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教育經濟學:用「科學數據」破除教育迷思,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意志力與好成績!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426202
中室牧子
卓惠娟
三采
2016年5月27日
120.00 元
HK$ 102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426202
叢書系列:
FOCUS
規格:平裝 / 216頁 / 25k正
FOCUS
分
類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同
類
書
推
薦
線上高效讀書法:提高孩子學習意願的活用術
小熊媽親子學英語私房工具101+【小熊媽自學英語寶典二部曲】(暢銷修訂版)
十堂說話啟蒙課,孩子開口不再忐忑:速讀、背誦、複述……從不善言辭到侃侃而談,孩子只是欠缺一點口才訓練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那麼有創意?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開發右腦,訓練思維,打開創新的大門!
從怕學習到愛學習:名校和家長都肯定的自主自律學習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精解國語辭典(道林紙本)(增訂四版)
朗文中文新詞典(第三版)(標準版)
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帶你讀出深度思考力
大腦衝浪:你只需要一點心理學,衝破人生僵局!
內
容
簡
介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性與特長各不相同,
但很多人,卻只聽信教出優秀孩子的「教養專家」心得,
但這些「個人經驗」,無法成功複製在所有孩子身上!
教孩子,需要更理論根據的做法,
大規模的研究實證,帶出最有效的教育法!
目
錄
前言
科學數據顛覆「教育成見」
考試前祖母過世的比例暴增!?
第一章 他人「成功經驗」適合我家孩子嗎?
→科學數據絕對勝過個人經驗
「人人都是教育評論家」的奇怪現象
家長年收愈高,小孩的學歷愈高?
美國靠「科學根據」改變教育
用「數字」表現教育成果
教育是經濟學家最有興趣的研究
第二章 不能用獎勵誘導孩子?
→以科學根據為基礎的教養法
如何獎勵,誘使孩子「現在就讀書」?
「考高分就獎勵」,無法提升孩子成績?
不只獎勵,還要教導方法才有效
獎勵孩子,又如何不會失去「學習樂趣」?
用「錢」作為獎勵,也要教育正確的金錢觀念
用對方法才能幫助孩子自動學習
讚美教育的利與弊
一昧鼓勵,只會削弱孩子實力又自戀
讚美孩子努力,教出勇於挑戰困難的孩子
不要全面否定看電視、玩電玩
限制電視或電玩時間,學習不會變好
「叫」孩子用功讀書,根本白費力氣
能力分班最能提高同儕效應,使成績提升?
避開壞朋友的影響,對孩子有正面幫助
幼兒教育的投資報酬率最高
幼兒教育有助孩子日後發展,減少社會成本支出
第三章 「用功讀書」真的重要嗎?
→成功人生中重要的「非認知能力」
幼兒教育只能短暫對孩子成績及智商有幫助
「非認知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自制力」,邁向成功人生的重要能力
「意志力」,未來成功的關鍵
如何鍛鍊自制力和意志力?
能提高未來年收入,是從小的品格教育
非認知能力跟成績一樣重要
第四章 「小班制」有效果嗎?
→現行的教育政策缺乏科學根據
小班制,真的有效嗎?
小班制投資成本過高
提供家長正確的教育情報,更能提升孩子成績
「小班制」絕非效益高的教育投資
小班制只在特定課程中有效
教育支出正年年減少
學習評量,呈現的是家庭資源而非學校資源
學習評量排名的意義
學生成績高低,與學校好壞無關
教育齊頭式平等,只會擴大貧富差距
教育補助金對孩子的成績沒幫助
世代「內」的平等,世代「間」的不平等
現行的教改政策,仍有諸多盲點
資訊公開透明是教改的第一步
第五章 怎樣才是「優良教師」?
→好老師改變孩子一生
好老師帶孩子上天堂
學校發獎金給老師,能提升教育品質嗎?
教師研修無法提升教師素質?
應該廢除教師證照制度嗎?
落實有科學根據的教育政策,才是當務之急
補論:教育需要客觀實驗佐證
蘋果和橘子無法比較
隨機比較實驗,能呈現最客觀的數據
適用於教育的上的客觀實驗有很多種
客觀數據,能幫助政府決定教育政策方向
隨機比較實驗的問題點
結語 運用科學分析教育,對社會貢獻將無限大
參考文獻
?
序
前言
科學數據顛覆教育的「常規」
一開始其實想拒絕出版社的邀稿,因為我沒有孩子,雖說在大學教的是經濟學,但從事教職的時日尚短,何況說來慚愧,我教的並非教育哲學。
然而,許多有孩子的友人或學校老師,有時甚至是教育委員會相關人士竟然來找我諮商。比方說,有孩子的友人經常提出如下列的問題:
「想讓孩子用功讀書而以?賞誘導是不好的嗎?」
「對小孩的教育應該採取讚美教育嗎?」
「電玩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嗎?」
為什麼我的朋友不是請教他們的父母,而是問我這個教職資歷尚淺的人呢?
