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教育經濟學:用「科學數據」破除教育迷思,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意志力與好成績!

教育經濟學:用「科學數據」破除教育迷思,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意志力與好成績!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426202
中室牧子
卓惠娟
三采
2016年5月27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3426202
  • 叢書系列:FOCUS
  • 規格:平裝 / 216頁 / 25k正
    FOCUS


  • 親子教養 > 潛能/學習力啟發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性與特長各不相同,

      但很多人,卻只聽信教出優秀孩子的「教養專家」心得,

      但這些「個人經驗」,無法成功複製在所有孩子身上!

      教孩子,需要更理論根據的做法,

      大規模的研究實證,帶出最有效的教育法!

      





    前言

    科學數據顛覆「教育成見」 

    考試前祖母過世的比例暴增!? 



    第一章 他人「成功經驗」適合我家孩子嗎?→科學數據絕對勝過個人經驗

    「人人都是教育評論家」的奇怪現象

    家長年收愈高,小孩的學歷愈高?

    美國靠「科學根據」改變教育

    用「數字」表現教育成果

    教育是經濟學家最有興趣的研究



    第二章 不能用獎勵誘導孩子?→以科學根據為基礎的教養法

    如何獎勵,誘使孩子「現在就讀書」?

    「考高分就獎勵」,無法提升孩子成績?

    不只獎勵,還要教導方法才有效

    獎勵孩子,又如何不會失去「學習樂趣」?

    用「錢」作為獎勵,也要教育正確的金錢觀念

    用對方法才能幫助孩子自動學習

    讚美教育的利與弊

    一昧鼓勵,只會削弱孩子實力又自戀

    讚美孩子努力,教出勇於挑戰困難的孩子

    不要全面否定看電視、玩電玩

    限制電視或電玩時間,學習不會變好

    「叫」孩子用功讀書,根本白費力氣

    能力分班最能提高同儕效應,使成績提升?

    避開壞朋友的影響,對孩子有正面幫助

    幼兒教育的投資報酬率最高

    幼兒教育有助孩子日後發展,減少社會成本支出



    第三章 「用功讀書」真的重要嗎?→成功人生中重要的「非認知能力」

    幼兒教育只能短暫對孩子成績及智商有幫助

    「非認知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自制力」,邁向成功人生的重要能力

    「意志力」,未來成功的關鍵

    如何鍛鍊自制力和意志力?

    能提高未來年收入,是從小的品格教育

    非認知能力跟成績一樣重要



    第四章 「小班制」有效果嗎?→現行的教育政策缺乏科學根據

    小班制,真的有效嗎?

    小班制投資成本過高

    提供家長正確的教育情報,更能提升孩子成績

    「小班制」絕非效益高的教育投資

    小班制只在特定課程中有效

    教育支出正年年減少

    學習評量,呈現的是家庭資源而非學校資源

    學習評量排名的意義

    學生成績高低,與學校好壞無關

    教育齊頭式平等,只會擴大貧富差距

    教育補助金對孩子的成績沒幫助

    世代「內」的平等,世代「間」的不平等

    現行的教改政策,仍有諸多盲點

    資訊公開透明是教改的第一步



    第五章 怎樣才是「優良教師」?→好老師改變孩子一生

    好老師帶孩子上天堂

    學校發獎金給老師,能提升教育品質嗎?

    教師研修無法提升教師素質?

    應該廢除教師證照制度嗎?

    落實有科學根據的教育政策,才是當務之急

    補論:教育需要客觀實驗佐證

    蘋果和橘子無法比較

    隨機比較實驗,能呈現最客觀的數據

    適用於教育的上的客觀實驗有很多種

    客觀數據,能幫助政府決定教育政策方向

    隨機比較實驗的問題點

    結語 運用科學分析教育,對社會貢獻將無限大

    參考文獻

    ?





    前言

      

    科學數據顛覆教育的「常規」


      

      一開始其實想拒絕出版社的邀稿,因為我沒有孩子,雖說在大學教的是經濟學,但從事教職的時日尚短,何況說來慚愧,我教的並非教育哲學。

      

      然而,許多有孩子的友人或學校老師,有時甚至是教育委員會相關人士竟然來找我諮商。比方說,有孩子的友人經常提出如下列的問題:

      

      「想讓孩子用功讀書而以?賞誘導是不好的嗎?」

      

      「對小孩的教育應該採取讚美教育嗎?」

      

      「電玩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嗎?」

      

      為什麼我的朋友不是請教他們的父母,而是問我這個教職資歷尚淺的人呢?

