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與屍同行�何敬堯
殭屍、喪屍、活死人、還魂屍──這些詞彙,藉由《惡靈古堡》系列遊戲掀起風潮,全世界瞬間為之瘋狂,紛紛衍生各類殭屍漫畫、小說、電影,儼然成為當代恐怖文化的經典題材。
所謂「殭屍」、「喪屍」,便是人類死亡後,復活成食人的怪物。
其實殭屍的概念,並非憑空現身,自古以來世界各國皆有傳說。例如,加勒比海的海地巫師能用黑魔法與毒藥復活死者,而中國與臺灣民俗相信,人死後的屍體若遭貓隻跳過,則會復生為殭屍,逐人而走。據說,跳屍之貓,以白蹄貓、油蹄貓(無利爪之貓)跳過,最為靈驗。此外,如果淚滴沾屍,死者靈魂就無法脫離肉身,甚至變成屍鬼。
臺灣也俗傳,若死者蘇生為殭屍,只有用青竹鞭打死者,死者才會安寧。
在日本妖怪的系譜中,殭屍卻十分少見,類似的存在,可能是「鬼」(??)。它們喜吞活人,擁有不死的能力,就算手腳被砍斷,生命力仍然頑強。在日本岡山,名叫「溫羅」的鬼,頭顱就算被砍掉並埋在土中,仍然可以嘶吼數年。但「鬼」與現代所謂的「殭屍」,概念仍有不同(並非人死復活)。在古代日本傳說,人死成殭屍的故事不多見,或許是受到《古事紀》的伊邪那岐傳說影響,讓死者復活之夢終屬空想。
不過,也有些故事,提及死者蘇生的方法。《反古風呂敷》書中紀載,千葉縣東葛飾郡,死者身上被放了一隻化貓(二尾貓妖),結果死者睜眼,目露凶光,甚至直接跳上屋頂。這則傳說,與中國、臺灣民俗的「貓跳屍」非常類似。
另一則死者復生的故事,或許更接近現代的殭屍形象。在小泉八雲的《怪談》中,講述一名不敬神佛的僧侶死後變成「食人鬼」,必須啃食人類遺體過活。而鳥山石燕的《今昔百鬼拾遺》則說「古庫裏婆」是一種喜愛啃食屍體的鬼婆婆。這些鬼怪,都需要經過「施餓鬼法」的法會超渡,才能脫離悲慘的狀態。
到了現代,日本的「鬼怪」融合西方的喪屍病毒、生啖活人的情節,進一步塑造出獨特的活屍故事,讓非人之物的不死之屍出沒於各種文學作品、漫畫、電影中。例如小野不由美的小說《屍鬼》,動畫《甲鐵城的卡巴內利》都極其精采。
由於屍鬼故事竄爬於當代各類文本,讀者早已見怪不怪,所以若要挑戰這一類題材,勢必要以別開生面的嶄新角度,為活屍們殺出一條血路。
所以,當松久淳與田中?合著的小說《咬屍》出版之後,立即讓挑剔的讀者們眼睛一亮。因為小說中除了有死而復生的「咬人屍」,更加入了「純愛」的奇異劇情。
什麼?活屍┼純愛?這樣的故事,行得通嗎?
抱持著疑問,翻開了書扉,卻讓我不忍釋卷,一頁翻著下一頁。
活屍從何而來?正當人們費盡心力研究活屍現象,眾多「咬人屍」卻憑空消失,無人知曉它們的蹤跡。
但小說中,最恐怖的事情,卻不是活屍襲擊人類,而是世界各國發生了「新水化現象」:一旦人們觸碰到受感染的水源,就會陷入昏睡。最後全國甚至有四成的人口陷入昏迷,無法醒來,造成比「咬人屍」更嚴重的災難。
這時,一名白袍研究員對主角說:「咬人屍,是我們最後的希望!」
究竟,主角是否能在危險的旅途中,搜尋到「那東西」,順利達成任務?
出發,不僅僅是為了拯救人類,也是一趟追尋自我的旅途。
迥異於當代活屍故事極力呈現血腥的情節,《咬屍》以獨樹一格的溫情之筆,描繪出奇幻又詭祕的末日圖繪。
而書中恐怖的「新水化」設定,更讓人膽戰心驚。水中有神也有靈,除了帶來滋養,也能瞬間吞噬人命,因此自古以來,日本人會在河岸設置神壇,祭祀水神。在《咬屍》中的新水,則更類似「三途川」的功能。
三途川又名「忘川」,是陰間與陽世的分隔之境,河水具有迷魂作用,甚至能讓人喪失一切記憶。在小說中,受到「新水」影響的人們,陷入永久的昏迷,不正像是徘徊於生與死的縫隙之間?
在崩毀的世界裡,「我」又該如何面對獨自生存的明日?
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該珍惜的事物,究竟是什麼呢?
不過,「我」終究不是孤獨一人,因為我的身邊還有「那個她」……
松久淳與田中?的《咬屍》告訴我們:儘管生命中總是充滿著恐懼與悲傷,但是只有邁開步伐前進,才是唯一的解答。
何敬堯�小說家,作品融鑄奇幻、歷史、推理,獲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文化部年度新秀獎,著有《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怪物們的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