這全是因為我是教育經濟學者。教育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理論或技巧來分析教育為目的,屬於應用經濟學的一個領域。而且,我在評論教育或教養時,使用的是絕對可以信賴的「數據資料」。
運用龐大的資料庫,以經濟學角度來分析教育為職業的我,有時可以了解連父母或學校老師教養時也無從得知的事實。
前陣子看了某個電視節目,其中果然還是針對「以?賞誘導」、「讚美教育」、「讓孩子擁有電玩」等議題討論對錯。可見對於教養子女的父母而言,的確是令人煩惱的問題。
這個電視節目的教育評論家及育兒專家,口徑一致地陳述以下的見解。
•「不應該」以?賞誘導
•讚美教育「比較好」
•打電動使孩子「變得暴力」
從主持人的反應來看,他們的確打從內心認同這些教育評論家及育兒專家的主張,這或許也和多數人直覺的看法一致。不過,身為教育經濟學者的我,提供給親友的意見,卻正好相反。
•以?賞誘導「也沒關係」
•「不應該採用」讚美教育
•打電動「也不會變暴力」
我並不是故意和教育評論家或育兒專家唱反調,但是,他們在電視或雜誌上所陳述的見解,令我感到不對勁的部分時常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因為他們都是基於教育者的個人經驗,所以缺乏科學根據,因而也對於「為什麼這個主張正確」的說明不夠充分。
我把經濟學上的數據,運用於教育或教養上的發現,或許比評論家或育兒專家指南、知識更具價值,或許可以說,如果不知道就太吃虧了。
本書的目的是清楚地將教育經濟學介紹給各位讀者。
雖說是「運用數據資料就經濟學觀點分析教育」,或許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在說明主題以前,介紹一個我最近的成功經驗來作為分析的案例。
考試前祖母過世的比例暴增!?
從2013年開始,我的課堂學生數突然暴增到1至2百人,有時甚至會超過5百人。但就在期中考當天,有許多學生通知我:「因為祖母過世,所以無法參加考試,希望能夠參加補考。」
以2013年春季的學期為例,250位左右的學生中,竟然有15位的祖母過世。另外,以英文報告為取得學分要件的秋季課程,祖母的死亡比例更高,竟然有將近3成的學生都發生祖母過世的不幸。
我要求學生繳交附有日期的死亡證明、訃聞等證明,其中也有學生交來的是好幾年前的死亡證明,或是說「因為祖母遭受恐怖攻擊,所以沒辦法證明」等理由,是一群令人一頭霧水的學生們。
雖然感到疑惑,但這一年總算平安度過。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讀到一本關鍵性的書,那就是著名的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所寫的《誰說人是誠實的!》文獻2,在〈奶奶過世的高峰
期〉這一節當中,艾瑞利教授有一段以下的描述:
「在大學任教多年後,我注意到每學期快結束時,似乎都有很多學生的親人過世,尤其在期末考前一週或報告截止日前,最容易發生這樣的不幸。每學期平均都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向我要求考試改期或報告延期。」
沒想到連世界知名的艾瑞利教授都和我有相同的體驗,我心中的驚訝自然不在話下。艾瑞利教授的書中還提到,有一位勇於挑戰的生物學教授,甚至發表了一篇關於「考試與祖母驟世間的因果關係」的研究。
那位教授把過去上課所蒐集的資料加以分析後發現,祖母在期中考前過世的機率是平日的10倍,期末考前過世的機率更高達平日的19倍。而且,成績不佳的學生,祖母死亡率更是暴增50倍以上。
我身為教育經濟學者,當然也會在自己的課程進行資料收集。受到艾瑞利教授著作的啟發,我立刻以前一年的授課記錄資料為基準,計算期中考及期末考的祖母死亡率,然後向學生說明「我課堂中的學生,祖母死亡率異常地高」。
另外,也向學生說明,我發現在課程最後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關「對這堂課的學習意願」這個問題,回答「完全沒有」及「沒什麼意願」的學生,祖母就愈容易發生憾事。
後來,來上課的學生中,就只出現一位祖母過世的學生。
我的課程設計,多半是針對社會現象或事件,利用數據資料加以實證分析而成的。在課程結束前,我對學生說了以下這段話—
「就算騙得了人,也無法騙過數據。希望各位能夠理解,分析蒐集而來的資料,理解社會結構,將會大大的改變生活。」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