      

      這全是因為我是教育經濟學者。教育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理論或技巧來分析教育為目的,屬於應用經濟學的一個領域。而且,我在評論教育或教養時,使用的是絕對可以信賴的「數據資料」。

      

      運用龐大的資料庫,以經濟學角度來分析教育為職業的我,有時可以了解連父母或學校老師教養時也無從得知的事實。

      

      前陣子看了某個電視節目,其中果然還是針對「以?賞誘導」、「讚美教育」、「讓孩子擁有電玩」等議題討論對錯。可見對於教養子女的父母而言,的確是令人煩惱的問題。

      

      這個電視節目的教育評論家及育兒專家,口徑一致地陳述以下的見解。

      

      •「不應該」以?賞誘導

      

      •讚美教育「比較好」

      

      •打電動使孩子「變得暴力」

      

      從主持人的反應來看,他們的確打從內心認同這些教育評論家及育兒專家的主張,這或許也和多數人直覺的看法一致。不過,身為教育經濟學者的我,提供給親友的意見,卻正好相反。

      

      •以?賞誘導「也沒關係」

      

      •「不應該採用」讚美教育

      

      •打電動「也不會變暴力」

      

      我並不是故意和教育評論家或育兒專家唱反調,但是,他們在電視或雜誌上所陳述的見解,令我感到不對勁的部分時常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因為他們都是基於教育者的個人經驗,所以缺乏科學根據,因而也對於「為什麼這個主張正確」的說明不夠充分。

      

      我把經濟學上的數據,運用於教育或教養上的發現,或許比評論家或育兒專家指南、知識更具價值,或許可以說,如果不知道就太吃虧了。

      

      本書的目的是清楚地將教育經濟學介紹給各位讀者。

      

      雖說是「運用數據資料就經濟學觀點分析教育」,或許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在說明主題以前,介紹一個我最近的成功經驗來作為分析的案例。

      

      考試前祖母過世的比例暴增!?

      

      從2013年開始,我的課堂學生數突然暴增到1至2百人,有時甚至會超過5百人。但就在期中考當天,有許多學生通知我:「因為祖母過世,所以無法參加考試,希望能夠參加補考。」

      

      以2013年春季的學期為例,250位左右的學生中,竟然有15位的祖母過世。另外,以英文報告為取得學分要件的秋季課程,祖母的死亡比例更高,竟然有將近3成的學生都發生祖母過世的不幸。

      

      我要求學生繳交附有日期的死亡證明、訃聞等證明,其中也有學生交來的是好幾年前的死亡證明,或是說「因為祖母遭受恐怖攻擊,所以沒辦法證明」等理由,是一群令人一頭霧水的學生們。

      

      雖然感到疑惑,但這一年總算平安度過。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讀到一本關鍵性的書,那就是著名的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所寫的《誰說人是誠實的!》文獻2,在〈奶奶過世的高峰

      

      期〉這一節當中,艾瑞利教授有一段以下的描述:

      

      「在大學任教多年後,我注意到每學期快結束時,似乎都有很多學生的親人過世,尤其在期末考前一週或報告截止日前,最容易發生這樣的不幸。每學期平均都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向我要求考試改期或報告延期。」

      

      沒想到連世界知名的艾瑞利教授都和我有相同的體驗,我心中的驚訝自然不在話下。艾瑞利教授的書中還提到,有一位勇於挑戰的生物學教授,甚至發表了一篇關於「考試與祖母驟世間的因果關係」的研究。

      

      那位教授把過去上課所蒐集的資料加以分析後發現,祖母在期中考前過世的機率是平日的10倍,期末考前過世的機率更高達平日的19倍。而且,成績不佳的學生,祖母死亡率更是暴增50倍以上。

      

      我身為教育經濟學者,當然也會在自己的課程進行資料收集。受到艾瑞利教授著作的啟發,我立刻以前一年的授課記錄資料為基準,計算期中考及期末考的祖母死亡率,然後向學生說明「我課堂中的學生,祖母死亡率異常地高」。

      

      另外,也向學生說明,我發現在課程最後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關「對這堂課的學習意願」這個問題,回答「完全沒有」及「沒什麼意願」的學生,祖母就愈容易發生憾事。

      

      後來,來上課的學生中,就只出現一位祖母過世的學生。

      

      我的課程設計,多半是針對社會現象或事件,利用數據資料加以實證分析而成的。在課程結束前,我對學生說了以下這段話—

      

      「就算騙得了人,也無法騙過數據。希望各位能夠理解,分析蒐集而來的資料,理解社會結構,將會大大的改變生活。」 




    其 他 著 作