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賢者之愛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1794525
山田詠美
陳系美
大田
2016年7月01日
107.00 元
HK$ 85.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1794525
叢書系列:
日文系
規格:平裝 / 248頁 / 25k正
日文系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春光。已逝 (附印刷簽名)
小說 地球萬花筒
小鳥:《博士熱愛的算式》作者小川洋子獲獎暖心小說
山之音:川端康成夜聽山音與孤獨的戰後顛峰之作【精裝典藏版】
千羽鶴:撫摸那些既冷又暖的愛慾、名器與生死,川端康成揉合悖德與慾望的極致名作【精裝典藏版】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我的少年(02)
我的少年(02)特別版
inferno∼不被允許的愛∼ 3
inferno~不被允許的愛~ 1
inferno~不被允許的愛~2
內
容
簡
介
山田詠美出道30年 再掀話題•正面挑戰文豪谷崎潤一郎之作
【名詞】賢者:智者,聰明人。【反義】痴人:愚者,愚蠢之人。
序
推薦序
痴人和賢者之愛──谷崎潤一郎的《痴人之愛》與山田詠美的《賢者之愛》
新井一二三
說到谷崎潤一郎,外國朋友們一般都當他是《陰翳禮讚》和《細雪》的作者,換句話說是日本傳統審美學的守護神。可是,日本人對他的印象是稍微不一樣的。此間所謂「大谷崎」之所以很「大」,因為他善於把通俗性主題和藝術性形式在崇高的水準上融合為純文學佳作,而他終生拘泥的主題不外是嗜虐和戀物症。
從一九二四年到二五年,在《大阪朝日新聞》上連載的《痴人之愛》,算是谷崎早期的代表作之一。那是日本短暫的大正摩登時代。二十八歲單身的電氣工程師河合讓治有一個夢想:收養年幼的女孩子而教育成合他口味的情人。果然,老天爺作美,讓治在銀座的酒吧相識了年僅十五歲,外貌似混血兒的奈緒美,從此開始過兩個人的日子。他們之間逐漸演變成奴隸和主人一樣的關係。沒有錯,是讓治心甘情願地淪落為奈緒美的奴隸。
兩個主角的名字讓治和奈緒美,日語發音分別是George和Naomi,加上他們住在位於東京南部大森海岸的出租洋房,整部小說散發著特別洋氣的氛圍,可以說跟谷崎後來的作品如《陰翳禮讚》(一九三三年)、《細雪》(一九四八年)的和風世界,相差十萬八千里。再說,谷崎也公開說《痴人之愛》是「私小說」,至於奈緒美的原型,則一般相信是他第一任夫人的妹妹,當時的電影明星葉山三千子。
將近九十年以前發表的︽痴人之愛︾,至今在日本擁有許多讀者;一說到「奈緒美」就在眾多書迷的腦海中出現共同的形象。於是當二○一五年一月,山田詠美的新作《賢者之愛》問世的時候,書腰上寫的「從正面挑戰文豪谷崎潤一郎」一句話,教大家馬上領會其含義,以致爭先恐後地購入一本,非得一口氣讀完才痛快了。
我這輩的日本書迷,仍然清楚地記得山田詠美一九八五年以《做愛時的眼神》一書出道時帶來的衝擊。那是年輕日本女孩子和美國黑人逃兵之間的愛情故事。表面上看來,兩者之間只有性愛而沒有靈魂交流似的,卻於存在底層,意外地留下永遠不會消失的烙印。二十世紀後半葉,源自美國的性革命波及,日本的年輕人經驗的,往往就是像她筆下的一對主角那樣的男女關係,因而作品引起了許多同代讀者的強烈共鳴。
山田詠美從一開始就善於書寫乍看粗野的男女關係所內含的細膩情感。她以出道作品獲得文藝賞,兩年後又以《戀人才聽得見的靈魂樂》得到直木賞,二○○○年則以《A2Z》獲得讀賣文學賞,二○○五年終於以《無法隨心所欲的愛情,風味絕佳》獲得了谷崎潤一郎賞。另外,出道不久的一九八八年,她都寫過《跪下來舔我的腳》,乃以SM俱樂部的「女皇」為主角的半自傳體小說。果然,她跟谷崎的小說世界頗有重疊之處。但是,這回從正面挑戰「大谷崎」,還是出乎大家預料了;畢竟「大谷崎」的名氣能跟三島由紀夫等超級大作家相比,可說屬於諾貝爾獎級別的。
山田詠美小說《賢者之愛》的男女主角是,快要四十五歲的出版社編輯真由子和剛過了二十三歲生日的直巳,而「直巳」的日文讀音就是跟奈緒美一樣的Naomi,使讀者以為這是《痴人之愛》的翻版,交換了男女角色,而取名為《賢者之愛》。然而,真由子和直巳其實不是像讓治和奈緒美那樣在風化場所認識的。反之,直巳的母親是真由子從小的朋友百合,他父親又是真由子從小的偶像諒一。也就是說,真由子被百合奪走了諒一,後來跟他們的孩子發生關係的。難道她是為了報復情敵,才把她兒子當性愛寵物培養的嗎?實際上,還包括真由子的已故父親在內的三代五角關係裡,到底誰是真正的主人?誰才是奴隸?可見,山田詠美創造出來的小說世界,比單純色情的《痴人之愛》複雜得多。
《賢者之愛》的封面和內頁,都配著幻想怪異派漫畫家丸尾末廣畫的繪圖,給作品增添有如二十世紀少女漫畫雜誌上時而出現的恐怖作品一般委婉卻性感的氣味。日本各家報社的書評員都給了《賢者之愛》五顆星星。也不奇怪,跟這部刁難讀者的新作相比,古典作品《痴人之愛》的男性中心觀點可說是傻到可愛。山田詠美出道正好三十週年的今天,至少對女性心理的掌握而言,連「大谷崎」都不是她對手了。
關於新井一二三:
日本東京人。大學期間以公費到中國大陸留學兩年,期間遊走雲南、東北、蒙古、海南島等各地,回到日本擔任「朝日新聞」記者,後移民加拿大,在約克大學、懷爾遜理工學院修習政治學與新聞學,並開始用英文寫作。一九九四年到香港,任職「亞洲週刊」中文特派員,同時在「星島日報」「蘋果日報」「明報」發表散文及小說。最新《東京閱讀男女》為第二十五號作品,皆由大田出版。
那就是人,既痴又賢……──我讀山田詠美的《賢者之愛》
劉黎兒
本書是山田詠美近年卯盡心力的代表作,算是能充分品嘗到詠美味的作品,被稱為是「山田詠美的新代表作」一點也不為過,不論結構、內心刻劃乃至精準華麗的詞藻,加上全篇從頭到尾都維持滿點的懸疑性,樣樣都讓人覺得很有看頭,開始讀了就無法釋手!
