同性親密伴侶間的暴力。受到同性親密伴侶暴力的倖存者為何不會求助?男同志和女同志的求助經驗是否相同?性別因素與他們的求助決定是否相關?本章會逐一作分析。
第六章和第七章探討本港在制定家暴政策和執行存在的一些問題,分別以前線社工和警務人員處理親密伴侶間暴力/家暴的經驗作闡釋。兩章分別探討前線工作人員欠缺性別及人權意識所帶來的問題,以及對求助者造成的傷害。
最後一章討論性別主流化的概念如何在家庭暴力政策上落實。要改善現況,減低親密伴侶間暴力的發生,沒有清晰的概念、掌握數據、推行全面的法律保障及服務規劃是無法達到的。
此外,為了讓讀者更確切理解婦女受到親密伴侶的暴力對待的經歷和有關部門處理個案的手法,並能夠運用性別視角分析問題所在,本書的附錄輯錄了兩個真實個案,並提出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作討論。
這本書獻給我的親密伴侶錦華。他的愛,成就了我。也感謝他與我在共同生活中一起探索和實踐平等的兩性關係,讓我深信這是化解暴力的良方。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誰可相依:香港照顧政策的再思
2.
親密伴侶暴力的性別思考
3.
知而行.行而知:香港社會工作教育的反思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