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上司處得不好。
  無法融入職場的氛圍。
  沒能做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無法抽出空閒時間。
  希望能有多一點時間跟家人或朋友團聚。
  想要增加收入,讓自己不必再擔心錢的問題。
  對於維持現狀一事隱約感到不安。
  想對社會有所貢獻。
  想成立屬於自己的愉快團隊。
  在目前的公司裡看不到未來。
  創業中的朋友看上去很快樂。
  想找尋只有自己才能辦到的事。
  一生之中總會有突然想要創業的瞬間。
  每個人的原因或許不盡相同。不過我認為,當人發覺自己無法掌控人生,自己並非自己的主人時,就會想要成為自己的主人,因而興起創業的念頭。
  創業是讓我們找回自己的一大機會。
  事實上,創業是一種能夠實現自我心願的絕佳方式。
  大多數的創業者都很慶幸「自己當初鼓起勇氣創業」,只不過他們通常不會表現出來,因此我們很少有機會知道這件事。我至今也見過許多成為自己主人的創業家,他們看起來真的很幸福。
  原來只要找回自己或自己的人生,人就能變得如此幸福。
  不過,雖說創業充滿了這樣的魅力,實行起來會不會很困難呢?
  一般人都認為創業「很困難」、「門檻很高」。
  在創業需要龐大資源的舊時代,這的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無論心理或物質上的門檻都很高。
  但是,現在不同了。
  創業所需的資源,已經能以愈來愈低的金額取得,這也連帶使得風險大幅度下降。另外,社會大眾對於創業家的看法轉趨正面,從而營造出易於創業的環境。
  再加上,創業可獲得的利益——無論是物質利益或精神利益——也愈變愈大了。
  換句話說,創業變成了「Low-risk & High-return」,亦即低風險高收益的活動。
  然而,敢創業的人卻不多,這是為什麼呢?
  有意創業,卻始終無法踏出第一步的原因,大多是陷入以下這樣的惡性循環。
  創業很困難
  ←
  所以雖然很想嘗試,卻又忐忑不安
  ←
  不安使得自己不敢踏出第一步
  ←
  無法縮短創業的距離,因而愈來愈覺得困難
  ←
  感到不安
  該怎麼做,才能脫離這種惡性循環呢?
  答案就是「行動」。
  人並非消除不安之後才敢行動,而是行動之後才能消除不安。
  但若是胡亂行動,即使創業了,無法成功的話也是枉然。我們必須克服「?創業」和「?創業並且成功」這兩道難關才行。
  而「準備」可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
  緩慢但確實的進行小小的準備,不僅能夠降低創業的心理門檻,同時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機率。
  本書提供了具體的準備方法。
  近二十年來,本人以「創業專家」的身分支援了數千名創業者。我依據這段經驗,從中挑出自己認為「應該事先做好」、「可使創業後的經營變得輕鬆」的準備項目,並且整理得簡單易懂,讓人看了以後可更容易展開行動。
  本書共舉出八個方面、八十三項準備項目。
  其實要準備的項目不只這些,不過本書並未收錄創業時只做一次的事情,或是只能短期見效的事物。
  換言之,本書介紹的項目,主要為培養可用一輩子的能力、可作為你長期資源的事物。
  所以,即使你不創業,相信這些準備同樣能對目前的工作,或是掌控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若想展開某件事物,祕訣就是從小事著手進行。
  別從太大的事情做起,先從小事下手吧!
  學習固然重要,實際行動看看更加要緊。
  本書介紹的都是今天就能著手進行的準備事項。
  試著在沒有風險的範圍內行動,要比胡思亂想來得更有意義。
  剛開始請你以玩遊戲的感覺一邊享受一邊進行。
  你可以從沒人會注意到的方法開始嘗試,此外也不見得一定要做完所有的準備,即使準備大多失敗了也不要緊。
  剛開始就算做不好也沒關係。事實上,只要你嘗試過就會產生差異。
  創業後的輕鬆程度會因此截然不同。
  準備時付諸實行,在正式行動時成功。
  準備時偷懶放鬆,在正式行動時失敗。
  哪種方法比較聰明,答案一目了然。
  不過,你的人生確實會因這些行動而改變。
  為了找回人生或是自己,請你樂在嘗試中。
  為了成為自己的主宰者。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行「創業的準備」吧!
二○一五年四月 濱口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