雖然是意識著谷崎潤一郎《痴人之愛》而寫的絢爛豪華的性愛調教劇,但也完全是不同的作品,因為加入更濃稠的兩個女人的愛恨,令人想起她早期作品《蝶蝶的纏足》,也是描述兩個女人少女期的愛恨與依賴關係;女人與女人、男人與女人間,精神或性愛上的SM(性愉虐)關係的捕捉,也是詠美擅長的,這是她跟谷崎很不同的,也是女人跟男人最大的不同,女人是更為複雜而不容易甘願作罷的。
有些人或許覺得這不算是「賢者之愛」,我想這也是在證明谷崎寫的也不是「痴人之愛」,賢者似乎跟痴人看似相反,其實是一體兩面,因為那就是人,人是既痴又賢的。
《痴人之愛》是年上男調教美麗養女的故事,而本書乍看是年上女調教子女輩美少男的故事,其實也是兩個女人不斷互相掠奪對方所有的故事,其中雖也隱含了年上男跟少女的性愛,但到底是誰玩弄了誰,則很難說。
人間大部分的事都是如此,看似有主僕關係或侵犯關係,但到底誰是主誰是僕,或誰是侵犯者、誰是被侵犯者,有的瞬間很難釐清的。山田詠美創造了比鄰而居的五位男女、三個家庭、三個世代,錯綜複雜的關係反而清楚勾畫了人性,原來高尚跟低俗才是鄰居,純潔、同情也跟情慾、惡意是鄰居;有教養的大戶人家跟沒幾代累積的暴發戶到底有多少不同呢?或許有人會認為再怎麼染黑的女主角也不如全黑的第二女主角,但這是程度問題而已,兩人是很類似的。
小說中,只有女人是主角,乍看是男主角的男生,原來也是配角,因為男人都只是被動的、被掠奪的對象,被女人要來要去、讓來讓去,跟谷崎時代的女人要被讓一樣。
只要女人想揮灑點魅力,男人很難抗拒,終究任女人擺布,剩下的就是兩個女人間的問題,女人的戰爭。或許大多時候是女主角片面的復仇,持續了二十幾年,卻還是難以消化掉,只好用最極端的手段來解決。
《痴人之愛》是描寫年上男河合讓治跟養女NAOMI八年間的愛物語,但《賢者之愛》則至少是三倍於此的時間長度,甚至最後女主角都八十歲了,近乎十倍,可見如果有兩個女人的話,就會陷入很難自拔的泥沼,糾纏時間會拖很久,無法清爽俐落。
小說中的男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許這是作為男人的一種幸福,男人才能真的當痴人。什麼都知道的女人其實再怎麼想忘卻,卻無法真的成為幸福的痴人,永遠只能當沉重的賢者;女人無法也不想輕易放棄嫉妒、情念、憎恨的。
小說中的五位男女,都是他們自認的不同的人種,即使前兩代的男人想裝出有點符合常情常理的模樣,也都是某種妖怪,而且每個人內心裡都居住著好幾個男人或女人;女主角尤其像是許多日本男作家小說裡愛調教幼齒女的男人,山田詠美把男女性別倒過來,女人不再只是被調教者,而是調教者,有豐富的性愛遍歷,識透男人心與性,扮演性愛導師,也會幫小男生打開好幾道窗子,如美食、美酒或美好的性愛等,讓他大開眼界,讓少男蛻變成成熟的男人。即使第二女主角,也是性愛調教者,調教兩個大男人。
詠美是心儀谷崎如此性感耽美的魔術師,對於《痴人之愛》的投射隨著她自己年紀變化而變化,或許三、四十年前她還是NAOMI,但現在她則是讓治了;她對谷崎也是觀察入微的,注意到谷崎喜歡細細描寫肉體零件,尤其是許多夾在其間的between部位,如腋毛、腳趾甲間等,她則以指導男人如何以手口伺候女人性器等細膩性技來抗禮;跟《痴人之愛》當時相當驚世駭俗一樣,詠美至少在出道三十年的時候,也想盡情、大膽地寫出同樣任性、激烈的小說,她做到了,或許做得更好!
關於劉黎兒:
旅日作家、文化觀察家,好奇心旺盛,忘齡女人;曾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二○○四年專事寫作,在多家報紙雜誌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日本政經社會議題、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三十幾冊;小說則有《棋神物語》等;二○一一年經歷福島核災後回首關注家鄉台灣高危險核電,重披新聞採訪戰袍,撰寫約六百篇文章揭發核電核災真相,出版呼籲廢核相關書籍五冊。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